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蝙蝠侠大战超人/蝙蝠侠对超人:正义曙光(港/台)

6.5 / 752,766人    151分鐘

導演: 查克史奈德
編劇: 克里斯泰瑞歐 Jerry Siegel (Ⅰ) Bob Kane
演員: 亨利卡維爾 班艾佛列克 蓋兒加朵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冰

2016-03-26 04:53:21

一部《蝙超:正義黎明》,做了漫威四部的事


這個題目聽起來有些唬人,開篇時候需要先解釋一下,這並不是說,《正義黎明》的質量抵得過四部漫威電影,而是說漫威用了四部電影才搭建起電影宇宙的基本架構,DC用了一部電影完成了。

導演是扎克·施耐德,之前執導過《守望者》《超人:鋼鐵之軀》,是DC超級英雄電影宇宙最重要的構架者之一。而在未來,DC最重磅的兩部大作《正義聯盟》,也將由他來執導。

施耐德將自己的風格融入到了電影敘事之中。扎克·施奈德最初也是以廣告導演和攝影師的身份入行,電影裡充滿著慢動作、暗色調等個人風格,也正因為這些獨特的審美和見解,才會讓他的作品飽受兩極化的評價。

扎克·施奈德擅長濃墨重彩的暗黑系視覺風格,作品的色調均偏濃重的暗色,宛若一幅幅深沉的油畫,尤其是作用到漫畫改編作品上,為其帶來一股嚴肅的感覺。這種風格,也讓一些大眾已經疲軟的題材,重新獲得了生命力,也賦予超級英雄電影截然不同的生命力。

在這部電影裡,施耐德的動作風格進一步改進。先前,他偏愛慢動作,像樹懶閃電一樣快,但在《鋼鐵之軀》里,為展現超人強勁的力量以及敏捷的速度,拋棄了過往超人電影對速度的展現,將超人蓄力、起躍騰空的細節表現到淋漓盡致,由敏捷升級為迅猛。

《正義黎明》里,出現了更多層次的戰鬥場面,蝙蝠俠不再是諾蘭指導下的普通格鬥家,而是充分展現了人類極限的力量、速度和格鬥技巧。最後面對毀滅日,三巨頭合力,各自體現了不同的戰鬥風格,相得益彰,展現了扎導對大場面的掌控能力——配合著史詩配樂,這是目前最磅礴的戰鬥場面。

更重要的是,他成功構建了一個新的宇宙。

漫威電影宇宙(MCU)從《鋼鐵人》開始,軍方、神盾、神域,直到《雷神》,這個世界基本成形,最終在這個舞台上,經過《美國隊長》的鋪墊,有了《復仇者聯盟》的驚人表演。

《復仇者聯盟》的成功證明了電影宇宙的巨大潛力,同樣身為老牌漫畫公司的DC不可能不眼紅,不過受限於公司架構——DC並非獨立的工作室,要聽從華納的指令——先前的嘗試比較保守,也不乏失敗(《綠燈俠》),但最終他們成功推出了《鋼鐵之軀》,正義聯盟的靈魂超人成功地出現在世人面前。

倒著往前回溯,《鋼鐵之軀》是DC電影宇宙(DCCU)的第一部作品,但事實上,《鋼鐵之軀》2013年上映時候,華納尚未拿定主意是否要真的啟動自己的DC電影宇宙。直到2014年的SDCC,華納才公開宣佈自己未來的宇宙計劃,而《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名字這麼長的電影,是宇宙的奠基之作。
在電影本身之外,《正義黎明》有兩個任務,一個是介紹正義聯盟的其他成員——就標題來看,主要是蝙蝠俠,另一個是確立基本的世界觀——包括硬件設定和基調風格。



電影開場是一個閃回,也是蝙蝠俠的夢境,小布魯斯·韋恩目睹了他父母的死亡,純白的珍珠項鍊落在了哥譚陰暗的巷子裡。色調陰暗,節奏沉緩,畫面展示了布魯斯內心的沉重與掙扎,在這場戲的最後,在一個井裡,蝙蝠帶著他飛了起來,再落下時候,鏡頭回到了現實,中年的布魯斯·韋恩從直升機下來,來到大都會,超人和佐德將軍正在空中激烈戰鬥。

這是《鋼鐵之軀》裡的戰鬥場面,不過是從一個凡人,布魯斯·韋恩的視角重新演繹。他看到自己的大樓倒塌,韋恩工業的僱員,也是他的「家人」罹難,他在廢墟中暴走,試圖救一些人,但最後只發現自己無能為力。

這段開場確立了電影的整個主題走向,也巧妙地銜接起了上一部電影。超人與佐德將軍的對決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想像,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人員傷亡。他們一個人,便能造成911一樣的災難,殺死自己的僱員,殺死小女孩的母親——而這都只是不經意間造成的——於是,他將自己的憤怒和無助轉化為一種決心,他要向超人開戰,超人不是神,擁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對人類而言,極有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這一部裡的蝙蝠俠,也是之後DCCU裡的蝙蝠俠,由本·阿弗萊克出演。這一選角公佈時候,一片譁然,大家紛紛質疑他是否有能力出演蝙蝠俠——尤其之前諾蘭與克里斯蒂安·貝爾打造的黑暗騎士如此深人人心——不過隨著劇照陸續放出,質疑慢慢平息了,尤其是他身著蝙蝠重甲的劇照,讓大家紛紛驚呼:竟然有如此完美的下巴。

這下巴近似於漫畫《黑暗騎士歸來》裡的蝙蝠俠。這部漫畫作者是大神法蘭克·米勒,雖然並非主線情節,但幾乎奠定了之後蝙蝠俠漫畫的風格和基本性格。在漫畫最後,蝙蝠俠與超人有史以來第一次對決。

漫畫中的蝙蝠俠已經五十多了,而《蝙超大戰》里要年輕一些,大概四十多歲,也並沒有提到他是否曾經退隱。他在哥譚市打擊犯罪已經二十多年,但並不覺得有多少成效,每時每刻,他都會質疑自己的選擇,質疑是否有必要做一個英雄。不做蝙蝠俠時候,他沉溺於酒精和美女之中,但這絲毫不能緩解他的焦慮。本·阿弗萊克的蝙蝠俠,是螢幕上最為陰沉、絕望的蝙蝠俠,唯有一次次的戰鬥能緩解他的自我質疑。

而這次他要挑戰的,是最為強大的「人」,是甚至被視作神明的超人。



原先華納只計劃繼續拍攝《鋼鐵之軀2》,後來計劃取消,改成現在的《正義黎明》,導演曾說,《正義黎明》就是《鋼鐵之軀2》。

超人,地球名克拉克·肯特,氪星名卡爾-艾爾。誕生至今,他除暴安良,維護和平,打過納粹也打過外星人,是正義的化身。但倘若僅僅如此,超人不過是雷鋒俠——之前《超人歸來》就犯了這個錯誤,把超人當成完美無缺的偶像來刻畫,但顯得落伍而過時。

《正義黎明》則繼續延續著在《鋼鐵之軀》裡的探討,而且超人內心的撕裂感更加明顯。他一直試圖去做正確的事情,但內心深處,一直在猶疑,究竟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尤其考慮到,他其實是個孤兒,一個外來者,自己的故鄉已經被毀了,在這個世界沒有羈絆——也正基於此,蝙蝠俠認為超人會不受控制,成為世界的威脅。超人堅持認為蝙蝠俠的所作所為是錯的,但無法以人類的方式對抗蝙蝠俠,只能憑藉力量壓制他——其實這不正是蝙蝠俠的路子嗎?最終,超人找到了自己的羈絆,也以某種方式,讓蝙蝠俠和世界,知道自己是個「人」。

某種程度而言,蝙蝠俠和超人很接近。但他們本來就懷疑自我,自然也信不過彼此,逐漸地,他們開始對立。

但可惜,這並非故事的情節主線,只是分支而已。

好萊塢商業大片管理,要有一個反派。蝙蝠俠和超人雖然可以彼此對抗,但他們都不能成為反派,這一重擔落在了萊克斯·盧瑟身上。



萊克斯·盧瑟由捲毛艾森伯格扮演,嘴碎、表情豐富、傲慢、天才,他的很多角色——比如《社交網路》——都有這些特質,這一次也是。盧瑟是漫畫中很有魅力的反派,他想要證明,人類的智慧可以超越超人。不過這種動機在電影中未能很好地展現出來,在慈善晚宴的演講中,他把自己比喻為普羅米修斯,從宙斯那裡盜來火種——當時宙斯的女兒正在下面聽著——這火種就是智慧,而智慧應當獲得相應的權力,並且權力從來不是純潔無辜的(這裡中文翻譯可能有些問題),他不憚於利用他人的生命達到自己的目的,雖然這目的究竟是什麼,電影始終沒有說清。他就像一個執著的孩子,只是想殺死超人而已。

盧瑟的陰謀是電影前半段的主線,雖然設計上嚴絲合縫,但可惜缺少合理的情感邏輯。因為盧瑟的挑撥,蝙蝠俠和超人的矛盾加劇了。蝙蝠俠通過一個接一個噩夢展現自己的焦慮不安——那些夢帶有預言性質,目前還不知道究竟為什麼會有這些夢境出現,超人則回到了自己人性的起源——父親那裡尋求慰藉。只是他們三人的價值觀並未直接碰撞,克拉克、布魯斯、萊克斯,三人之間懷著表面有著諸多,深處卻有相似之處,他們之間的交流,本來可以更加精彩。



另一個三人組要精彩得多。正義聯盟三巨頭——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終於首次在螢幕上聚首。神奇女俠的出現,主要是為了電影之後的系列做長遠打算。她對情節主線並無太多推進作用,主要還是暗示,世界上並非只有一個超人,順著她,電影展示了其他「超人類」,展示了在我們平時熟知的世界裡,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東西,他們默默守護著這個世界,但如今,是時候站出來保護世界了。

在這部電影,或者說《鋼鐵之軀》之前,世界與平日裡並沒什麼不同,但超人出現之後,其他的超級英雄,還有超級惡棍,都隨之出現了,世界再也回不到先前的樣子。

神奇女俠本身也成了電影最大的驚喜。面對毀滅日時候,神奇女俠舉起劍盾,第一次以戰鬥裝扮亮相。先前對蓋爾·加朵出演神奇女俠,多數人並沒有太多期許,覺得她太過瘦弱,也並不性感,但隨著她舉劍衝向毀滅日,一切的質疑都煙消雲散,她無疑會成為最具人氣的女英雄之一。

戰鬥結束了,但這只是開始,只是DCCU的開始。

但這部電影足以成為新宇宙的基礎,它成功打造了一個新的世界,這個世界因為扎克·施耐德,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絕不是漫威的簡單複製;同時,它刻畫了眾多新的人物,這些人物有自己的個性和魅力,能夠支撐起後續電影。在下一部的《自殺小隊》中,又將從另一個獨特的角度——犯罪分子的角度——展示這個世界,一個比漫威要陰沉而立體的世界。

漫威籌劃已久,而華納一出手便是受眾的王牌,開疆拓土,建立世界。現在,舞台搭好,帷幕拉開,演員就位,可以期待更精彩的表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