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抓狂管訓班--Anger Management

愤怒管理/以怒制怒/抓狂管训班

6.2 / 228,585人    106分鐘

導演: 彼得席格
編劇: David Dorfman (Ⅱ)
演員: 傑克尼柯遜 亞當山德勒 海瑟葛拉罕 伍迪哈里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車厘子看電影

2016-02-25 00:48:13

誰令你發怒誰就控制著你


車厘子/文
Temper's the one thing you can't get rid of, by losing it.
脾氣是一種發了就收不回的東西。
——《憤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2003

1
昨晚去餐廳吃飯,問服務員有沒有寶寶椅,服務員很乾脆地回答沒有。見我不甘心,服務員解釋道,我們一共四張寶寶椅,今天有宴席,還有兩張在樓上。我另找一位美女服務員詢問,美女很乾脆地回答有,並說片刻便送過來。果然,片刻之後,美女就將寶寶椅送到。前服務員這時跑過來,拿出一張意見卡,說:您對我有什麼意見,可以寫在這張卡上,也可以到前台投訴。
我有點莫名其妙,全過程也就跟前服務員說了一句話,目的也很簡單,只是想讓孩子有個獨立的座椅,以便自己能輕輕鬆鬆地吃頓飯而已,怎麼就被人誤解為惡意了呢?
哈尼說,你應該慶幸他只是叫你投訴,而不是直接往你頭上潑火鍋湯。

2
這位服務員讓我想起了我的前任老闆。
那時,我不幸小產,跟老闆請了兩星期病假。病假雖批准了,但工作還得照做,組稿、寫稿、審稿,常常弄到半夜,體力不支,加上小產之後身心俱痛,那兩個星期的工作簡直比上班還痛苦無窮倍。
同事送稿子來時告訴我,老闆某天突然去到我辦公室,當著全體同事的面,對著我的辦公椅,破口大罵,大意是,我到底還想不想上班了,不上班就不要佔著電腦不用,不如給新來的實習生,叨叨叨。具體原話有多難聽,我就不加贅述了,以免有辱諸位視聽。
我是問心無愧的。實情他是知道的,假是他親口批准的,工作我一項不落照做了。對著我的空座椅發這麼一通火,這是要做給誰看?
休完假後,像沒事發生一樣繼續回去上班,卻發現當月工資除去該扣除的,莫名其妙被多扣了500大洋。我問老闆這500扣款有何說法,他說,沒有任何說法,我不高興就扣了。
然後,我辭職了。
這份工作是我夢寐以求,並花費了前半生的努力才最終追求得來的,辭職後,發現那是我一生中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我該做什麼呢?責罵老闆無理無情?跟他對罵一場?或是演繹得更加受傷一點,像個小白兔一樣控訴這個惡意滿滿的世界?
工作中,我一向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因為是自己一直以來夢想的工作,我一直告誡自己,為了夢想,一切都值得,只要能讓我好好工作,我什麼都可以不計較。所以入職初始,老闆無端剋扣工資,我忍;不簽合同不買保險,我忍;無故撤掉我談下的廣告,我忍;不明理由地拿下我邀約的記者的稿件,我忍;全社春遊,獨獨撇下我們這個團隊,我忍;我編著的書,他署名,我忍……無可忍。
魯迅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為什麼我這樣善良又勤奮的人會受到老闆的剝削和壓制?
看了電影《憤怒管理》,我懂了。

3
《憤怒管理》講述的就是我的故事。主人公大衛為了陞遷,工作碌碌。為了討好老闆,替他端茶倒水,做一切瑣碎小事,自己的設計成果被老闆竊取,他還是忍受著老闆的情緒剝削,什麼也不說,絮絮叨叨地壓抑自己,控制自己。
大衛的心理醫生巴迪說:這世上有兩種憤怒的人。一種是外爆型憤怒,一種是內爆型憤怒。外爆型是那種因為收銀員不收他們的優惠券就對收銀員大吼大叫的人,內爆型是那個成天默默不說話,最後持槍掃射店裡的每一個人的收銀員。你就是那名收銀員。
大衛辯解:我應該是躲在冷凍食品區撥報警電話的個人。
無論是外爆型憤怒,還是內爆型憤怒,這兩種人在性格上都極為敏感,容易把周圍人的微小的動作看做成對自己的攻擊性行為。前者的表現是拳腳相向暴粗口,發洩完之後就沒事。後者則是每次都把憤怒壓抑在心頭,表情上會變得扭曲不自然,直到某一天某個導火線導致人格大廈瞬間崩塌,身體猶如脫韁的野馬,給周圍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力。
外爆型憤怒人格在執行肢體攻擊時立即釋放了壓力,這也就給環境發出了一個信號,環境中的其它個體可以從這個信號中得到資訊,在衝突中理解了對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己的不安全感。但是對於內爆型憤怒人格來說,長期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泄壓手段大多是幻想,導致注意力低下,異常敏感,讓外人覺得不可捉摸,難以相處,無法理解。
對於一個憤怒型的人來說,人際關係會陷入一邊混亂,他的防禦攻擊和恐懼緊張威脅著週遭環境的每一個個體的安全感。當一個外爆型憤怒人格遇上一個內爆型憤怒人格的時候,就是我的前任老闆和我的相處模式。

4
大衛第一次上憤怒管理課時,巴迪問了大衛一個問題:你是誰?
大衛說:我是一家大型寵物用品公司的文書。
巴迪說:我不想知道你的工作,只想知道你是誰?
大衛說:我是個好人,我喜歡打網球。
巴迪說:我不想了解你的愛好,只需告訴我你是誰。
大衛說:那你說我是誰?
巴迪說:你想讓別人告訴你你是誰?
巴迪從大衛的吞吞吐吐中大概了解到他的性格弱點和對自我認識的障礙。工作只是一個身份。如果換了工作,那麼「你是誰」的內容不就要改了?是好人還是壞人,只是自己的一個身份認同,愛好也只是一個看待自己的角度。
我們之所以受苦的根源,都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總是為了迎合別人壓抑自己的真心,違背自己的意願行事,不敢說出自己的憤怒,最後導致失去個人目標和尊嚴。
我們到底是誰?又究竟是什麼東西阻礙了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
張德芬曾在《遇見未知的自己》裡面說過:
「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份。
「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難看,讓我們心懷怨忿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富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5
反思了自己柔弱的根源,就應該直面慘澹的人生,守住目標,並為之抗爭到底。
我是從自己的夢想工作辭職了,可我追求夢想的腳步從沒停止過,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前任老闆回頭再找我回去復工時,我「呵呵」兩個字回答了他。
至於那位沒有拿來寶寶椅,並主動要求我投訴他的服務員,我想他該看看《憤怒管理》了,我真的只是想輕輕鬆鬆吃頓飯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