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爆焦點 Spotlight

聚焦/焦点追击(港)/惊爆焦点(台)

8.1 / 504,297人    128分鐘

導演: 湯瑪士麥卡錫
編劇: 喬許辛格 湯瑪士麥卡錫
演員: 米高基頓 馬克魯法洛 瑞秋麥亞當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smin

2016-03-14 03:29:34

至少這一切還值得讚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到資源顯示為藍光的時候,心裡閃過一絲不悅。啊,我可是對畫質有要求的人啊。上次看卡羅爾的時候,那模糊的色彩讓大魔王的貂和唇膏都顯不出色,表情也都難抓住細節,於是果斷關了等高清資源。總覺得這樣好的電影,漏了點什麼都是缺憾。

聚焦我卻沒有,一方面是因為畫質似乎好點,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內心的期待感更足。
畢竟我是學新聞的,是一個新聞人看聚焦。

身邊的新聞理想充沛的朋友跟我說,她看聚焦的時候一直在哭,還有朋友說這真的是值得新聞人致敬的一部片子。致敬還好理解,一直哭,一個學霸,我似乎有點好奇了。畢竟還沒看這片子我就大概齊知道這是嚴肅片,沒有什麼煽情點。

帶著這些疑問進入片子,開場,典型的新千年年代感,棕咖色的休閒褲,略寬鬆的藍色襯衫,這是那個年代的職場人士的典型著裝,這個時代感比老友記更強。電影強調了桌上型電腦和資料的收集方式,在那個網際網路還不怎麼發達的年代,還依然靠著內部的文檔資料來了解事件的背景。

而從這一個細節中,卻窺視到了過去一個認真的報紙所做的努力。把各類新聞做成剪報,分類收集,當一條新的新聞對這些過往的報導有需求時,會有專門的人員把它們都找出來,成為重要的資料。這些資料被嶄新而精緻的牛皮封包住,被送往各個格子間裡。儘管明白這些繁複的事物最終會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消失,第一批被裁出去的也許就是這些扭著臀推著小車遊走在各個部門的資料員,但是還是覺得那個時代真好。不論如何,新聞被細緻而認真的對待。

Mark Ruffalo出場的時候我有點小意外,之前他主演的《Begin Again》我看了很多遍,那部戲裡面的隨意的藝術家到這部戲裡面嚴肅而執著的記者,不得不說他都演出了味道。在spotlight這個版塊的四人小組分工明確,Robby是小組裡的頭兒,擁有廣闊的人脈和敏銳的直覺。Mike是拼盡十足敢闖敢挑戰的先鋒角色,Sacha是部門裡唯一的女性,相比較起來她明顯更加溫和和細膩,所以story的這個部份基本上都由她呈現出。而Matti,我對他影響並不深刻,但我明白一個team總需要一個這樣的人,搜集好資料,將一切背景準備妥帖。

之所以很認真的去關注這樣一個小組分工,也正是因為目前的我正處於畢業設計的階段,同樣是一個team,同樣是要花費很多的心力來完成一個報導。電影裡的專業化一下就讓我們相形見絀,一個好的team永遠不是以人多取勝,而是以配合度和綜合能力,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擁有著很強的專業素質,並且各有特點,能夠互相理解以降低溝通成本,最重要的是都非常的努力。這樣的team內部順滑,外部有力,所以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發動機。

我很喜歡Baron,一個工整的猶太菁英。他從來不說一句多餘的話,也不會給你一個多餘的眼神,簡單刻板又有點頓,竟然萌生出一種呆萌感。儘管已經成為了總編級別的人,他仍然保持著記者們一樣隨時記錄的習慣。但你要知道,他的每一步都走的非常堅定,實力強勢的讓人無力反抗。這一點,其實可以參考《穿prada的女王》,女王只需要努努嘴,一切就已經被決定。我一直覺得一個好的leader是不需要用音量表達觀點的,那種如講話如暴風雨般排山倒海式的leader可能還是要歸於別人統治,而婆婆媽媽總是想著讓所有人滿意的人可能當後勤更合適。當然,站在這一切之上的是專業度,所以你看Baron一上來就抓住了讓波士頓環球報拿普利茲的核心問題。這樣的敏銳與專業程度,足以傲視所有心有不滿的人。

神父猥褻兒童的新聞報導中,記者們主要圍繞著幾個方面進軍。一、對受害人的採訪,故事的挖掘。二、相關代理律師的證據資料收集 三、挖掘為教會服務的律師 四、對法院資料公開做出的努力 五、專業治療師 六、互助組織的頭。目的:找出猥褻兒童的牧師,挖掘這些猥褻的故事,找出體系的漏洞體制的問題。這裡面所涉及到的有危險的對象:天主教會、神父、法院、律師和那些背後看不見的手。

當Robby和Baron三番四次被人警告不要靠近時,他們選擇了堅持真相。這樣的勇氣是現在的新聞行業特別是國內的新聞行業所匱乏的。如果說,Baron只是出於對真相的信仰,Robby卻讓我看到了一個地方報紙對城市的責任感。Mike到處碰壁卻習以為常又不以為然,Sacha「我在這,因為我真的關心」。因為有了這些新聞人的堅持,所以才能夠讓這種正義與力量長久下去。

我和一位朋友交流觀後感,我說看完之後我內心是出乎意料的複雜且平靜的。那瞬間,我像是一個坐了時光機的人,從現在回到過去,看這一路的衰退。我想沒有什麼比衰退更讓人嘆息,我也不知道多少人在越來越後面的歲月搖搖頭離開了這個行業,多少人還在苦苦掙扎,多少人找不到曾經的理想。

但她說新聞不死,至少這一切還值得讚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