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樹大招風 Trivisa

树大招风/Trivisa

6.9 / 1,375人    97分鐘

導演: 許學文 歐文傑 黃偉傑
編劇: 伍奇偉 麥天樞 龍文康
演員: 陳小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ICE

2016-03-22 18:21:37

窮途末路的時代傷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近些年,偶爾出現一兩部純種港產片,無論故事是什麼,似乎都瀰漫著一種往昔不再的傷感,在這一點上《樹大招風》並不特別。當然,你或許津津樂道於影片原型人物的真實命運與事件,也或許會好奇三個導演如何分別撰寫劇本、拍攝但最終選擇以交叉剪輯而非段落敘事來完成整部片子,但對我來說,影片最有趣的部份在於,這個以三大賊王之命運線索來展現香港回歸前史的故事,在此時此刻(陸港矛盾不斷尖銳化的時刻)是如何被講述的。正所謂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影片主角是三大賊王,但即使是賊王也是賊,幹得永遠是違法的勾當,季正雄打劫金店,卓子強以綁架富豪來敲詐勒索,葉國歡收手後賄賂大陸海關走私為業,而在影片中以三大賊王來展開敘述,成功地建立起了觀眾對主人公的認同感。這當然一部份原因在於香港動作片本身就有對黑道人物、江湖俠義浪漫化想像的傳統,如《英雄本色》為代表開創出的黑道英雄片。然而,在浪漫化想像之外,本片中,人物的情緒也在不斷髮生的官民衝突(無論是大陸的人民警察還是香港的差佬都是冷冰冰的)中被激發,「官逼民反,不得不反」,人物的行為也因此得以合法化。而有趣的是這種官民的對峙,事實上也突出的存在於今日的香港。比如,過去一兩年,在香港各種社會運動中,民眾與代表官方的警察的對抗也經常是各種衝突的焦點。

其次,影片中出現的所有內地人(可能除了最後一幕出現的服務生小妹)都是反面角色。對於九十年代大陸官商勾結走私的描繪可能很多也是基於一些細節真實(比如花瓶的梗)。雖然作為一個大陸人,看起來會很不舒服,但在這一點上,大陸人其實也非常有必要了解那段市場經濟開始活躍法制也非常不健全的蠻荒時代。所以影片的這種描繪也許片面,但依然其價值,並且有趣。而對內地人這一形象的處理,更耐人尋味的地方有兩點。一點是季正雄的故事中,心狠手辣、生性多疑的他,因為兩個內地小弟喋喋不休而痛下狠手,但卻心軟放過了知道自己秘密的兄弟,哪知最終被兄弟出賣。季正雄的心軟也許可以歸咎於他與兄弟當年共事,念舊之情,但是什麼讓他對那個喋喋不休表忠心的內地小弟痛下殺手?歸根結底是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某種程度上也要歸因於身份認同,說到底內地人是內地人,是outsider。另一點則是葉國歡這個故事。這位在大陸官員那裡受氣無數、忍耐無數的大佬,最終的發飆是因為香港差佬錯把他當大陸人而嘲笑,於是拿槍打死警察,也因此死於警察槍下。這一點也同樣耐人尋味。

而影片的結局無疑也是最大的亮點。三大賊王的合作最終成為泡沫,葉國歡被打死,卓子強大陸被抓,而在1997年7月1日的早上,一覺醒來季正雄被警察包圍在破舊的唐樓中。敘述到這裡一轉,回到了之前的某個夜晚:幾曾何時,在廣州的大酒樓,三大賊王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相遇。而緊接著,插入的卻是香港回歸的午夜,英國官方人員撤離香港的最後畫面,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的女兒彭雅思淚水漣漣。伴著催人淚下的音樂,一切就在這一刻戛然而止。從敘事角度來看,這段畫面的插入無疑是突兀的,因為無論是接續那夜的廣州酒樓還是接續七一清晨,似乎都不合理自然。但正是這一段突兀的畫面,讓整部影片所有的意味也就此表達盡了。有影迷說太直白了,確實直白了。但我想,對主創來說或許又不得不如此,因為真的是忍不住了:忍不住不這樣直白的一抒胸臆,也忍不住不跳進這醉人的沉溺與感傷之中。

就影片本身而言,稱得上是一部影像考究、敘事流暢的作品。雖然是三個導演各拍攝一個人物,然後交叉剪輯,但大部份時候並讓人覺得不突兀,節奏把握很好,確實算是香港電影近一兩年中的佳作。但無論多少人覺得從此片中看到了香港電影不死的希望,也無論影片傳達出的對往昔時光多少的懷舊與留戀(香港人對英殖民時代的懷舊與香港電影人對黃金時代的留戀在這裡並置),最好的時光已然過去。香港電影的輝煌是建立在當年火熱的電影產業之上的(某種程度,香港藝術電影如許鞍華、王家衛、陳果等當年的佳作頻出,也是託了電影產業大熱的福),當整個產業衰落,一兩部佳作的出現也無法讓港產片重回那個曾經的黃金時代。

大勢已去,無力回天。香港電影人這樣的無奈,不正是三大賊王最終的命運寫照嗎?也正因為如此,創作者(與觀眾)也只能在這樣充滿時代傷感的敘事中,自戀又自憐地意淫一回吧。


PS:好奇本片創作細節的朋友可以看這個http://photo.weibo.com/1902435980/wbphotos/large/mid/3943137082581671/pid/7164de8cjw1f10x2yu3ejj20c8bvtb2d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