電影訊息
開膛手--From Hell

来自地狱/开膛手杰克/开膛手

6.7 / 164,283人    122分鐘

導演: Albert Hughes (Ⅰ) 艾倫休斯
編劇: Alan Moore (Ⅲ) Eddie Campbell (Ⅱ)
演員: 強尼戴普 海瑟葛拉罕 伊安荷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右軍兵士太白卒

2016-02-24 08:12:53

《來自地獄》:開膛手傑克的陰謀論


        20世紀是怎麼來的?

        這聽起來實在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它還能怎麼來,過了19世紀,不就是20世紀了嗎?不管人們情願不情願,時間總是在按照它自己的節奏,毫不留情地向前行進著。從公元前,到公元後;從1世紀,到21世紀,從來沒有過哪個偉大人物阻止過它的步伐,甚至連推遲哪怕一秒鐘都做不到。
但是,世界上卻從來不缺乏瘋子,自命不凡地說些不自量力而又聳人聽聞的狂誕之語。例如,在電影《來自地獄》中的那句有名的台詞:「有一天,當人們回顧往昔,會說是我催生了20世紀。」(One day men will look back and say Igave birth to Twentieth Century.)

        而大言不慚地說著這話的那個人,便是影片呈現給觀眾們的世界上最為著名的連環殺手:開膛手傑克!

        血色倫敦

        儘管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正處於國力最為強盛的「日不落帝國」時代,但在影片《來自地獄》的鏡頭裡,呈現出來的卻是一派群魔亂舞般的妖冶之色——影片從一根點燃鴉片的火柴開始,透過一雙迷離的眼睛,首先呈現給觀眾的,便是一個紅雲密佈之下,如同鮮血洗過一般的暗影重重的倫敦城。

        從鴉片所暗示的頹廢與迷幻,到詭譎的暗紅色基調,一開篇,電影呈現給了觀眾一個與眾不同的倫敦:一個薄霧包裹之下充滿危險與犯罪的倫敦,一個窮街陋巷、暗流洶湧的倫敦。在燈光昏暗的白教堂(Whitechapel)街頭上,提著酒瓶的醉鬼趔趄著穿過一條條街道,神情委頓的妓女為了幾個便士向衣著破舊的行人兜售著自己的肉體,尼羅克幫(Nichols bang)的古惑仔們則用閃亮的匕首榨取著妓女們微薄的賣身收入……難以想像,在這樣一個污穢破敗的法外之地,會沒有罪案發生。
但儘管如此,一系列謀殺妓女案還是震動了倫敦的警方和市民,因為即使是身經百戰的警察和法醫,也從未見過如此血腥的謀殺:在第一起案件中,兇手在割斷一位名叫瑪莎•塔布連(Martha Tabram)妓女的喉嚨之前,先切除了她的肝作為紀念品。其場景是如此的殘忍,乃至於負責案件的法醫都不願意去多看那屍體一眼。而在接下來的幾起謀殺妓女的案件中,兇手的殘暴更是有增無減,幾乎每次,他都將受害人的身體剖開,取出她們的內臟。其中只有一次例外,那是因為兇手在行兇時,正好有人路過,因此不得不逃離了現場。而在兇手的最後一次行兇時,其行為更是已然超越了殘暴。

        儘管敘述起來,場面很是血腥,在影片在表現時,卻是謹慎而克制的,除了不斷呈現的暗紅色基調外,大量快速切換的鏡頭既避免了暴力與血腥的直接呈現,也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懸疑和神秘:是誰,如此兇狠、暴虐而殘酷?是什麼人,擁有如此手段,能夠如進行外科手術般精準地實施暴行?為什麼,他要對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妓女下手?

        一方面警方在四處尋找線索,查找案件的嫌疑犯;另一方面,兇手在不斷作案之餘,還向一些公眾機構寫信,不但承認自己就是殺人犯,還宣稱將繼續作案,而且,他還為自己取了一個日後廣為人知的名字:「開膛手傑克」。

        但這些信絲毫沒有為警方的偵破帶來希望,反而是那些死者的共同朋友,一名叫安•柯洛克(Ann Crook)的妓女的遭遇,給負責案件的艾博蘭偵探(Inspector Abberline)帶來一線曙光。儘管和她的朋友們一樣,安也是一名在街頭賣笑的底層妓女,但她卻幸運地認識了一名頗有錢財的年輕畫家,並與之結婚,生下了一個小女兒。不料,正當她的朋友們羨慕著她的好運時,安和他的丈夫卻被秘密警察帶走了,從此雙雙下落不明。安的朋友瑪麗•凱莉(Marry Kelly)的幫助下,艾博蘭居然發現,安的丈夫,竟然是當時的愛德華•艾伯特•維克多王子(Prince Albert Victor)。而那些死去的妓女,全部都是安的密友,並參加過他們的婚禮。這樣一來,案件的動機便昭然若揭了:為了維護英王室的清譽,為了保護王子的名節,必須殺死這件不體面的婚姻的知情人。

        但是,案件是誰幹的呢?是王子本人,是秘密警察,還是另有其人?而且,和安結婚的那名畫家,確實是王子本人,而不是一個相貌相像的騙子之流嗎?

        儘管看起來,艾博蘭離真相越來越近,但案件的最終結果,卻似乎離他越來越遠。

        迷離「巫探」

        在推理、犯罪、懸疑類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偵探這一角色從來都不缺少奇人、怪人和超人。但在《來自地獄》一片中,艾博蘭偵探依然讓觀眾驚艷,可以說,他所塑造的,完全不是一個我們通常會期待的,如福爾摩斯一般的神探,而是一個絕無僅有的類型,如果定要為他貼上一個標籤的話,那便是非「巫探」莫屬了。

        恐怕是最為淵博的偵探推理愛好者,也從未聽說過這樣一個名詞吧,但非此詞,又何以能概括影片中的艾博蘭偵探呢?

        首先,他是一個吸食鴉片的偵探。

        當電影一開篇,由強尼·德普扮演的鴉片吸食者的那雙空洞迷離的眼睛出現在大螢幕中時,恐怕很少有觀眾會想到,他不但是影片中的主角,而且其角色還是一名偵探。從今天的眼光來看,這顯然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如同現在的讀者們看到福爾摩斯會偶爾吸食古柯鹼時的驚奇一樣。但在19世紀的英國,儘管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鴉片對人體的危害,並將其列為毒品,卻仍然有人沉醉於其中,這其中就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家,例如,《月亮寶石》的作者威爾基·柯林斯、《艾凡赫》的作者華特·司各特,以及著名的詩人拜倫、雪萊,等等,他們或者通過吸食鴉片來為自己獲取靈感,或者利用鴉片來為自己治療病患,而且,這種行為在當時也並不觸犯法律。因此,當影片中出現艾博蘭偵探被警局的同僚在鴉片煙館中拍醒,以及他在自己的房間裡吸毒的場景時,也就並不奇怪了。這也許有傷風化,卻也是當時英國的風尚寫照,更別提鴉片帶給他的特殊能力了。

        其次,他是一個可以通靈的偵探。

        雖然「開膛手傑克」一案是一起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案件,但《來自地獄》在對其進行重構演繹時,卻加入了超自然的色彩——艾博蘭偵探的通靈術:在影片中,吸食鴉片之後的艾博蘭可以看到發生的案件,儘管只是一些模糊不清的片段,但也足以讓他稱為警界中的天才了。影片中,吸食鴉片的艾博蘭不但看到了暗黑污穢的案發現場、閃著寒光的兇器、躺在血泊裡的女屍,還看到了兇手的背影、共濟會的標誌……正是這些點滴的片段,讓他不斷地縮小了偵查的範圍,獲悉了案件的真相。乃至於他的同僚,那個胖胖的彼得警官,開玩笑地說他:「你這種巫師會被活活燒死的。」

        當然,除了案件之外,吸食鴉片後的艾博蘭還可以看到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他曾經的愛妻,以及紅頭髮瑪麗(即瑪麗•凱莉)的家鄉,不過,這些幻影般的場景,暗示的卻是他自己的命運。

        再次,他是一個情感壓抑的偵探。

        其實,在《來自地獄》中,可以稱得上是謎一樣的人物的,並不只是「開膛手傑克」,還有他的對手——巫師一般的艾博蘭偵探:他在鴉片煙館中登場,又在鴉片煙館中謝幕;他既像個巫師,能看到千里之外的發生的事情,又像是同時代的福爾摩斯,善於通過現場中的蛛絲馬跡中為兇手畫像;他的眼神,永遠憂鬱得像一名詩人,而不是偵探……種種跡象,都在向觀眾呈現出一個謎一般的偵探,但影片的導演卻對他的個人世界表現出了極端的吝嗇,除了一瞬而過的隻言片語之外,再難一窺他的內心世界。

        而那僅存的隻言片語所呈現出來的,卻是他在感情上的壓抑。先是在他吸毒後的夢境中驚魂一瞥的妻子,讓觀眾不難揣測,他的沉迷於毒品,也許正是由於失去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與安妮的對話)之後的悲傷不能自拔,並從此後再沒有和女性交往過(與彼得警官的對話);其後,又是他對紅頭髮瑪麗的愛而不能——為了保護她,艾博蘭深藏起對她萌生的愛意,絕斷了與她的所有聯繫,唯有在吸食鴉片後,藉助自己巫師一般的能力,看著她在自己的家鄉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開膛手傑克的案件過去沒多久,艾博蘭便在鴉片煙館中永遠地閉上了自己的雙眼。

        情感壓抑、沉迷於鴉片、擁有巫師般的超自然之力,這三者之間是怎樣的一種邏輯關係,影片並沒有給出答案,甚至未曾對此作過解答的嘗試,顯然這是因為影片的焦點其實是「開膛手傑克」,而不是艾博蘭偵探,儘管他是影片的主角,編劇也只不過根據情節的需要來塑造他而已。

        但如同所有的文藝作品中一樣,某個人物角色一旦被塑造出來,不論其創作者的初衷如何,他都將擁有自己的性格與生命。艾博蘭顯然正是這樣一個別具一格的混合體,他既具有現代偵探的科學精神,又身懷違背科學常識的神奇巫術;他既具備偵探應有的客觀理智,又任由自己在毒品的麻醉中毀滅。總之,亦正亦反,亦人亦巫,既不同於福爾摩斯等人的唯科學和摒棄情感,也不同於波洛等人的洞燭人性之幽微,除了冠之以「巫探」,還能有更恰當的詞彙嗎?

        神秘共濟會

        當影片進行到三分之一多的時候,一枚戴在手指上的戒指在螢幕上一閃而過,雖然時間僅是一瞬,卻足以讓觀眾注意到它的存在,而對於一些有著特殊敏感的觀眾來說,這一轉瞬即逝且略有些模糊的鏡頭,包含的卻是一條非常關鍵的資訊:戒指的戒面上,鐫刻的一個由圓規和曲尺上下組合而成的圖案。很快,這個圖案又再次出現了,這一次,它是出現在一個裝滿了鋒利刀具的箱子上。熟悉它的觀眾都知道,這個圖案可是大有來歷,它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秘密組織——共濟會的標誌。由於共濟會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各種陰謀論的對象,因此,這一標誌的連續兩次出現,幾乎就是在暗示觀眾:案件與共濟會有關。至於有關到何種程度,就需要大家的想像力了。

        或許是擔心自己的這份提示還不夠明確,或許是有意普及一下共濟會的知識,當影片繼續進行到全片的一半多時,導演進一步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共濟會的入會儀式:在一間地下室的寬敞大廳裡,一名身穿白衣的男子,單膝跪在地上,右手按在神聖法典(大多數情況下為《聖經》)上放置的圓規和曲尺上,左手抬起,手心向前。同時,他的眼睛上幪著一塊黑布,他的脖子上套著一段繩索。站在他面前,穿戴整齊的共濟會大師手持一把短劍,劍尖正抵在他的裸露的左胸上。

        入會的男子則在大師的指引下宣誓:

        「……根據本人的真實意願,精心地準備,謙遜地乞求,加入這機密的特殊團體。」無論遇到什麼危險和痛苦,都把信仰交給上帝。並且,「決不透露我們的秘密,無論我被審判、喉嚨被切開、舌頭被連根拔出,或是被埋在沙中、海水深處。」

        當儀式結束,蒙在入會男子眼睛上的黑色布條被取下後,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正是一位在影片中多次出現的,著名的年輕外科醫生的臉。而在同一場景中出現的,還有艾博蘭偵探的頂頭上司、秘密警察的頭子等一干人物。

       到了這裡,影片對於「開膛手傑克」真實身份的暗示,已可謂是司馬昭之心了,這不但是因為艾博蘭偵探已經斷定,一連串殺人犯的兇手是一名精通人體解剖的醫生(或是擁有同樣技能的人),而且,警方與國家安全機構的高層,竟然也都是共濟會成員,而那一連串死者,正恰巧愛德華王子「婚姻醜聞」的見證者……

        影片行進到這裡,距離真相的揭露似乎只剩了一層窗戶紙,但接下來的卻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逆轉,在再次發生了兩起相似的妓女謀殺案後,艾博蘭偵探因辦案不力被身為共濟會會員的上司停職了,而見證了王子婚禮的五名妓女,只剩下了紅頭髮安妮。與此同時,即便是已經接近真相的艾博蘭,也遇到了偵探的瓶頸,他知道了犯罪動機,知道了這一連串受害者的死因,卻無法確認兇手,因為擁有這個動機的人太多了,從官方的國家機構到神秘的共濟會,都有同樣的嫌疑,然而兇手卻只能是一個人,他會是哪一個呢?

        被停職的艾博蘭再一次走進了鴉片館,又再一次在吸食鴉片後的迷離狀態中窺見了線索:放置在神聖法典上圓規與曲尺——共濟會。艾博蘭現在雖然沒有了偵查的權力,卻有上圖書館的權利,並在一本叫作《共濟會的歷史》(The History of Freemason)的書中,領悟了那一連串案件的真實含義,意識到了「開膛手傑克」的真實身份。

        但儘管如此,面對真正的「開膛手傑克」時,他卻孱弱而無力。相反,面對著他,「開膛手傑克」卻大言不慚地宣稱:「有一天,當人們回顧往昔,會說是我催生了20世紀。」

        於是,即使是在電影中,「開膛手傑克」的身份也是一個只有觀眾,和影片中的少數角色知道答案的謎。這倒也保持了電影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一致。

        (整理自己的電腦硬,意外地發現了自己寫的這篇文章了,首先,這肯定不是一篇影評,但這算是什麼呢?我也搞不清楚,我甚至想不起來當初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而從文章上看,感覺這是一篇未完成的文章。但為了給自己新註冊的豆瓣增加些內容,所以就放在這裡吧。類似的文章,我估計以後也不會再寫了,留個紀念吧,給曾經莫名其妙的自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