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箭士柳白猿--Archer Baiyuan Liu

箭士柳白猿/箭客柳白猿/JudgeArcher

6.2 / 693人    94分鐘

導演: 徐浩峰
編劇: 徐浩峰
演員: 宋洋 趙崢 李呈媛 于承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yh

2016-03-29 16:18:15

金古傳奇


雖然我的五大愛好中有一項是「讀書」,但是因為我這個人讀書看字的速度特別慢,所以讀的書也很少,總的來說,其中大部份都是武俠修仙一類的書籍。哪個男人兒時沒有一個英雄夢啊,當女孩子們裹著被單模擬著自己是後宮娘娘的時候,男生們都是撿一二樹枝想像著仗劍走天涯的俠客行。因此,高中時期的我在夜晚的被窩裡、課堂的書桌下、週末的午飯後,讀完了「金庸」的十四本武俠小說,不過現在已記憶寥寥。雖說想重新拜讀,可惜一直擠不出時間來。後來又讀了些現代的武俠小說,比如「鳳歌」的《崑崙》和《滄海》、「滄月」的《鏡》、「江南」的《九州縹緲錄》和「孫曉」的《英雄志》等等,他們和金庸武俠都有些相似,大時代、大背景,主角們不僅是個江湖人,更是個社會人。之後又讀了兩三本古龍的小說,忽然之間驚奇萬分,原來這也是武俠,武俠還能這麼寫!
 

金庸的武俠,娓娓道來,一招一式之間化武為舞,好似那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點穴暗器醫術巫毒旁門左道也是一個不落。從外顯的招式到內隱的氣功,入木三分,細緻入微,就好像一場電影般就演在讀者的面前。而古龍的武俠,走意不走形,很難見到有對具體招式的描寫,一把「小李飛刀」只知一擊必中,卻不道從何發、中於何,打鬥的過程一筆帶過,更注重於比拚前後的眼神、形態、氣場等等虛無縹緲但又實實在在的東西。讀完後發現後背一身冷汗,其緊張程度不亞於真刀真槍的幹了一架。

金庸的武俠,必然伴隨著時代背景,要嘛是《倚天屠龍》裡的正魔不容,抑或是《天龍八部》裡的宋遼之戰,即使像是《笑傲江湖》中令狐沖那樣的江湖人也被裹挾進了五嶽劍派的明爭暗鬥,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所代表的那個勢力而鬥爭,就連寺廟裡清心寡慾的僧人都尚且如此。查良銿老先生說,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反而是最不會武功的韋小寶,他用自己的一口三寸不爛之舌抵過了當時多少豪傑。然而,即使如此,背景變得更加宏大,貫穿了康熙從少年弒殺鰲拜到成年功成名就的諸多歷史重大事件。而古龍的小說則沒有那麼複雜,江湖人就是一個人,為自己而活,瀟灑自在,《絕代雙驕》裡的十大惡人就是這麼隨心所欲,不受國家大義的束縛、不理倫理道德的羈絆,我行我素、自由自在。

 

 

好吧,扯得好像有點遠了,其實今天想寫的是一篇影評,關於武俠的影評,不過,實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就拿上面的湊個字數。我以前認為,所謂「功夫片」,就像是成龍系列如《醉拳》裡的那樣,市井街頭,展一二拳腳功夫便是;而「武俠片」,則像是《龍門客棧》需要有一個行走江湖大道存於心的俠客才行。後來專門百度了一下,說是,武俠片如《臥虎藏龍》就像是一場夢,夢裡有飛簷走壁、有隔空打牛、有七十二般不能用科學去解釋的絕技;而功夫片如《葉問》則是拳拳到肉,一拳一腳一招一式之間確實是有門派傳承有所考究的。前者考驗導演的技巧,如完全不會武功的林青霞就能在各種輔助下在《笑傲江湖》裡成功飾演了神出鬼沒的東方教主;後者則是檢驗武指的功底,那些招式到底對不對,方家一眼便知。

 

而徐浩峰的電影,拍的就是功夫,畢竟聽說導演自身就是出身於武林世家。他的片子是介於金庸和古龍之間的風格,既有不誇張騰空的炫酷招數,又注重人物內心活動,通過場面調度渲染打鬥氣氛。最開始接觸他的是《一代宗師》,由於王家衛的影響太過明顯,都忽略了穿插其中的打戲,也就無視了這位武術指導。後來是被《師父》吸粉了,所以才來看了本片——《箭士柳白猿》的,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師父》是第三部,第一部叫《倭寇的蹤跡》),雪藏四年終於面世,可惜院線排片量相當之少。

 

 

徐浩峰的電影吸引我的主要有兩點:其一,是實打實的武打招數,雖然沒有那種上天下地的炫美,但卻是一板一眼的真功夫;其二,就是各種視聽語言,人物構圖神乎其技,舉一個最經典的段落就是以前提到的《師父》裡巷戰時一男一女在長板凳上的坐位。

在《箭士柳白猿》裡,導演敘事的功力還是那麼差勁,打完了也不知道到底在講個什麼東西,開始主角發瘋了,後來莫名其妙繼承了「柳白猿」的名號,再之後就是和兩個女人的糾葛,最後又和一對師徒打了起來,全片看下來都不知道中心是什麼。但是那些人物站位什麼的確實看著特別帶感,就像主角雙喜說的一樣,我被他的氣勢給壓倒了。

 

綜上而言,七分作品吧,有一分源於鼓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