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箭士柳白猿--Archer Baiyuan Liu

箭士柳白猿/箭客柳白猿/JudgeArcher

6.2 / 693人    94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宋洋 趙崢 李呈媛 于承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squito史歌

2016-03-13 07:51:06

《箭士柳白猿》:傳統文化阻擋不了堅船利炮




喜歡《倭寇的蹤跡》就一定不會對本片感到失望,箭士柳白猿是對倭寇的蹤跡的一次全面超越,當然,《師父》又再次做出了超越。
簡單來說,柳白猿比倭寇劇情更複雜,故事講的更好,動作戲更豐富了一些。同時,柳白猿也繼承甚至是放大了倭寇敘事上的毛病,不夠簡單明了,情節跳躍,需要腦補的地方太多,以致於看完本片,筆者只能說看懂了七成,太多細節沒看明白。
深層次的東西沒必要討論了,筆者沒看全,也說不出來,姑且挑影片表象上的內容,胡寫一氣吧。
柳白猿本是一種身份象徵,一個武林紛爭的仲裁者,說白了就是裁判。他調解的只是武行間的爭鬥,既不偏袒,也不會捲入其中,而江湖事更是不會過問。因為江湖太大也太亂,想管江湖事的人太多,柳白猿管不了也不想管。
這個身份傳了七代,到得男主角手中,情況就發生變化了。男主角,也就是柳白猿,他本是一個無名無姓無身份的人,因為他已經死了一次,佛菩薩拯救了他令他翻牆重生,教他聽到的第一句話的第一個詞就是他的名字。於是機緣巧合,他便成為第七代柳白猿。他的背景決定了他的性格。
變化的還有時代,傳統觀念一去不復返,投機取巧者層出不窮。恰如匡一民所說,比武是最不能投機取巧的事情,所以武林開始沒落,高手也逐漸消失。匡一民打了一輩子未逢敵手,不見得是他一直都這麼厲害,而大概是像他這樣傳統的繼承者越來越少所致。他和徒弟一場槍術對決,徒弟自詡做出頗多改良已能完勝師父,卻被師父以最傳統的槍法秒殺,此處也反映了傳統文化的沒落。
民國本就是傳統文化的末期,武林衰落,軍閥崛起,每個人夢想的就是當軍閥打得一省一地,匡一民自己也曾有過這種想法只是最終他還是回到傳統正途。柳白猿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捲入一起軍閥紛爭,這已遠遠超出他的能力範疇。他本來還堅持自己的原則,可惜匡一民的出現將其打破。一個要他殺,一個要他保。一開始他們還以傳統武林手段,功夫決勝負,可惜始終不能解決。於是最終還是用特務的手段達成目的。這再一次反映出傳統文化在這樣一個投機取巧的年代舉步維艱,堅船利炮比武學功夫更加實用。片尾字幕寫道,從此再無柳白猿,即是指傳統文化沒落。又道,各路弓術失傳,造弓手藝卻保存下來,也是在說有知識沒文化的現實吧。
提到影片中的武功,先不談徐浩峰拍攝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這些電影的一個目的是否想還原真實的中土武學面貌,於承惠和他深度合作是否也是看中這一點。電影畢竟是電影,如果沒有像《葉問》或者《一代宗師》那種形式繁雜的動作設計,可能連硬橋硬馬都談不上,觀眾看不爽不想看,只會剩下導演一人自娛自樂了。倭寇裡面的動作就太化繁就簡,導演的理念不錯,但表現出來反而會顯得刻意做作不真實關鍵還不討好。箭士柳白猿既延續了倭寇的動作設計風格,也加入了一些招式的花樣,觀感就比倭寇好了很多,卻還是保留了倭寇那種做作感。只不過腳下步伐,手上發力方式,兩人切磋著力點都看得更清楚。這樣一種硬派風格,也許更能體現真實功夫技擊,卻無法保持視覺上的吸引力,反不如形式化繁雜化的動作設計過癮,師父中動作的設計就更好。
總而言之,箭士柳白猿確實是介於倭寇的蹤跡和師父之間的作品,優點更優,缺點也更大,缺乏商業化的壓力,個人風格濃烈,敘事上的問題太嚴重,影片錢景與觀眾口碑皆堪憂。
(史歌出品,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史歌
2016年3月12日子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