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哪一天我们会飞/差一点我们会飞/爱的根源

6.5 / 531人    108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楊千嬅 林海峰 蘇麗珊 遊學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熊掌五十塊

2016-03-11 18:31:04

永遠在路上的夢想和永遠在回憶裡的青春。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重慶電影社

在電影結束後,社長在空無一人的影廳裡靜坐了5分鐘。

《哪一天我們會飛》,單從片名就讀出一股濃濃的困惑與遺憾。

港式青春片不同於台灣的清新,日本的傷痛,與大陸惡俗的打胎,生活的高壓導致正值青春的少男少女也感受到了現實社會的殘酷。

電影中的女主余鳳芝就是其中之一,在一家旅行社工作了15年,千篇一律的生活讓她好像變成了一個感情缺失的人。直到高中同學聚會,讓余鳳芝想起早已失去聯繫的高中好友——蘇博文,那段青蔥的歲月,那些塵封的往事。



其實電影中呈現的三人行故事,相信大家並不十分驚喜:兩個好哥們同時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在高中的開放日活動上都想通過一些獨特的方式給女孩表白。

蘇博文特別喜歡飛機,早早製作了一個簡易滑翔傘,想在陽光灑滿草坪的下午,與余鳳芝一起迎風,起飛。


而彭盛華,也就是余鳳芝的老公,蘇博文的好哥們,他擅長手工製作,用紙箱製作了整個香港的全景建築,想在這個小世界中對心儀的的女孩吐露心意。


社長認為電影中青春感情故事的講述並不是亮點,反而余鳳芝的老公彭盛華在約會情人時,酒後的一番喃喃自語,才是電影愛情線的點睛之處。他並沒有忘記自己愛老婆的那些點滴,只不過忙於工作,遊走於客戶關係維護、同事關係處理的瑣事上,他忽略了自己的私人生活。

但當三杯黃湯下肚,他以為與情人的相遇讓他重新有了戀愛的感覺,最後發現那不過是自己年輕時與老婆一同走過的路。

青春,永遠在回憶裡。


電影中除了講述這段青澀的三角關係外,還突出了香港這個高壓城市的現實。

社長印象最深的有兩段台詞。
一段是大雨過後,三人坐在學校後花園的臺階上談到學校佈置的夢想計劃作業時,余鳳芝說:「其實畢業之後,大家都是成為一塊齒輪啦,真的這麼容易有夢想嗎?我覺得夢想……應該是當你快要停止呼吸的時候,仍然覺得一定要做的事。」

另一段是蘇博文想勸說余鳳芝與他一起去英國留學時說:「鳳芝,不如你聽你爸爸的話跟我一起去英國,香港不是一個讓人做夢的地方。」


電影的時代背景正值香港回歸前後,所有香港人都在迷茫前途與生計,有錢有路子的都移民國外。而留港的,不是那些將夢想用投資回報率計算的「好學生」,就是像余鳳芝、彭盛華這樣已經麻木、整日以工作為中心的人。

當一個城市存在巨大的生活壓力,那些精神追求就會一聲不響的失去蹤影。


余鳳芝的夢想是:環遊世界,她最後卻成為了一名導遊。

彭盛華的夢想是:手工製作,他最後卻成為了一名室內設計師。

蘇博文的一開始的夢想是:做一名飛行員;當他喜歡上余鳳芝時,他把她也加入了自己的夢想中:做一名飛行員,帶餘鳳芝去環遊世界。

後來,他去了英國留學,卻發現自己有色弱,做不成飛行員。

之後,他越來越少說話了,有一天,他偷了一架小型飛機,飛去天堂了。

他應該是整部影片中唯一一個有著真真正正夢想的人,卻如余鳳芝所說,他做著當自己快要停止呼吸的時候,仍然覺得一定要做的事。

也許這個故事有些極端,但社長覺得,這是導演對夢想這個神聖卻容易被遺忘的詞,作了一個不完美的解釋。

是啊,夢想,永遠在路上。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