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嗑到荼靡--Enter the Void

遁入虚无/嗑到荼靡(台)

7.2 / 88,537人    161分鐘 | UK:142分鐘

導演: 加斯帕諾埃
編劇: 加斯帕諾埃
演員: 南森奈爾布朗 帕茲德拉維爾塔 西瑞爾羅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宇宙無敵大蠢蛋

2016-03-23 17:18:06

還有比《磕到荼蘼》更具有致幻體驗的電影嗎?


圖文並茂:https://mp.weixin.qq.com/cgi-bin/appmsg?begin=0&count=10&t=media/appmsg_list&type=10&action=list_card&lang=zh_CN&token=915665274


必須承認這世界上有很多電影,它們的形式大於內容,又或者內容的哲思性必須依靠先鋒的形式感才能以最妥帖的姿勢表現出來。

雖然先鋒從來不能代表什麼,但這種實驗精神卻一直令人讚賞。

對於這種類型的電影,喜歡的人讚不絕口,厭棄的人只想丟幾塊板兒磚。

《磕到荼蘼》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介紹它之前,我想先搬出該片的導演嚇唬一下大家。

或者說色誘一下大家。

導演加斯帕·諾。

最簡單粗暴的介紹方式都不如我直接告訴你他拍過什麼電影,比如造成坎城首映時觀眾憤然離席的《不可撤銷》和2015年的新片《愛戀3D》。

與其過多介紹電影簡介不如用海報的方式告訴你這些電影在視覺上多麼刺目大膽。

其實《不可撤銷》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了,大概初中升高中那會,不要問我那個年紀為什麼會看這麼黃暴的影片,畢竟那個時候快播安在,也大概因為我從小放蕩不羈愛自由吧。

直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片中搖晃的鏡頭造成的生理上的不適感,即便那會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長鏡頭,也被片中的隧道強暴戲驚的一愣一愣。

那種惶惑在你身邊發生的暴力,它的紀實性不再帶有客觀色彩,而是好像導演在你身邊強迫你,他說你必須看完這一場戲,你必需要對暴力感同身受。

《不可撤銷》的形式遠超內容。

當你回想起這部電影的時候,故事內容即便模糊不清,但觀影感受依舊如同昨日夢魘。

如今我成年了,是時候再把《不可撤銷》拿出來好好看一遍了,包括法國版的《悲情城市》。

這些看上去以暴力和色情作為販賣點的電影,在形式上的實驗精神總能讓人貧瘠的內心產生一絲衝動,而國內的電影太過於缺乏這種精神。

《愛戀3D》在豆瓣上還有更誇張的海報,居然沒有被和諧我也是感到詫異,雖然我很想很想很想把那張海報放上來,但畢竟受到多方限制,不過以後我還是會貼這種X級別的海報上來的。

《愛戀》認真的探討了愛情中兩性關係的極端體驗,也完美詮釋了性愛是條斷頭路這句話的深層含義,對慾望的過度消解帶來的不是享樂而是重度迷失。

儘管大部份人是把它當毛片看的,真是一點都不純潔。

不過歐洲導演對性愛的理解普遍都是藝高人膽大。

雖然我知道,以上兩部電影已經完全挑起了你的觀影慾望,但我們今天還是要重點聊聊加斯帕·諾的《磕到荼蘼》(又名《遁入虛無》)。

《磕到荼蘼》在風格上繼承了加斯帕·諾以往的作品。

形式上採用主觀鏡頭拍攝,僅僅是開頭幾分鐘我就已經暈眩的不行,但是經常打CS的人應該覺得這種體驗還是可以hold住的,這也意味著男主角在片中幾乎沒有露臉的機會。

片頭字幕的風格和影片整體保持了高度一致,其實很多電影的字幕都經過精心設計。

電影動用了全部視覺感官意在營造一種虛無感。

這種虛無既是指嗑藥磕嗨後的精神世界,也是指人死亡之後的靈魂遊蕩感,而後者則是影片試圖說明的重點,死亡究竟是一種什麼感受?如此一來,影片的直譯名《遁入虛無》倒是更加貼切。

影片的對話以最簡練的形式出現,代替情緒的是光影效果的變化和致幻體驗。

影片開頭亞歷借了一本書給奧斯卡,書名是《西藏亡靈書》,書中有一個概念是「中陰」,「中陰」在藏語中是指死亡和再生之間的狀態;而「中陰教」則是諸多教派中對死亡和生命認識最為深刻的一種教派。

這本書不僅對奧斯卡意義深刻,對加斯帕·諾也是如此,這本書成為他拍攝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因而主人公的狀態被設置成死亡之後,轉世之前。

奧斯卡在一次送毒過程中被警察開槍打死,於是他的靈魂脫離了肉體,開始審視他週遭的生活和他周圍的人。

攝影機肆意的在不同時空中來回穿梭,代表著奧斯卡生前的各種情緒,或悲或喜。

奧斯卡和自己的妹妹相依為命,在他們年幼的時候父母由於車禍雙雙身亡。

影片中對於童年過往的閃回片段是《磕到荼蘼》全片中唯一不覺得光怪陸離的片段,唯一感覺真實的片段。

成年後的奧斯卡來到東京當起了毒販,當他攢夠第一筆錢時他為妹妹買來了去東京的機票,後者在東京是一名俱樂部的脫衣舞孃。

加斯帕·諾承認,之所以把主人公設置的如此邊緣化,是為了展示性愛。

他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所以不同的人在這部電影中會看到不同的內容,往往取決於你對哪一part感興趣。

是性、迷幻藥還是死亡或者輪迴。

因為大膽,因為喜歡冒犯觀眾,所以電影中很多情節的確看上去不那麼令人愉快。

我就不細說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行業內昆汀·塔倫蒂諾把這部電影列為自己2010年度電影榜單的第11名。

但我估計大部份觀眾都欣賞不來。

因為天才和瘋子才往往惺惺相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