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意外心房客--The Lady in the Van

住货车的女士/货车里的女人/意外心房客(台)

6.7 / 21,067人    104分鐘

導演: 尼可拉斯海納
編劇: Alan Bennett
演員: 瑪姬史密斯 吉姆布洛班特 Clare Hammond 喬治芬頓 Alex Jenning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精神病患者

2016-03-17 07:00:31

垃圾堆裡的老人卻擁有最乾淨的靈魂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祈禱懺悔了一輩子的老婦人最後終於在人格分裂的基佬作者筆中擁抱耶穌基督回歸天堂,」這是一個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我慶幸最後這樣一個固執,有趣又高傲的老婦人回歸天堂。其實她並不需要任何人去賦予她結局,在我眼裡她的靈魂比太多人,乾淨,純潔,善良美好的多了。

     平穩的節奏,平淡的劇情是整個片子的基調。也是整個故事的情緒。連畫面都是緩慢溫脈的像溪水一樣流淌在那獨特的老式倫敦建築中,慢慢滲透到你我的眼裡,心裡,最後匯率成一股巨大衝擊的能量。讓人久久不能平靜和呼吸。也許這更是一個深刻的電影,講述了,孤獨,衰老,死亡。不論如何去看其實並沒有錯,重要的是我們會做電影裡的誰。

     住在破舊貨車裡的老太太,孤僻,性格怪異。固執己見,毒舌一樣的自我生活在這個街道上。又富有風趣幽默的語不驚人死不休一樣。面對鄰裡的幫助也自尊心也爆棚,討厭聽到音樂的老人卻是音樂學院畢業。孤獨,衰老,怪癖又住在垃圾成堆的老人,和她的風趣,毒舌的性格。更像是一個優雅的貴族落魄後在破舊貨車裡遵循著一個貴族一貫的自尊。相比那些美滿,幼稚,住在乾淨整潔的房間裡的家人,情侶,夫妻心靈卻純淨太多了,有背面嫌棄老人的鄰居卻因為少了一個累贅而沾沾自喜。說到底在所有的美好品質里都有著自我憐憫他人的成就感在其中,而本身的嫌棄厭惡永遠在內心深處像野獸一樣。

   只有那人格分裂的基佬作家在人性的角逐里和充滿童心妙趣的懺悔老人才是這個小鎮裡像耶穌聖母一樣的存在。就如同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耶穌的雕像教堂下,呆萌老實的作家任勞任怨的幫老人把推車一樣,而優雅的自尊心良好的老人也樂的其所去要求一些小事,這樣一個溫暖和反差的組合下,在這個平凡的道路上,在這個平靜的小鎮裡,溫暖,平靜,緩慢的流淌著這個富有力量,又有著些許殘酷和無奈的故事。就像本該是音樂學校的天賦學生卻因為修女和神父而不得不放棄音樂,甚至再也不能彈奏那美妙的旋律。而最後一次談起她穿著一身黃色的衣服,後來她像偏執狂一樣瘋狂喜歡黃色,而卻也遵循那錯誤的決定,不在彈奏音樂。所以討厭聽到音樂的節奏,因為生活會忘記,但是記在心裡的律動卻永遠也無法遺忘,一次次的聆聽就像痛苦的鬧鐘或者是心痛死亡的敲打心頭的暮鼓。而每天在夜裡瘋狂祈禱,祈求原諒。每次,每天永不缺席的做著彌撒,只是因為別人的錯誤而心存愧疚懲罰自己,這個信仰上帝,心存敬畏的人。因為信仰和神父失去了最心愛的音樂,莫大的諷刺吧,但是遠遠不止於此。因為本來無需存在的罪惡感而變成了一個在貨車裡和垃圾堆居住的女人,這個由她親手製作的棺材,最後到死都在那成堆惡臭中乾淨整潔芬芳的死去。而這個像壁壘一樣的棺材也是心裡的敬畏信仰上帝之力給予她的。讓她的生活成窮困潦倒的罪惡,讓她被迫囚禁在自己內心的監獄。

     我想這也許並不是一個美好溫情的故事,這是一個赤裸裸諷刺,真實還原所謂的信仰,所謂的宗教,所謂的敬畏摧毀了一個本該在皇家酒店裡彈奏美妙的樂章,組成美好家庭,擁有真摯愛情的女人。卻如此悲慘哀怨的渡過一生,而分裂的同志作家同樣不被鄰居理解,同樣的不被世人理解接受而一樣的孤獨,存在。只能分裂出的理性和感性這兩個自我交流和理解。甚至為了迎合大眾不得不用俗套的母親病重溫情回顧來做文章。我想這是對世人。對所有人的真實嘲諷,鄙夷寫實。

    真正讓我覺得感動和溫暖人心的是當第一次洗完澡後的麥吉奶奶用敏感,膽怯的聲音喊住了作家說「我的手很乾淨」然後握了上去。這個臭惡的女人從始至終都保持著她固有的驕傲和應有的骨子裡優雅的細膩。而當作家用同樣的美好給予她完美結局,甚至還刷著小性子的麥吉奶奶固執說自己贏了時。笑著笑著就哭了,我想她才是真正的天使救贖了這個作家,讓他開始做做一個真正兒子應該做的事,讓他找回了自我的拯救之旅。也讓這個潔癖強迫症的患者來細細品味和體驗這個驕傲優雅又風趣的老奶奶平凡里不平凡的人生。英國老牌演員麥吉神一樣的演技直接入心寫慧直射人心最柔軟深處和人性最薄弱的環節,打動所有人。哭著笑起來,笑著就哭了。滿滿感動。
   正如北島的那句詩一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轉載聯繫微信51205492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