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rey
2016-03-03 21:47:45
Amy 哀憫
如果這部紀錄片沒有得奧斯卡,有多少人會認為Amy就是沉迷酒精和毒品的「毒後」?有多少人認為她就是各路媒體口誅筆伐、任人唾棄的「放蕩女」?我想很少會有人去願意真正了解這個年少成名、單純脆弱的小姑娘,而更願意去相信在媒體可以營造的輿論中淹沒自己,成為將一個不設防的單純靈魂推向懸崖的儈子手。
因為自己是學傳媒的,所以更願意從媒體的角度看待Amy的人生經歷起伏。Amy,擁有令人羨慕的爵士天賦,同時也有上帝垂青的幸運,能夠遇到賞識自己的伯樂,很多人在她離開後才嗟嘆她本來應該像個孩子一樣在自己的世界裡沉醉的唱,開心的笑,自由的游弋——如果沒有遇到渣男Black,如果沒有遇到一個貪心的父親。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即使沒有遇到後來帶給她的夢魘般種種經歷的那些人,她難道真的能得到燈光與掌聲,欣賞與祝福,做一個無所拘束的音樂藝術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時代不允許。我想,看過這部片子的人看到Amy走紅之後,所有媒體(暫且不稱之為「狗仔隊」)將聚光燈齊齊對準她的一舉一動,任何細節都會被放大,將她層層包裹的所有隱私都撕裂開,攤開在所有人面前。大眾對於事實的判斷取決於媒體塑造的「擬態環境」,即媒體通過對象徵事件的選取和加工之後向大眾呈現的環境,換言之,就是大眾更願意相信媒體包裝下的那個沉迷酒精和毒品、私生活混亂的「惡女形象」,這樣,媒體滿足了噱頭和話題,而每一個嘲笑她的人也得到了像看笑話般的優越感。然而,又有誰能看到Amy面對閃光燈的惶恐和無助,又有誰能同情Amy對記者粗口時的可悲?沒有人,所有人都在職責她的不對,可是她又有什麼錯呢?t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所以說,這個時代,只有明星,沒有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