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女孩愛愛日記--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

少女日记/女孩爱爱日记(台)/少女二三事

6.9 / 28,568人    102分鐘

導演: 瑪麗艾海勒
編劇: 瑪麗艾海勒
演員: 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 克莉絲汀薇格 克里斯多弗馬洛尼 瑪格麗塔蕾薇瓦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王了了

2016-03-03 19:49:06

《少女日記》:青春站在腫脹的性慾背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從《BJ單身日記》(沙朗·馬奎爾,2001)、《戀戀筆記本》(尼克·卡索維茨,2004)等直接落在紙面的日記,到《藝妓回憶錄》(羅伯·馬歇爾,2005)、《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1999)等為代表的回憶性敘事方式,再到《海街日記》(是枝裕和,2015)、《壁花少年》(史蒂芬·切波斯基,2012)等日常生活的日記般記述,廣義上的日記體電影在影像表現、文字書寫、聲音陳述之間靈活穿梭,對記憶、青春、情感和各種體驗進行罐頭式封裝,以使每位觀者觀看之際都能體會到生命鮮活的質地並報以強烈的認同。

或許我們可以藉由《少女日記》這部獨立影片,在闡述形而上的青春困惑之前,先來探討一下觀看這類影片的心理機制。《少女日記》雖然借用日記這種常見的敘事推進工具和人物內心外化方式,但使用了一種在電影表達中更為討巧的方式——聲音媒介。與普通的紙質日記不同,錄製聲音日記一方面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和特殊的儀式感,另一方面影像擺脫了記錄過程的乏味和觀賞性不佳的通病。

仔細追述歷史,文字媒介和聲音媒介較之影像媒介有著更為濃郁的權力意味。迄今為止歷史上最早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漢莫拉比法典被用楔形文字雕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中國古代權力象徵玉璽以文字與物質載體的合一蓋印在聖旨之上傳達天子心意,被宣旨者恭敬奉讀;現代人在法律文書、合同契約上尋找安全感和公正感;求職的簡歷,成績證明的試卷,日常所用的教科書,我們首先通過文字來了解一個人,去獲取對世界的認知;日漸式微的報紙媒體和廣播媒體仍在充當著資訊發佈的權威身份,較之影視媒體有著令人信服的慣性,廣播電台門外依舊有重兵把守。以上陳述自然與各種資訊方式出現的早晚歷史有關,越是久遠的神話似乎越是令人深信不疑。而如今充斥在電視上和網路視訊上的廣告與娛樂節目,也在消解媒介權威性和嚴肅性上「貢獻」頗多。文字和聲音的權威性與嚴肅性,似乎正出於其可見的曖昧性。我們看到的文字背後有無數的想像空間,且因人而異,越是具體的文字,越可以呈現不可僭越的抽象性思維和所指事物;我們無法看到聲音發出者的樣貌與表情,人們根據語音語調以及語言修辭去揣度資訊背後的含義,這是一種持久不殆的神秘性。當我們面臨不可挑戰的權威時,心理往往轉為崇敬與信服。這也許是日記的神聖所在,在一個巨大的隱私世界之中,夾雜了人們對於文字和聲音的虔誠。進而解釋了日記體電影能夠在具象的影像表達中不喪失活力與認同權威的心理機制之一,就是這種窺視欲之上對隱性權力的順從。我們觀看《少女日記》,除了傾聽15歲少女Minnie的青春困惑和成長曆程外,還親身參與並驗證了一場文字、聲音與影像的權力分配。

《少女日記》在呈現日記的方式上,體現了經歷青春比印證青春更重要的觀點。Minnie在錄製聲音日記的同時,在創作漫畫的同時,我們看到她對人生的迷惘,對愛情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在私密的房間中,她睜大洋娃娃般的眼睛,去思考,去回味,去記錄;在公交車上不顧他人的眼光,去描述自己愛的人,想要的性生活。記錄本身就是她青春的一部份,而不僅僅是青春的見證和蓋棺定論的那根封條。觀者有幸成為她青春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事過境遷後的聆聽者。幾乎從未有一部電影如此直接細膩地完全從女性視角闡釋了她們青春的困擾,包括性、家庭、愛情、夢想,在男性權威統治的電影世界中,在小妞電影符號化地淺顯表達中,《少女日記》幫助人們真正深潛少女的內心,去理解女性情感豐富的背後有那麼多天馬行空的新奇想法與內心期待。

觀看本片時筆者聯想到另一部描述青春傷痛與成長的電影——格雷格·阿拉基的《神秘肌膚》(2004)。《少女日記》充斥著青春的荷爾蒙,無法滿足的性慾,男人的下體和女人的胸部都是腫脹的;《神秘肌膚》滿載末日般的慾望衝動,在一次次性體驗中追尋性啟蒙時糖果漫天的錯覺。前者是女兒與母親男朋友的不倫之戀,後者是戀童癖和同性遊戲的沉溺,雖然都有倫理色彩和道德衝破,但依舊美好純淨,不因為性張力而顯得色情與污穢。如此想來,青春的迷人正來源它的混亂:模糊的性傾向,無法安定的內心,對自我從懷疑到肯定,對家人從埋怨到體諒,對夢想從樹立到破滅再到堅持。性只是表徵,所有的一切都腫脹了起來,帶有莫名的悸動和勃勃生機,可能性蘊藏在一切不確定中。性悸動後隱藏了青春的孤獨和空虛,性高潮只是短暫的慰藉。性是青春所有困難的承擔,性充當了一個具有粘合作用的助推器,真正青春奧義都隱匿在性表徵之內,腫脹的性慾背後,那是破裂與傷痛後的重生。就像Minnie與Monroe吸食毒品後出現幻覺,Monroe表現出的孩童般的脆弱一樣,長大成人依舊有無法解決的痛苦,金錢權利以及性都不起作用,這是伴隨一生的癥結。青春不是要徹底解決這些癥結,而是要看到這些癥結。

當大多數人還在觀看《我的少女時代》,用盛大的意淫去試圖掩飾這種人生之痛時,《少女日記》已經用一個羽化飛翔的Minnie告訴世人,主體性的確立正是青春傷痛後的收穫,而真正的人生之痛,才剛剛開始。我們無所懼怕,我們依舊向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