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箭士柳白猿--Archer Baiyuan Liu

箭士柳白猿/箭客柳白猿/JudgeArcher

6.2 / 693人    94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宋洋 趙崢 李呈媛 于承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聖弗朗西西里

2016-03-20 15:54:15

交織的真實與虛幻 | 評《箭士柳白猿》


看過《箭士柳白猿》後三天,我才打算落筆。為什麼要過三天?小時候學素描,畫好後老師說站遠點瞇著眼睛看。有些東西站太近看得太仔細,反而失了真實。徐浩峰的三部曲,第一部《倭寇的蹤跡》和第三部《師父》,看過都有些日子了,而第二部《箭士柳白猿》剛上映,得隔三天,才能把這三部放在平行的位置,才有全局的感受。

對徐浩峰電影的初略印像是寫實。但寫實並不是客觀現實。任何作品不可能是客觀現實,客觀現實中美的那部份提煉出來整合起來,才是藝術。

先來看武術。徐浩峰電影的動作戲,幾乎是所有電影打鬥場面中最寫實的,不管是兩人對打,還是一人套路,都接近現實。但那也只是接近,現實中習武之人切磋,對外行來講,並沒有觀賞性。師父跟我講套路中的每個動作時會解釋實戰用法,比如某個動作老架里兩手應該是一肘的距離,實用性是一手抓住對方手腕另一手托住對手肘關節從而把對手的手臂鎖住,但在參加套路比賽時為了好看兩手的距離會遠大於一肘從而顯得動作更加舒展。武術的作用是殺人,不是表演,生死只在一線之間。有槍以後實用性大大削弱了,只好淪落為表演。徐浩峰的武戲至少在追求還原現實與觀賞性的平衡點。這是第一層真實與虛幻。

再來看人物。如果說針對《師父》的主人翁還能討論一下歷史上的人物原型,《箭士柳白猿》則沒有這個必要。《箭士柳白猿》的主人翁不僅人是虛構的,連那個仲裁人的身份也是虛構的,甚至在徐浩峰自己的小說構建的世界觀中,柳白猿都不是一個仲裁人而是一個刺客。也就是說,《倭寇的蹤跡》和《師父》都還是藉著真人真事的名號來講述一段江湖的傳說,而《箭士柳白猿》則完全是徐浩峰為這部電影重新設定的虛擬世界,而要看這部電影,就類似於要看《動物方城市》一樣,先接受兔子和狐狸可以說話這一設定。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主人翁在仲裁人、有兩個女人的男人、被強暴姐姐的弟弟這三個身份中糾纏。每個人都會有多重身份,而這些身份之間相互牽扯的理性與情感的衝突,乃至無窮迴圈,卻是真實的。有解決方案嗎?沒有。能提煉出普適的模型嗎?不能。我認為這個世界就是無窮迴圈和無解的。這是第二層真實與虛幻。

再來看敘事手段。與另兩部不同,《箭士柳白猿》運用了非線性敘事。這個術語怎麼定義我懶得研究,但它的特點和美妙之處在於,看到一個一個支離破碎的片段,不需要刻意理性思考,不需要列出時間表哪個片段在前哪個片段在後,觀眾頭腦會自動生成一幅完整的圖畫。頭腦中的這幅完整圖畫會讓你理解整個故事和每個人物的來龍去脈。這其實更接近我們從這個世界接收資訊並形成認知的真實過程。而為了觀眾能夠得到這樣美妙的用戶體驗,導演也就是產品經理需要精心組織和安排每一個片段。用戶端越接近本能,設計這個產品的工作人員就越是需要付出反人類的努力。所以,徐浩峰的三部電影中,雖然我認為《箭士柳白猿》的故事是最差的,但能看出來他的誠意和真心。不過他自己也是這麼說的,《箭士柳白猿》不是拍給大眾的電影,是拿去參加電影節的。真實的頭腦處理過程和破碎的時間線,這是第三層真實與虛幻。

必須看過徐浩峰的三部電影,才能對他有個完整的認識。他有審美的追求,也有取得商業成績的實力。作為熟悉徐浩峰構建的武行世界的人來說,看《箭士柳白猿》是有必要的,它讓你看完之後許久還餘味不絕。如果不熟悉他,如果不喜歡他的《師父》,就不用看《箭士柳白猿》了,畢竟《師父》是大情節經典敘事商業片。

另外,我最近學到一個詞,叫解構主義,不知道用來形容《箭士柳白猿》是不是合適。


附:於老,走好

《箭士柳白猿》中的「世上再無柳白猿」我無所謂,但本片是於承惠的絕唱。於老2015年去世,在本片中扮演匡一民這個角色。之前我只在《倭寇的蹤跡》中見過他,他的動作是我見過的電影中最接近真實的武術神韻,然後去查資料,果然是從小練的。我很喜歡於老,他憑電影中幾個動作征服了我的審美。世上再無於承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