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輕氣盛--Youth

年轻气盛/回春(港)/青春

7.3 / 83,363人    124分鐘

導演: 保羅索倫提諾
編劇: 保羅索倫提諾
演員: 米高肯恩 哈維凱托 瑞秋懷茲 保羅迪諾 艾德斯托帕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麻蛋小姐

2016-03-11 23:45:48

《年輕氣盛》|不一樣的青春片,兩個老流氓的意淫


無聊時翻看豆瓣電影,無意間注意到了這部電影,首先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海報十分吸引人。兩個老男人毫不避諱地看著女子裸露的身體,帶有欣賞和玩味的意思。

這個海報足夠可以說明本片講述的故事——一場對青春的悔悟和遺憾的填補。兩個到了遲暮之年的老人開始反省青春,大方談性,連子女都不避諱。義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迪諾用平實的鏡頭語言講述關於衰老和死亡的主題。

本片名為《年輕氣盛》,但全片情節並無關於年輕,「年輕」只是一段回憶,弗雷德和米克兩位老人在追溯初戀之時回想起年輕時的種種,恍如隔世。

這兩位老人並不同於中國傳統的老人,他們並不屈服於自己的年齡,而是與小伙子一樣有著一顆追求的美麗的心——對身材好的美女目不轉睛,於是本片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兩個老流氓的意淫,他們雖然已到遲暮,但卻擁有一顆年輕氣盛的心。

本片主要講述的是兩位老人的故事,其中也包括了他們的家人和朋友,然而縱觀全片後卻不難發現,導演有意弱化女性形象,突出男人主導地位。從海報中也可以看出,兩位老人在注視著裸女,裸女看似佔據了海報的主體卻沒有露出正臉,反而兩個老人雖然比例矮小卻連表情也清晰可見。

所以,這部電影是個十足的女性主義電影,導演保羅無論是在情節還是在影像上都無時無刻不在突出女性主義的話語。

一、影像手段造成對女性的桎梏和壓迫:

     蘿拉·穆爾維曾經提出「女人作為形象,男人作為承擔者」的觀點,說明了男人的視覺快感來源於對女人的觀看。本片無疑體現了這一觀點,電影中多次出現泳池戲、溫泉戲和裸女,不僅滿足了片中男性的觀看癖,也滿足了男性觀眾的視覺快感。
    
泳池裡不分男女全部都是裸泳,這在國內自然少見,但很明顯對於影片中的角色來說是稀疏平常的。女人在米克和弗雷德的注視下,優雅自然地走下泳池,這就是海報中的畫面。女人自願將自己置於被男人注視的地位,而男人也通過對女人的觀看達到佔有和征服的目的。

而本片最經典的一處鏡頭莫過於一群男女並排躺在水裡,造成一種平等的假像。

鏡頭對女人的唯美處理也是對視覺快感理論的體現,片中出現了幾次跳舞女郎的鏡頭,柔光、濾鏡都能顯現出女人的唯美和溫婉,但是跳舞時女人的表情卻十分詭異和奇怪,好似帶有悲傷的情緒企圖傾訴。

弗洛伊德提出符號學觀點,表示鏡頭語言具有隱喻的作用。比如「金魚」、「槍」都是對性的隱喻,《夏洛特煩惱》中就出現了「金魚」和「魚缸」的符碼,喻示男權對女性的壓迫。馬冬梅手中粉紅色的棒冰則是更加直白的性隱喻。

在本片中,那個長得像希特勒的人優雅地吃著櫻桃,「櫻桃」就是對情色的隱喻。

弗洛伊德說「一切長柄的物品都可以作為對男性生殖器的隱喻」。雖說本片在這一觀點的體現不甚明顯,但是在老人們登山時卻出現了偷窺鏡頭,望遠鏡也算是一種長柄物體。只是這麼說略顯牽強,因為觀看者是小女孩,而被看對象卻是一幫男人。

電影《年輕氣盛》中有一段十分絢麗的鏡頭,拍攝得像MV又像是廣告片,女演員在車上搔首弄姿,在鏡頭前盡顯風騷,但最後卻在十字架上被燃燒成灰燼。這是莉娜的夢境,卻也是對現實的折射。女性將自我放置在引誘的地位上,卻在耶穌面前被懺悔和懲戒。

電影中有幾處按摩和推拿的戲份,「推拿」就是對性的隱喻,同時也是對女性順從地位的隱喻。

影片中的音樂頗有值得談吐之處,尤其是開頭和片尾都有女歌手一展歌喉的戲碼,雖然唱的音樂不同,卻都用歌劇的表現形式。開頭的音樂是「you got alone」,片尾卻是「I know everything」,看似無關,卻形成了一種呼應。

片頭音樂隱喻了老人的孤獨,而結尾卻是一種救贖和豐富。經過了一場青春之路的追溯之旅,兩位老人似乎都得到了釋懷,導演保羅無疑向觀眾呈現了一部不一樣的青春電影。

影片最後一場戲是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這一場戲的鏡頭更加凸顯出男性的帥氣和穩重,攝影師刻意用大仰拍鏡頭拍攝觀看的男性觀眾,顯得莊嚴而高大。

二、情節敘事凸顯女性弱者地位和順從態度:

在中國的傳統中,女性一直處於被保護和被壓制的地位,這二者並不矛盾。正因男性意識中對女性角色的蔑視而產生了保護的慾望態度,男性通過對女性的保護達到某種征服的滿足感。

米克和弗雷德是一對至交老友,而他們的子女卻因為感情問題產生了糾葛而分手。弗雷德的女兒莉娜被米克的兒子朱利安拋棄,朱利安的理由竟然是新人的床上功夫一流。

男人對女人的評判標準只來源於性的滿足,但莉娜的反駁卻是自己的床上功夫也是一流的,這雖然引起父親的調侃卻也讓觀眾感受到了莉娜的悲哀。女人自覺將自己當成男人的性工具,成為男人宣洩和滿足的對象。

女性主義的先驅波伏娃曾經提出「女人是第二性」的觀點,認為男人是主導,而女人依附於男人存在,是男人的附屬品。本片卻將這個觀點詮釋得十分準確,莉娜的悲劇就在於心甘情願地成為朱利安的附屬對象,逐漸失去自我。

莉娜抱怨父親,因為父親的忙碌而忽略掉家人,母親也同樣以父親的時間為主,當莉娜想要得到父愛時卻總是得到「住嘴」的指責。用她的話來說,父親從未給過自己和媽媽任何東西,女兒和妻子都無意間成為了弗雷德生活的配角。

影片中還出現了一對胖男人父女,胖男人總是會時不時出現,而他的女兒一定跟在他左右。男人因為肥胖而行動不便,女兒成為了他免費的保姆。女兒無微不至地照顧看似是孝順的體現,理所當然,卻在盡孝的同時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時間和思想,成為了照顧父親的機器。父親的行為也略顯自私,剝奪了女兒選擇自由的權利,卻沉浸在征服女兒的快感之中。

弗雷德在女兒面前大談性愛,這樣的毫不避嫌在國內是少見的,但在義大利這個開放的國度卻十分正常。對性的暢談本身就是對女性身體的褻瀆和對女性地位的壓制。

樹林裡兩個老年人「做愛」的片段可以稱之為影片最雷人的橋段,這也是對兩性關係最殘忍的解讀,女人即便到了老年也仍然逃脫不了被征服和壓迫的命運,甚至能在束縛的過程中找到快感,享受著男人的佔有。

弗雷德和米克回憶起初戀情人吉爾達,但他們關注的核心卻在於是否和她上過床,是否征服過她。男人對喜歡的理解和女人是不同的,甚至有些偏激,他們用性來思考對一個人的愛,這不是他們二人的共同之處,而是所有男人的通病。

弗雷德和米克無疑是「直男癌」的典型,他們對女人的欣賞美其名曰是尋找創作的靈感,這也給了他們光明正大觀看美女的理由。他們都有著藝術家的自我,忽略家中女性,這是導演想要表述的重點,卻同時帶著批判的眼鏡去觀看社會中兩性的不平等。

接近尾聲時,男女二人在懸崖上懸掛的鏡頭,女性顯得柔弱和害怕,直至男人將其擁入懷中,女性倍感安全後卻嬌小而放送地依偎在男人懷中。

觀看本片的時候,突然覺得其中有些鏡頭莫名的熟悉,存在模仿或致敬經典的可能。譬如女人漂浮在浴池裡的畫面,讓麻麻不禁想起了金基德的《漂流欲室》。

而黑暗中的兩處光源分別打在夫妻二人的身上,這個鏡頭卻與《教父》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展望電影中對女性主義的解讀:

最近看了太多部女性主義的電影,但卻沒有一部像這部電影中那樣如此直白地表現男權主義傾向的。

中國電影會對兩性關係的解讀較為隱喻,雖然《港囧》和《夏洛特煩惱》都很直白地體現了男權主義的傾向,影片中缺乏對女性的保護,都表現了女性的順從和壓迫地位。但這兩部電影卻十分符合大眾口味,中國觀眾無論男女都樂於接受這樣的人設,尤其用喜劇包裝情節更像是吃了一顆糖衣炮彈。

國產劇類似女性弱者地位和備受壓迫與順從的題材十分普遍,只是導演都不喜歡用嚴肅的方式表現,而願意通過戲謔的台詞和輕鬆的故事將兩性關係作為其中的一條情節線索。

歐美地區的製片卻極其樂於表現這樣的主題,且不說《鋼琴課》等十分經典的女權主義電影,因為本文主要列舉的是女性自甘作為男人附屬品的影片。

前些日子看的《女性癮者》講述一位性癮女子的性愛歷程,看似女性作為這個歷程的敘述者和引導者,但女性傾注身體的同時也將自己置於滿足男性快感的地位。

只是歐美電影中對女性主義的描述略微嚴肅,並且帶有宗教色彩,而中國的影片則不想將兩性關係訴說得如此嚴重,可能是出於對廣電審查的考量,也可能是為了商業利益的考慮。

總之,對女性主義的思考雖然是一個持續而永恆的話題,但很少有人能直言不諱地表現,《年輕氣盛》是一部很大膽的作品,但不能算作是開端,也不會成為終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