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箭士柳白猿--Archer Baiyuan Liu

箭士柳白猿/箭客柳白猿/JudgeArcher

6.2 / 687人    94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宋洋 趙崢 李呈媛 于承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尾生

2016-03-23 05:28:26

世間再無柳白猿,慶幸還有徐浩峰


去年,我寫文安利過徐浩峰的《師父》,還起了一個標題黨的名字——《可能是近十年最牛逼的武俠片》。但是後來仔細想想,真心算不上標題黨,最近十年里敢說比《師父》優秀的武俠片真沒幾個,在我心裏面,也就一部《一代宗師》而已,但是那片子的編劇,依舊是徐浩峰,我感覺這是相當牛逼的!

私認為,當今華語電影圈裡,借用一句網路流行語,徐老師是可以這樣說的,說到拍武俠電影,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

這話聽起來很裝逼,但是武俠片這個已經式微的類型片,近些年確實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很多人都已經漸漸忘了這個曾經輝煌的類型片。

武俠片,在世界範圍內,也是華語電影圈獨有的類型片,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都是非常重要的類型,從邵氏時期的胡金銓、張徹,到嘉禾的李小龍、成龍,再到徐克的「黃飛鴻」系列,武俠片一直在突破,一直在完善,經歷了一個黃金時代。

可惜,像西部片一樣,武俠片也有式微的一天。

徐浩峰說過,任何類型片都是有恐懼的,武俠片的恐懼就是科技。但是,當袁和平《駭客帝國》那種舞蹈式的特效動作用到爛的時候,觀眾就開始了審美疲勞。更要命的是,伴隨特效的是,這個類型片失去了自己的恐懼,當甄子丹可以在一戰戰場上PK槍炮的時候,這個類型片,基本上強弩之末了。

但是,徐浩峰讓我重新認識了武俠片。

說這麼多,其實只是想安利一下徐老師新上映的電影——《箭士柳白猿》,說是新上映,其實只是舊作,12年已經完成,除了電影節,並沒有公映過。那時候,帝都有過小規模放映,但是當時並不了解徐浩峰,所以錯過了。後來,相繼讀了徐老師的小說,看了他的兩部電影,是真心跪服。所以,對於這部舊作,一直相當期待,當上映的時候,我去影院連續刷了兩次,彌補當年錯過的遺憾。
 
所以,我想藉著這部新片舊作,聊聊徐老師是如何重新讓我認識了武俠片的。

1) 寫意:武以載道
武俠片,主要有兩個支脈,一個是胡金銓,一個是張徹,胡金銓的武俠注重寫意,充滿禪意與詩意,張徹的武俠硬橋硬馬,充滿陽剛之美。徐浩峰的武俠片,更多的是繼承胡金銓寫意武俠傳統。

胡金銓的電影,有京劇動作的節奏和韻味,故事大多追求禪意,構圖講究,像北宋的山水畫,將冷兵器打鬥動作置於詩情畫意,滲透著中國傳統美學的詩意。

前兩天,天英在公社群里分享一截圖,說福特如果也研究佛學,他也能拍出胡金銓。我感覺說這話的人,肯定沒好好看過胡金銓,胡金銓的東西豈止佛學這麼簡單,就胡金銓北宋山水畫一樣的寫意構圖,西方人就很難拍出,不是孰優孰劣的問題,是東西方文化的問題。

徐浩峰也是文化人,《箭士柳白猿》裡的很多場景和構圖,很大程度上也是繼承了胡金銓的寫意傳統。驅車登古、長日落日、青磚古瓦的村落、遒勁蒼涼的山脈,儼然馬致遠筆下的蒼涼詩意,如詩般的意境,配上徐浩峰考究的武家打鬥,虛與實、文與武、禪與意結合,可謂渾然天成。

現在的華語電影圈,敢這樣拍武俠片的,香港有個王家衛,台灣有個侯孝賢,剩下的也只有徐浩峰一個了。


2) 動作:大道至簡

上面說過,張徹是武俠片另一個分支,而且是主流分支,他的功夫片硬橋硬馬,狄龍、陳觀泰、傅聲大多赤裸上衣,展現一種陽剛之美。在張徹的黃金時代,他的御用動作指導劉家良,發明了吊威亞這個重要的技術,後來很多武俠片都採用了這個技術,而且這個技術越發展越成熟,像公式一樣。

徐浩峰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擺脫了這個公式。他在採訪中說到了一個保齡球的例子,剛開始入門,有一個公式一樣的方法,能夠每次都接近滿分,但是會很快失去趣味,只有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才能真正找到樂趣。

他的武俠片,就像打保齡球,他用自己的方式,帶給觀眾享受。

相比大多武俠片,他更多採用減法,他放棄了大多武俠片的傳統,他不再採用吊威亞的方式,不再採用那種模式化的快速剪輯,而是追求功夫的真實,追求動作的簡潔,他用長鏡頭展示整個打鬥的真實過程,將演員的打鬥動作發揮到極致。

《箭士柳白猿》中,於承惠老爺子有一段很精彩的動作戲——劃拉巴子,記得影院中觀看,旁邊還有妹子發笑,這不是小孩子的遊戲嘛,然後發展下去,又不自覺感嘆老爺子好牛逼啊。現在想想,劃拉巴子的動作戲,看起來簡單,卻虛實相生、剛柔並濟、暗藏玄機,確實拍得相當牛逼,雖然動作簡潔了,但是帶給觀眾的震撼並沒有絲毫削弱。

同時,徐浩峰也不時在動作戲中加入自己的冷幽默和惡趣味。於承惠飾演的功夫高手匡一民,上面已經描述了他的牛逼,但是也會有馬失前蹄的時候,比如水果店門前,一副高高在上、仙風道骨的高手形象,徐浩峰讓他突然崴了腳,立馬變得風趣多了;比如《倭寇的蹤跡》,吉普賽女郎在江邊船上,動作都是簡單的一下,卻擊退四大門高手,不僅拍得有趣,還有很好的嘲諷意味。

這就是徐浩峰在動作戲上的牛逼之處:拍得更加精彩,卻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同時在動作之中,樹立人物形象,傳達自己價值觀,這是徐浩峰用自己的方式玩出來的「保齡球」,所謂「大道至簡」,不過如此。


3) 文化:禮崩樂壞

胡金銓是文化人,徐浩峰也是,所以,他不會單純視覺上的奇觀,他會不自覺地將他的文化、思考與憂慮加入其中。《師父》的關注是已經不存在的祠堂文化,以及已經消失的規矩;《箭士柳白猿》關注的是另一個消逝的文化傳統——「士」,就是片名中的「士」,為什麼叫「箭士」,而不是小說中的「刺客」,私認為是原因的。

中國國代很多文人,都渴望著能得遇明主,建功立業,贏得生前身後名,所以大多人很推崇關雲長千里走單騎,讚嘆趙子龍為主七進七出,他們取得的東西,是很多士人所追求的。片子,於承惠老爺子飾演的角色,就是這樣一個「士」,畢其一生只為輔佐明主成就霸業,不過他只是那麼多失敗的士人其中一個,民國亂世,哪有明主?

無論是士人,還是知識分子,都有自己的原則與堅持,也可以叫規矩,只有有規矩,無論窮富,才會有貴族模樣,貴族是骨子裡的風骨,是金錢無法帶來的,這是徐浩峰所看重的。當原則、堅持或者說規矩被破壞的時候,就是徐老師說的禮崩樂壞了。

無論是《師父》,還是《箭士柳白猿》,以匡一民、鄭山傲為代表的一代,最後面對的都是弟子們對於規矩的破壞,功夫上都贏得了徒弟,但是最後都是不可避免的失敗悲劇。影片的最後,柳白猿和匡一民都是失敗者,一個內心感情失敗了,一個建功立業失敗了,雖然武功高強,在槍炮面前,也只是時代的拋棄者,徒留落寞與無奈,他們最後的決鬥,是為自尊而戰,是對逝去的時代的輓歌。

這就是徐浩峰武俠片的恐懼——禮崩樂壞與科技恐懼,這是徐浩峰與其他武俠片的最大區別,也是其他武俠片的最大軟肋,徐浩峰的努力,是對這個類型片的完善,也是挽救。


上面三點就是我認為徐浩峰牛逼的地方!

但是牛逼併不代表成功,在這個唯票房論的電影圈,徐浩峰更像是柳白猿一樣的失敗者,影片上映十天,票房也只是319萬,很多電影一個晚上票房的零頭而已。

或許是因為排片,或者其他,這部片子的「慘澹」是註定的,我不想深究箇中原由,我只是想把電影分享給各位,讓更多的人了解,因為它真的挺不錯!如果你看了能夠喜歡,那麼,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微信公眾帳號 FFZLM2015,我們是腹誹者聯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