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爆焦點 Spotlight

聚焦/焦点追击(港)/惊爆焦点(台)

8.1 / 504,297人    128分鐘

導演: 湯瑪士麥卡錫
編劇: 喬許辛格 湯瑪士麥卡錫
演員: 米高基頓 馬克魯法洛 瑞秋麥亞當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聰簡片室

2016-03-14 00:09:47

看看我們周圍有多危險,從《聚焦》談猥褻兒童問題


前段時間,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把最佳影片頒給了一部關於波士頓報刊曝光一系列天主教猥褻兒童的影片《聚焦》。


影片主要講述波士頓報刊中的一個特別調查小組spotlight對揭發天主教教父利用職權猥褻兒童的跟蹤報導從而導致全球天主教的一個重大變化。

講真,這部影片問鼎的籌碼不在於導演和演員的功力,而在於影片的勇敢,勇敢對抗一個在西方擁有幾千年的宗教傳統捆綁。

影片裡真實故事的影響非常巨大。波士頓時報鼓勵人們說出自己的故事,不要隱藏。而且還有對抗教會醜聞的網站。至今網站還在運轉。


之後波士頓教會性醜聞事件如星星之火一般蔓延到全美,再變成了全球性的宗教性醜聞事件。

西方長久以來對教會的信仰和依賴,開始 轉變,如同一顆不同觀念的種子一旦植入內心, 很多事情就開始變味。

用影片最經典的一句話來說:你怎麼可以拒絕上帝。

說到這裡,《聚焦》的核心基本都說完了。

《聚焦》里隱含了一條線就是病學現象, 如果這是一種病學,那麼我們拋開教會, 在人類社會去看猥褻兒童問題,又是一個 什麼數據呢?

1993-2002年間, 美國平均每年有1% 的教會猥褻兒童事件 發生。 即平均每週70起。
2004年,8-11年級, 在美國有10%學生受 到不同程度性侵犯。沒有一個教師受到司法機關調查。
讓我們再來一個更直觀的...2010年,在教會上一年 一共有8起兒童性侵犯的 指控,而全美該年一共發生了 64572起兒童性侵犯事件。
從數據上來看,教會猥褻兒童的案例, 並不是所有場合發生最頻繁的,相反通 過各種報導和抗議以及規範,現今教會 發生該事件機率已經低於一般場所。

終於,讓我們聊聊 戀童癖,戀童癖在近些年被診斷為 一種戀童障礙。其次,把 戀童癥狀歸結為性傾向問 題,不在屬於病理性問題。 這個結論讓醫學界走在了陡峭懸崖邊緣。醫學界把戀童症歸結到 和同性戀一樣具有先天 屬性的範疇,換句話來說, 戀童症是一種不受本人自 身控制的性傾向疾病,而 目前,沒有辦法醫治好。 但戀童和同性戀在道德 和法律上,遠遠不在 同一個層面。由於同性戀是基於雙方 自願的,而戀童症的一 方是自我意識都未成熟 的兒童,以及在道德和 法律上沒有任何支持, 因此醫學界的結論只局 限於求證結果。

但是,戀童症不等於猥褻兒童的罪犯。
大部份的戀童患者,處在內疚,自責中, 而且根本從來沒想過要侵犯兒童。而且戀童患者有男有女, 他們同樣對成熟對象也有性趣, 只是同時也對兒童有性趣。只有亟亟亟亟少數的患者 會達到犯罪級別去猥褻或 強姦兒童。 就像大家都有性慾能力, 但大家不會都想去強姦別 人。

不過,我們依然要防範社會上的怪阿姨,怪叔叔 讓兒童學會更好自我保護意識,以及父母 本身對孩子的保護意識都需要提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