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箭士柳白猿--Archer Baiyuan Liu

箭士柳白猿/箭客柳白猿/JudgeArcher

6.2 / 693人    94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宋洋 趙崢 李呈媛 于承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鐵任

2016-03-13 00:40:03

融合的武學、文學與哲學





《一代宗師》拳風猶在,《道士下山》曇花一現,《倭寇的蹤跡》和《師父》先抑後揚,《箭士柳白猿》再建武林新秩序,無論是提供故事編劇還是親執導筒,徐浩峰的作品總是能意境無窮,無愧是武俠片領域的實力擔當。

徐浩峰親自導演的作品已經先後面世三部,他的特別之處就是能把武戲當成文戲拍,也能把文戲當成武戲拍,這一次也是,大量武學的道理都注入到文戲中,除了兵器、招術,都有處出和原理,每一個動作都是寫實與傳奇的交雜,亦能通過把每一寸動作、表情、心情和呼吸都貫注勁力,拍出無形之中的險相環生。之前有過一些號稱科學武俠改良功夫的電影,但是和《箭士柳白猿》一比,簡直就是天與壤的區別。

武者的輓歌:已經逝去的冷兵器時代

對於功夫,《箭士柳白猿》有全新的玩法,無論那堪比小李飛刀例無虛發的飛箭,還是勁道十足的槍,一擊致命的拳,看似簡單卻兇險萬分的劃勒巴子,一根如附骨之蛆的繩子,包括幾位高手的詭異身形,都被信手拈來,真應了從前武俠小說裡面寫的,飛花摘葉皆可傷人無形,是從前任何流派的功夫片和武俠片都未能達到的境界。

除了功夫的非凡與精彩,影片更具魅力的是延承了徐氏武俠一向的主題,那就是追憶「逝去的冷兵器時代」,三部電影講的都是冷兵器與熱兵器的交替,東方與西方文化碰撞後,在軍事、文化、經濟、社會秩序的混亂局面下,最後一代武林人的最後一次崛起,包括《逝去的武林》和《道士下山》說的也是這回事,都是武林時代的輓歌。

由此可以聯想到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和《武士的一分》,同樣是傳統武士在熱兵器時代到來時的堅守與轉型,徐浩峰作品中的背景時代還要晚一些,因為環境與文化的區別,故事明顯更加豐富,人物也更多層次與變數,武林的規矩、對功夫的痴迷、大千世界中孕育的武學與哲學,紅塵中的誘惑與竭力保持的尊嚴,構成為一個光怪陸離的武林。

《師父》是通過詠春北上的故事,講述了武林的演變,以麵包、螃蟹和武功,表現了一代武林人士對「傳宗接代」的飢渴,《箭士柳白猿》的故事則進一步探討了生存與毀滅的問題,柳白猿作為新一代武林仲裁人,擔負著平息武林糾紛的責任,影片細緻的講述了他在責任與情慾以及野心的燃起與熄滅,為冷兵器時代的最後一次綻放發出了一聲嘆息。

在製作品質上,《箭士柳白猿》並不比《師父》差,甚至更有起色,宋洋又一次把武林新丁兼奇才演繹得血肉分明,無論功夫還是演技,都展現出人物的精華,而李呈媛與王燕妮兩大美女,給影片增添了不少艷光,於承慧和趙崢則把頂端的功夫演繹得勁道十足,讓人看完有原地不動再刷一遍的衝動。

突破武俠定式:文張武馳,打亦有道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江湖也是,潮來汐往,此消彼長。就我們都愛的功夫片,從《少林寺》席捲全國,《武林志》《黃河大俠》大放異彩,後來錄影帶的普及帶來了香港的李小龍,張徹,劉家良,成龍,再到後來的打鬥像唱戲的《笑傲江湖》,現在的《葉問》《一代宗師》,浪花淘盡英雄,唯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留名。

在當下的功夫片裡面,徐浩峰又是自成一派,所謂新派武俠,不僅在動作的設計方面,更在對武林的解構上,都有不同之前各流各派的呈現,既是顛覆,也是重建,更是挑戰。

以往提起武俠片或功夫片,無外乎都是行俠仗義,快意恩仇,刀光劍影中最多有些暴力美學的詩意,而徐浩峰的電影改變了這種定式,誰說武人就一定要手起刀落,只會大碗喝酒,只會高喊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汗,《箭士柳白猿》前承《倭寇》後啟《師父》,把武林變成了一種優雅與殘暴的結合體,呈現了不一樣的電影宇宙。

《師父》中的陳識也好,鄭老大也好,《箭士柳白猿》中的柳白猿也好,匡一民也好,不僅是比武,更是盤道,幾乎每一句台詞都極為精練,文張武馳,打亦有道,徹底把以往的「武夫」變成了「哲人」,這也是徐式武俠的魅力所在。

最後,深切的緬懷於承惠老師,雙手劍已成絕響,但傳奇永駐,永遠的王仁則,永遠的黃河大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