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哪一天我们会飞/差一点我们会飞/爱的根源

6.5 / 531人    108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楊千嬅 林海峰 蘇麗珊 遊學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二月鳥語

2016-03-10 02:47:25

為什麼說它是香港這兩年最好的青春片「那些年,我們暗戀過的女孩」——《哪一天我們會飛》隨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2015年11月中旬,當所有人都在熱捧《我的少女時代》緬懷青春的時候,在香港一部題材類似的片子悄悄上映了,片名叫《哪一天我們會飛》,導演是《狂舞派》的黃修平,其實這兩部片子核心都是在講中學的暗戀時光,黃修平這部並沒有像少女時代那樣把台灣言情偶像電視劇裡的俗套橋段雜糅和從新排列組合來收觀眾眼淚,也沒有用商業的元素去包裝,而是踏踏實實的拍導演眼中90年代香港青年所經歷的從青澀到遺憾的愛情和從懵懂到失落的夢想,順便結合了香港當時的時代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今香港優秀電影少之又少的時代,黃修平依舊在踏踏實實的用心拍片,記錄著屬於自己時代的痕跡,而且黃修平選演員的眼光真是不錯,上部《狂舞派》捧出了顏卓靈,然後顏卓靈被烏爾善選中演了《尋龍訣》被更多人熟知,而這部的蘇麗珊又憑本片入圍了今年金馬獎的最佳新演員,而且她的發揮要比《我的少女時代》裡宋芸樺好,所以今年的香港金像獎已經入圍甚至說不好還能拿個獎。

 

       楊千嬅飾演的余鳳芝最終還是變成了和中學時規劃的環遊世界大相逕庭的導遊文員,她丈夫彭盛華也放棄了中學時設計師和手工王的夢想而變成了地產公司的一名設計規劃職員,看似兩種職業有點聯繫,但事實卻是天壤之別,他們最終還是自己欺騙了自己。

        關於夢想,其實也是這部片子最核心的部份,到最後還是歸於遺忘,對夢想的遺忘,他們就像香港大潮中的普通水滴一樣,艱難的隨著浪花漂浮在這個時代洪流中,過著和普通白領市民一樣千篇一律的生活。余鳳芝在整理家裡的東西時,翻到了中學時代的畢業相簿,一瞬間年少時光浮現眼前,時光退回十幾年前香港的90年代初期,學院的文藝晚會,彭盛華和蘇博文一起在台上惡搞著當年火遍歌壇的林志穎、劉德華、郭富城等人的歌曲串燒,台下一片歡騰,他倆得了一等獎後拉著在後台打燈的余鳳芝出來鳴謝,這時三人彼此的感情還都是青澀的。

       回到現在,中年的余鳳芝收拾著凌亂不堪的家,發現丈夫彭盛華從上海某夜店帶回家的打火機時,她感覺到自己的婚姻似乎出現了危機,這時她才發現婚後多年,自己居然都不知道她老公每天在幹嘛。直到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討論起學生時代的往事,被她封存多年的記憶才被緩緩喚醒,與其說喚醒了少女時代遺忘的記憶,不如說是喚醒了當年和蘇博文、彭盛華的校園時光。

        那個喜歡飛行器的男孩,單純而陽光,散發著一股校園天才獨有的才氣,渾身充滿著正能量。蘇博文對余鳳芝的喜歡一直都保持著克制,但更多的是純粹,他每次都用紙飛機向余鳳芝傳遞著資訊,只是最後一次傳遞的紙飛機情書被余鳳芝陰差陽錯的錯過也就永遠錯過了。直到若干年後余鳳芝回到學校去尋找蘇博文的蛛絲馬跡,翻他當年留下的物件,當她翻到那座獎盃的時候,偶然看到了獎盃底部寫著蘇博文給余鳳芝的通行證,要帶她去環遊世界,這時余鳳芝才發現,當年在手工屋兩人翻看筆記時那個木木吶吶的靦腆男孩原來深深的喜歡過自己。這時當她得知蘇博文已經不在的時候,哭的稀里嘩啦。這些眼淚里一半是對自己以及這一大部份人遺忘當年夢想的悔恨,一半是對蘇博文的緬懷。這段像極了岩井俊二的《情書》,那種積壓多年的感情終於在這一刻徹底爆發,但導演在戲劇張力的處理上卻因交叉剪輯的打破時空順序而不及《情書》來的直接,所以情緒傳遞也許只有部份觀眾可以收到吧。

       課堂上,當學生被問及自己夢想的時候,大部份學生回答著根據職業規划得出的事與願違的答案,導演在這段間接的吐槽著當年親身經歷過的香港教育和考試的弊端,這是一種體制下身不由己的對夢想的破壞,他說,香港不是一個適合作夢的地方,所以當他向余鳳芝發出一起環遊世界的邀請時,余鳳芝卻猶豫了。這段兒導演黃修平還順便借一名學生之口說出了自己當年想做電影的夢想,具體內容自己去看吧。

 
       學生時代余鳳芝在天台看著頭頂飛過的波音系飛機激勵這蘇博文堅持自己的飛行員夢想,而蘇博文則把她的話當做前進的動力堅持夢想,余鳳芝也在實驗室看著彭盛華設計出整個香港規劃圖時激勵他堅持自己的手工設計夢,雖然彭盛華把我們的夢想改成了我們的夢遺。若干年後,昔日手工王彭盛華在外遇的時候,認識了一個上海女人,而正好這個上海女人是當年陪蘇博文出國的女人。當彭盛華和這個女人聊天中他回憶起的情節都是當年和蘇博文在一起的記憶,不知道他是不是把這個上海女人當成了蘇博文來回憶丟失的夢想,甚至他和這個女人上床不知是否把她也當成了蘇博文。

       這部片子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電影配樂和主題曲,輕快而不失優雅,靜謐而沁人心脾。影像風格上黃修平多用手持攝影來展現青春期的躁動和三位主角心境的變化,剪輯上黃修平做了一些嘗試,通過鳳芝回憶角度頻繁的交叉剪輯所營造出的敘事結構,對觀眾來說像是一個拼圖遊戲,把鳳芝碎片化的記憶拼成一副九十年代的香港畫報。

       相比黃修平上部《狂舞派》而言,這部對結局的處理並沒有落俗,而是余鳳芝和彭盛華帶著學弟學妹們手工製作了一堆飛行器,放飛了自己當年遺忘了的夢想。那些年他們沒有飛過,有一天,我們可以飛起來,香港也會飛起來。


                                             ——THE END——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