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空之蜂--The Big Bee

天空之蜂/天空之蜂:核爆8小时(港)/TheBigBee

5.8 / 119人    138分鐘

導演: 堤幸彥
編劇: 楠野一郎
原著: 東野圭吾
演員: 江口洋介 本木雅弘 仲間由紀惠 綾野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榜上有名貓

2016-02-26 07:25:05

細節決定成敗的蠢改編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堤幸彥是個大器晚成的導演,見有風格各異的影視作品,近年也步入高產導演之列。在他眾多作品之中,我特別欣賞他對《繃帶俱樂部》、《哀悼人》忠實原著把握核心的穩紮改編。我帶著同樣的期望來看《天空之蜂》電影版。

      東野圭吾知名暢銷書作家,名下多到氾濫的出版小說,有三本(《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排憂雜貨店》)能讓我愛不惜手。而《天空之蜂》則在2015年才由新經典文化由引進,殊不知原來是1995年的舊作。一個涉足了航空、核電、電子數控等領域的懸疑劇本,以高智商犯人挑戰日本政府的現象級犯罪,只是很多讀者抱怨其包含大量術語,雖然我也不能盡懂過中原理,但無礙對情節的理解。

      本來雙劍合璧不賴的組合,可惜電影出來效果不盡人意,於是我嘗試思考問題歸結。

      首先,劇本沿用了小說90年代的背景,CRT電腦顯示器、舊式傳真機、老式電視機、摺疊傢俱等等,更用偏灰沉的色調彰顯陳舊的「時代」感,直白來說,觀眾視覺受累。

      其次,電影劇本基本遵從小說,從始發到結局,主線原封不動。當然,為壓縮情節,略有刪改可以理解。例如在大bee上的男孩角色改動。
      小說:被困的是山下(湯原的同事)的兒子
      電影:直接改為湯原的兒子
      這些細節改動的好處是能快速交代故事或者托出關鍵對白,缺點會是把例如山下等配角戲份大幅削減,看上去出現眾多人物,卻都留不下深刻印象。

      再次,與小說一樣,電影版同樣按四條場景線劃分:湯原所在的新陽核電站內,室伏和關根刑警二人組在敦賀市追捕雜賀,由愛知縣警本部特偵組在錦重工業內查出赤嶺淳子的線索,多鏡頭切到市內、記者會和市民反應等。這裡必須吐槽,手塚通飾演的高坂角色演繹嚴重影響全片,很討厭他特麼裝。
      小說是用「節」來穿插區分,到了電影變成鏡頭切換就不太好辦,會有唐突斷層感覺。不過總體而言,四線擺佈尚算均衡。

      然後,故事主題顯然是對使用核電的反思,但影片給我感覺完全傾向災難拯救,賣弄驚險向緊湊靠攏,尤其前一小時空中營救,算是小高潮。但後面與兇手周旋情節相對放緩了。印象中,小說前半部份會交代「核保護設施安全性」爭議的內容,電影則直接挪到後段才交代,出來的效果是:黑政府的尺度銳減變淡。

      上述說的都只是小毛病。最後,真正讓我覺得電影拍得差的原因是:刻意地修改了左右進程的轉折點細節。
      * 「勇敢的」兒子在飛機起飛時,不敢跳!雖然你可能會反駁「人家還只是個小孩」。但從成年觀眾角度來看,的確蠢死;而且鏡頭沒必要刻意放大。要知道,小說里,男孩被困的那一幕,是完全沒有逃跑的機會餘地。
      * 追捕雜賀的關根刑警被捅死,雖然你又可能反駁,敵方是自衛隊退伍軍人。但是作為成年觀眾,這一段殉職,怎麼都覺得完全沒必要。要知道,小說里,完全沒有任何人殉職。
      * 仲間由紀惠飾演的赤嶺淳子原本是一個小配角,或許因為宣傳需要,刻意加大了她超多戲份。她被警察緝捕之前,的確如小說一樣剪了短髮偽裝外貌,但是她並非因為像電影裡「膽怯的回頭」被認出。電影版這樣刻意改,蠢死了。
      * 幕後黑手三島幸一被逮捕後,竟然在一群警察包圍下,與湯原發生了「搶警槍」對峙甚至開槍的危險行為,這是要黑警察的節奏。這段完全是電影原創的,猜測是為讓湯原講出些剖析含義的對白而加,方法有必要編得這麼蠢嗎?
      * 當距離燃油耗盡還有倒數5分鐘,是分秒必爭的時刻,為什麼湯原還要跟山下和家人聊天,倘若這是小說文字幾筆帶過,我無話可說!但活生生給個電影鏡頭讓定在那裡1分多鐘,不把觀眾逼著急就是把觀眾當傻子,簡直蠢死了。
      * 當大Bee隕落時,突然跳躍到三島伸展雙手祈求救贖的穿越畫面,我已經無言以對。

      雖然明知道主題是讓觀眾反思:普及核電站安全基礎常識,顯露政府的利己,展露市民的冷漠,說明核能發電的剛需必要性,探討核電站周邊居民權益保障等一系列話題。用「既讓人反感又不得不用」的觀點去看待核能發電這個爭議問題。但是,細節決定成敗,就電影製作而言,犯了太多蠢的改動。

      結尾補的3分鐘原創劇情,呼應311日本大地震應驗福島核電站的污染問題,當然也有政治因素:不能一味否定政府和核能發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