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八惡人 The Hateful Eight

八恶人/冰天血地恶人(港)/可憎八人

7.8 / 663,131人    167分鐘 (digital) | 187分鐘 (70 mm version)

導演: 昆丁塔倫提諾
編劇: 昆丁塔倫提諾
演員: 山繆傑克森 寇特羅素 珍妮佛傑森李 華頓哥金斯 德米安畢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venc伊文西

2016-03-09 05:55:58

《八惡人》:好看得不像實力派


電影演到第95分鐘,才死了第一個人(開篇那三具墊在山繆傑克森屁股下的龍套屍體當然不算啦)。
而死者或許還是電影中最無足輕重的角色。
我差點以為,痞子昆汀突然開始想要玩深沉了。
在此之前,部份觀眾可能已經受夠了角色們喋喋不休又煞有介事的嘮叨,不斷登場的新人物,錯綜複雜的關係,變化莫測的劇情走向,既囉嗦沉悶,卻也充滿了惡趣味。
一切都太昆汀范兒了,喜歡他的觀眾都知道,越是冗長的鋪墊,高潮越會來得酣暢淋漓。而那些不得其門而入的人,或許早在電影開場的十幾分鐘後,就丟失了耐心。
一個導演,自學成才,20幾歲的時候橫空出世,被叫作鬼才,到了50幾歲,依然妖性不改,把自己的風格與主張深入貫徹到每部作品中,還能不斷把舊元素玩出新花樣。對待這個世界的憤怒與意見不見分毫減少,對暴力和血漿近乎執拗地喜好一如既往,好像他從來都不用擔心創作力與激情衰退的問題。
果然,他用一個角色的死亡,向觀眾宣告,屬於電影的狂歡,才剛剛開始。

整部《八惡人》,幾乎就是一出舞台劇,鏡頭停駐在被暴風雪圍困的荒野旅館,故事被規整地劃分成六個篇章。
在這部長達160分鐘的電影裡,以南方將軍的死亡為節點,被分割為兩個部份。前半部份,是話癆時間,南北戰爭,奴隸和自由,私刑與法律,絮絮叨叨天南海北中,一個個角色粉墨登場。他們的性格、背景逐漸豐富,這裡面有的是真實,有些是謊言,迷惑著劇中人物,也讓觀眾無從分辨。
而後半部份,殺戮漸開,瘋狂的暴力伴隨著噴湧而出的血漿席捲而來。一直被壓抑的情緒突然釋放,真相慢慢還原。角色們的真實動機伴隨死亡陸續浮現,依然是昆汀式的暴力美學,他用B級片的皮囊,包裹出了一個極有層次與深度的故事。
這樣的電影讓觀眾們經歷了將近三小時的堅持後,卻仍然意猶未盡,餘味悠長。
像是小火慢燉的珍饈,電影越到後來,越發引人入勝。招牌的非線性敘事,以章節回目的形式不斷調整電影的敘事節奏。其中,以居中的第4章「多茉歌有個秘密」最為趣致,突然引入的旁白,角色視角的瞬間調換,懸疑感鋪面而來。在經歷了一次突然的殺戮後,多茉歌拿起吉他自彈自唱,鏡頭的焦點隨著多茉歌狡黠的眼神不停游移。優美歌聲中,電影忽然舒緩起來。那個從本章一開始就被透露的秘密,讓所有人都在等待死亡的發生,同時又在揣測真兇。可吞下毒藥的角色們偏偏是不緊不慢地,好像若無其事地自行其是,差點讓人以為惡毒的謀殺就要不了了之。可是一瞬間,節奏再變,死亡突然而至,鮮血如嘔吐物般噴薄而出,充滿喜感又讓人震驚。
於是到了第5篇章「四個路人」,真相揭露,兇手們突然的屠戮讓人想起了《追殺比爾》中血洗教堂的段落,殘暴卻又漫不經心。一些此前看似不經意,卻是刻意設計的小細節開始與主線一一對應,突然就散發出了別樣的趣味。快感於是也如期而至,蛋蛋碎裂的賞金獵人,隱藏於暗處的終極兇手,口舌與詭計,搖移不定的立場,槍口的方向,殺與不殺,即使在整個大篇章逐漸清晰的最後,突發的死亡與一再轉變的劇情仍然讓人心有惴惴,不知故事會走向何方。
至於真正的結尾,昆汀當然不會讓喜歡他的觀眾失望,足夠殘忍又足夠暢快,他才不管你是女人、黑人、拉丁裔或者南方佬,他就是要把所有的政治不正確都犯上一遍,最後還要假借一封所謂的林肯親筆信上升出一個反諷的主旋律,而最後不斷抬升的鏡頭,居然還讓人覺得,有點——溫馨?

這樣的電影,再看第二遍時,樂趣便是成倍地增長了。
已經洞悉真相的觀眾,站在了上帝視角,不再被角色們的謊言所迷惑和困擾,反而可以細細體味出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一句似是而非的台詞,一個欲語還休的眼神,一個虛化於焦外,漫不經心的動作,都與整個劇情充滿了緊密聯繫。演員好像並非在表演,而是在鏡頭之外自成一個合理的世界,每個角色都遵循著固有邏輯行事。同時,一鍋燉菜,一顆掉落地板夾縫的糖,甚至一扇破爛的木門,都成為了戲味十足的角色,在悄悄地向觀眾透露著細節。
這就是昆汀電影的魅力,他打亂了電影的敘事結構,不斷把碎片化的時空拼接起來,用大段的乏味對白作為掩蓋,再把各種細節和線索埋藏其中。
當一切真相大白,高潮突然而至,所有細節伴隨著強勁節奏讓電影爆發出花樣繁複的口味,一重接著一重,不停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卻又直接地轉化為一個簡單的感受——爽。
是的,看昆汀的電影,最後就是一個爽。
是惡趣味的爽,是解構與叛逆的爽,是喋喋不休髒話連篇的爽,是無限解讀又不停發現的爽,是血漿四溢痛快殺戮的爽,更是便秘許久一朝通暢的爽,演員們酣暢淋漓的表演,導演肆無忌憚地表達情緒,於是觀眾們也在螢幕前high到飛起。
我好像從來不用為去看一部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擔心什麼,再高的預期下,他依然還能給我驚喜。50歲的他,電影製作愈發精緻,心裡的痞氣卻沒有絲毫收斂,僅就這份對抗歲月不服老的叛逆,我也要勇敢地給出極致的好評。
哪怕,只是為了傑克遜那破碎的蛋蛋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