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鈍刀

2016-03-19 20:13:06

披著駭客外衣的《搏擊俱樂部》


        題材是很能吸引人的,僅是駭客就能吸引到一大批觀眾,而且導演選的切入點很好,作為主角:一個孤僻的、經常讓人忽視的人---很容易就讓觀眾找到共鳴點。大眾對駭客的興趣不亞於魔術,於是乎影片關於駭客團體如何壯大自己的名聲、如何在虛擬世界交流等這些劇情都能夠吸引住觀影人的熱情,而且影片在此基礎上還加入駭客特工的概念更能夠為自己加分。
       但,以上的讚美都發生在劇情第一次反轉之前。當漢娜去調查班傑明的背景推論出班傑明是多重人格的那一大段毫無疑問就是《搏擊俱樂部》的翻版,問題在於《搏擊俱樂部》是描寫多重人格的巔峰之作,自那以後有太多的影片模仿《搏擊俱樂部》的劇情模式在引人入勝的同時還能通過反轉來達到點睛的作用,於是乎,多重人格特別是類似於《搏擊俱樂部》的那種反轉模式基本上給拍爛了,以致於一而再再而三看到這種類型的影片都由不再驚嘆到麻木再到厭煩了。
       第一個轉折雖然模仿痕跡很重但並不致命,真正讓這部影片掉價的是第二個反轉,也許編劇是為了向人證明我比《搏擊俱樂部》更高深,也許編劇認為多一個轉折能給觀眾更多的驚喜。但給我的感受就是我覺得給導演戲弄了,或者是導演明明拿了《搏擊俱樂部》的反轉模式卻用第二個反轉告訴你「我是跟《搏擊俱樂部》不同的」。第二個反轉完全落入俗套----反正一切盡在主角掌控中---這跟看喜羊羊那樣知道無論灰太狼有任何點子都逃不出喜羊羊的掌控有什麼區別?「社會工程戲法」是這個影片提出的很好的概念,但到最後完全給編劇誇大到讓人不相信的地步。畫蛇添足就是對第二個反轉最好的註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