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八惡人 The Hateful Eight

八恶人/冰天血地恶人(港)/可憎八人

7.8 / 663,131人    167分鐘 (digital) | 187分鐘 (70 mm version)

導演: 昆丁塔倫提諾
編劇: 昆丁塔倫提諾
演員: 山繆傑克森 寇特羅素 珍妮佛傑森李 華頓哥金斯 德米安畢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懂藝術的撈逼

2016-03-13 04:40:25

用力過猛的昆汀式西部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八惡人》這部影片,我想就算是不喜歡西部片的人也會有所耳聞,畢竟是大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作品,他的名字基本上可以算作一個金字招牌了。
                                                              題外話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說說這部電影的一個噱頭——膠片。
      昆汀這次拍片兒用的是70毫米膠片,而一般情況下是採用35毫米的膠片。電影在放映時的放大倍率減小了,畫質自然就提升了。所以如果能在電影院觀影,那麼感覺肯定很震撼吧,不過我也只能猜了,畢竟不是每家影院都有相應的放映設備。就好像面前有一雙梅西簽名的45號足球鞋,而你卻是37號的小腳。
      不過用不著為此糟心啊,因為反正你踢野球也不用那麼珍貴的鞋。這部影片也是一樣,全片只有大約7/8的時間在室內,能體現出70毫米膠片優勢的室外畫面僅有1/8。我真的不知道昆汀的這個選擇是精益求精還是沒事找事了。
                                                             影片梳理
       故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之後的不久。電影一開始,就展現出「山舞銀蛇,原馳蠟像」的蒼茫雪景,再加上恰當的背景音樂的烘托,我的情緒一下子就進入了觀影的節奏。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不是蓋的!在幾個烘托氛圍的寫景鏡頭之後,畫面給到了一個十字架,緊接著一輛馬車從遠方緩緩駛來。
熟悉的馬車,廣袤的雪原
      又是馬車,覺得熟悉嗎?在《被解救的姜戈》里曾有這麼一輛帶主角上路的車。本片也是如此,馬車不僅是載具,也是情節發展的推進器。隨著馬蹄聲遠去,《八惡人》拉開了序幕。全片共有六章,除去第五章都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劇情很簡單,就是一個賞金獵人要押送犯人行刑,由於天降大雪,只得與其他人一起棲身於一間旅館。情節展開方式有些像《水滸傳》,每條支線相互獨立,卻又互有聯繫,最終交匯於一點,把情節推向高潮。我得說這種方式並不復雜,但是在觀影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昆汀對故事的掌控力,畢竟想把故事講好也很不容易啊。影片有的地方很像12年上映的《姜戈》,比如馬車和角色出現的方式,這點在後文還會提到。
老面孔Samuel L. 傑克森
       我很喜歡的一點是角色像打娘胎里出來就會罵街一樣的痞氣,還有奇怪的腔調和重音(雖然也太「昆汀」了,但我覺得加分啊)。啊呀,又扯遠了,接著說故事。電影每一章節概括起來都是說說說然後打打打,有些人說這樣很枯燥,我倒覺得每個章節雖然套路是一樣的,但都很精彩。就像《水滸》,每個好漢都是命途多舛-打架殺人-逼上梁山,但每個人的故事又各有不同。不贅述劇情了,昆汀講故事的能力比我好太多。電影的結局當然是毫無懸念,八惡人都死於惡人之手。就像電影一開始出現的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一樣,惡人們以這種方式向上帝贖罪。導演安排了一個「壞蛋都死在同一間屋子裡」的結局,有點「塵歸塵,土歸土」的意思,雖是皆大歡喜,但是否過於完美了呢?畢竟除了這間屋子,全世界都籠罩在漫天的飛雪之中,美好得不行啊。也許這種強烈的對比是很妙,但從我的角度看,結局這麼完美,是故事的一點小瑕疵。
Tim Roth依舊那麼有范
                                                              總體評價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在專業人士心中會有怎樣的地位,但我知道這絕不是昆汀最好的電影。滿分10分的話,我給8分。編劇昆汀寫了個好故事,但是導演昆汀就有些用力過猛了。開頭足足4分鐘的雪景讓我如坐針氈,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我是曉得的,但讓我單純看4分鐘鵝毛大雪,就有一種「彩電沒信號」的既視感。劇中人物的對話昆汀味十足,每一章內容都有自己的懸念,而每一個懸念都在本章節的最後用子彈與鮮血得到解決,這些都讓人覺得很過癮。然而在看到飛濺的番茄汁之後,我又覺得「鏡頭中出現這麼多鮮血真的有必要嗎?」《被解救的姜戈》也是鮮血迸濺,然而其槍戰的精彩程度要比《八惡人》高出一截。鏡頭中出現了過多的血也是體現他用力過猛的一點了。當然,一開始就提到的70mm膠片,也是一個側面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