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哪一天我们会飞/差一点我们会飞/爱的根源

6.5 / 534人    108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楊千嬅 林海峰 蘇麗珊 遊學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鐵任

2016-03-03 20:06:05

青春是香港情懷的根源





黃修平是香港電影的新生力量,201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頒獎禮上,他執導的《狂舞派》獲得最佳新人、新晉導演和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三個獎項,光芒十分耀眼,而隨後推出的這一部《哪一天我們會飛》把視野從青春的狂舞轉化成對時代的追憶,以涓涓溪流一樣的氣氛中,演繹一代港人輕鬆、快樂,又不乏抽搐的青春往事,用筆更加細緻,格調更加清新,給內地觀眾帶來了一場不一樣的青春體驗。

《狂舞派》的成功,來自於把舞與功夫的結合,以勁爆的視聽效果,展現了當下年輕一代人的熱血,《哪一天我們會飛》完全不同,這部電影是一場中年人對青春的追溯,其楊千嬅飾演的中年餘鳳芝,偶爾在網上發現了中學時代好友蘇博文的部落格,從而溝起了曾經的記憶。劇情懸念的設計有些類似岩井俊二的《情書》,而視聽風格也極致美好,唯美的畫面,演繹得如夢如幻。




影片書寫的不僅僅是幾位主角的青春歲月,更通過舊夢重溫的方式,也對香港的大好時光抒發了感懷。蘇博文製造的機械飛機,在教室裡飛行的紙飛機,盛載的是青春的幻想和憧憬,同時也喻意了香港在九十年代的朝氣與向上的精神,老師通過讓學生們填寫理想規劃書,讓大家講述自己的夢想,這些當年十幾歲的少男少女,有人想移民,有人想學習英語變成企業菁英,基本代表了一代人的心聲,如今天,這一代人已經成為香港社會的中流砥柱,相信他們看到這部影片流露出的那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也會有深有感觸。

其實不僅是香港,那一代內地人也曾有過類似的人生規劃,這是整個經濟形勢大環境所決定的,當輕快的青春與厚重的現實結合在一起,影片難得的將個體與整體關聯在一起,形成一幅具有年代寫照意義的青春群像。

青春片離不開時代的元素,《哪一天我們會飛》在懷舊元素的運用上,有香港電影獨有特色,學校取景地是仁華書院,站在校園裡可以仰望獅子山,而玫瑰園計劃也有巧妙的融入,都是香港精神的標誌,另外,通過校園歌曲對整蠱四大天王,也是增添了幾分香港流行文化特有的豪情。




片中的蘇博文,以一個有象徵意義的角色,他代表了香港人的敢於造夢,不妥協,在叛逆中實現自我,他的飛行夢,他不理智的堅持,恰恰是所有人都所嚮往,卻不能實現的一場夢。對於成年後的余鳳芝和彭盛華來說,那一段「三人行」往事,更是一段游離於現實之外的快樂時光。

影片靈感來源自譚詠麟的經典粵語歌《愛的根源》,不言自喻,青春是香港精神的根源。蘇博文、彭盛華、余鳳芝連接了香港的青澀時代和成熟年代,每個人都曾經擁有過自由,無拘不束的去設想未來,規劃理想,可是當未來真的到來時,他們得到了未來,卻永遠的失去了青春。這幾年,華語片的青春片都有這個特質,內地的《致青春》,台灣的《那些年》和《少女時代》,都不僅僅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青春留念,更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哪一天我們會飛》也是如此。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