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哪一天我们会飞/差一点我们会飞/爱的根源

6.5 / 531人    108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楊千嬅 林海峰 蘇麗珊 遊學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雲飛揚

2016-03-03 20:20:23

青春多少顏色 美好總在未來


當《哪一天我們會飛》最後一行字幕滾完後,腦海里便只剩下飛舞的紙飛機和空中的大鳥似的飛機了。即便是坐在計程車里,都會覺得那是坐在飛機艙內。這是一部可以一下子就把觀眾拽進過去的影片。那「過去」里,那些歡樂的無憂無慮的笑聲、那些理直氣壯的夢想、那些青澀的懵懂情愫,都像這紙飛機一樣,飛到你的夢裡,甜美在你心頭。青春沒有失敗,只是有無限的現在,以及在未來的回憶。
 
如果說《致青春》、《那些年》和黃修平上一部電影《狂舞派》,是青春里荷爾蒙激揚揮灑的象徵,那麼黃修平這一部《哪一天我們會飛》則是波瀾不驚、現世安穩的美好鏡像。有人歌唱自由開放的80年代,頌揚那時的無拘無束、瀟灑熱烈,可90年代又何嘗不是一個黃金時代?看過電影,才會從塑造青春片中的刻板印象中「幡然醒悟」,原來青春不是單色調的,不只是狂妄不羈的,它恰恰是多彩而豐富的。
 
相比於80年代的自由奔放,90年代同樣寓意著蓬勃和向上。那時香港是百花齊放的年代,劇集有《大時代》、樂壇有令人沸騰的四大天王、達明、Beyond、夢劇院,而這些對年輕人來說,一切都那麼新奇刺激。在黃修平導演的鏡頭下,青春不只是激情與勇敢,還擁有著諸多令人懷念的青春元素。那些或許是當年滾燙的東西,多少年後則成了溫暖的回憶。課堂上,學生背著老師竊竊私語,傳遞紙條;課下聽磁帶,醉心於心中的美好時代;三五好友,去一個少人而寬闊的地方,哪怕不說話僅僅是靜默著也會覺得很美好。這些不在戲中,又在戲中,也可以在觀眾心中,此時的觀眾一定會迅速調集「過去」相似的場景,感念那一場轉瞬間就過去了的美好時代。青春原來也有安靜而富有幻想的一面。
 
潔白的校服、神秘的花園、精巧的手工、美好的遇見,這些都為未來一切的迷茫鋪墊了尋找答案的註腳。人到中年,雖說能不惑,但導演黃修平直言,他仍有許多待解的困惑,包括戲中男女主人公。一時間,戲裡戲外,主角和導演達成了心靈的對話,遠方在哪兒,又如何去到遠方?當激情不再,美好黯淡,回憶過去似乎有些水到渠成。當八九點鐘的太陽升得更高,人總會回憶早晨未乾的露珠,而當下的焦灼誰人能解?
 
人們在困惑時,就會回憶,這時似乎要感謝當年安穩的歲月和肆意遐想,因為那裡潛藏著解答一切疑惑的鑰匙。當記憶的閘門打開,當眼耳鼻目觸景,心中便會生情。這時,屬於青春時的感覺瞬時被激發。那時細小的事情也會產生一種力量。也許你突然想到你曾認真種過一盆花,這盆花最終綻放花朵;也許你曾和朋友認真暢想著未來,排解著內心的迷茫;也許你曾想起為一個人按時吃飯、努力生活、奮力加油的日子;也許你想起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對你說的一句話,讓你豁然開朗。這些小事情,成了孕育未來的種子。
 
人真是珍貴的生物,因為他有著記憶,有著對美好重啟感受的能力。《哪一天我們會飛》似乎在悄悄告訴你,你當下所有的迷茫,可能都會在青春時光中找到答案。那時鬧心的小糾結、快慰人心的小激動、激勵自己的小成就,都可以成為揭開當下謎題的機關。正如那飛過頭頂的飛機,那是衝天志,更是未來最好的翱翔方式。
 
青春不只是恣意妄為、考驗勇敢的時光,還是細心感受、認真思考的小時代。黃修平鏡頭下的青春,其實多了一種慰藉而迷人的芬芳,這些芬芳潛藏在人的記憶中,當人們在苦苦思索尋找答案時,記憶的閘門一打開,這些芬芳便會再度出現,重啟你對美好嚮往的味蕾。青春確實是用來回憶的,且是治癒的,但這些治癒的力量不光在青春里,它們也會慢慢奔向未來。
 
當「飛」成了影片的意象,當仰望天空成了主人公的常有動作,那就意味著,縱使理想沉淪,也會有再度前行的力量。那些過去的,屬於青春的美好記憶,其實成了開拓未來的潛在力量。黃修平說:「我們沒有天真地以為有夢想就可以起飛,縱然現實很殘酷,但人始終要有理想,美好的過去已追不回,我們依然要記住夢想的起點,思考怎樣走下去。」哦,他一下子抓住了屬於青春的光亮。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