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蝙蝠侠大战超人/蝙蝠侠对超人:正义曙光(港/台)

6.5 / 752,042人    151分鐘

導演: 查克史奈德
編劇: 克里斯泰瑞歐 Jerry Siegel (Ⅰ) Bob Kane
演員: 亨利卡維爾 班艾佛列克 蓋兒加朵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rt-timer

2016-03-29 18:01:01

元年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一年是另一種漫改類型片的元年。

這一年DC讓觀眾看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超英片。沒人給超英片規定模式,就像諾蘭重新定義了這個類別一樣,其他懷有雄心、想帶給觀眾另一種選擇的導演照樣可以這麼做。如果DC不下海,觀眾大概要看很長一段時間的生成器產品(我不是說不好,但難免會有部份人審美疲勞,覺得自己的需求被忽略)。就好比如果諾蘭、昆汀、JJ等人不拯救柯達,那麼電影導演和觀眾將永遠失去膠片這個選項。諾蘭之後誰來繼續拍攝引人深思的嚴肅題材超英片?在很多人看來,DCEU的作品填補了諾蘭留下的空白。我個人非常感謝被給予了這個選項。

衝著片名而來的觀眾也許想儘快看兩個英雄打架(儘管這場打鬥如果出現得過早會有更多人嫌棄荒謬和強行),卻沒想到看了半場線索匯聚、哲學和政治討論。前奏不緊不慢累積著戰意和動機,後半場才接連爆發。這顯然和大家認知中的包含兩個以上英雄的電影差別很大。

你自然可以用漫畫式理由讓他們儘快幹起來,比如有洗腦功能的小道具。相信我,類似一個捷徑所有編劇都能信手拈來。但是這部電影不想避重就輕。它用了半場的鋪墊向我們展現了這次決戰的前因後果,因此被很多人批評鋪墊慢慢無期,這和人們當年批評TDKR的理由如出一轍——前面太「慢吞吞」,後面才開始「好看」起來。

可是這一個小時的鋪墊太重要了。現實是,兩個本應都是英雄的角色,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打算決戰至死——蝙蝠俠在以凡人之軀挑戰人間之神,就算有了氪石也不能出一點差錯,只有在最完美的情況下他才能除去威脅。他的勝率其實小到可憐,因為超人想的話他沒來得及用上氪石武器就死了。別忘了在盧瑟的栽贓下,超人也像個處刑人,蝙蝠俠的挑戰用「自殺行動」來形容不為過。但他還是不要命地想解絕對方,這是為什麼?而對超人而言,他完全可以對一個人類的挑戰置之不理,他為什麼非得滿足他?這是兩個思考慎重、智商沒有問題的成年人,不說清前因後果就讓他們進行這場有去無回的正面對抗,怎麼想都不科學。而兩個陌生人也不會在對彼此不待見的情況下約個會進行一次嘴炮式哲學探討讓觀眾看到「火花」。蝙蝠俠選擇沉默地準備,等待時機,決定一擊制勝;克拉克時刻關注著哥譚義警,他知道對方道理都懂卻仍然我行我素,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能跟他理論什麼?他只有阻止他一次,警告他停手。有很多話不用說出口,有太多情緒無需用兩人的直接對話去表達,布魯斯和克拉克之間針尖對麥芒的言語交鋒也不可能發生在蝙蝠俠和超人之間。但是導演一直在給鏡頭讓他們對彼此的行動表明態度。與蝙蝠俠對外星威脅的擔憂、憤怒、偏見相對的,是超人對其凌駕於法律之上、用恐懼處刑罪犯的質疑。他們正式交戰之前,第一個小時的劇本就已經在精神層面讓他們持續抗衡了。

前半場三線敘事,分別表現兩位英雄各自的掙扎,穿插著整個人類世界對超人的看法,心機盧瑟步步為營設下的陷阱(栽贓超人→取得研究氪星遺物權限→進口氪石未果→操縱韋恩下屬引爆聽證會一石二鳥→氪石被竊後加快進程煽動超蝙促成最後決戰→B計劃毀滅日)以及蝙蝠俠和路易斯以不同的方式揭開這個陰謀(蝙蝠俠:俄國人→白葡萄牙→盧瑟公司→氪石;路易斯:中非事件→特殊子彈→盧瑟公司)。角色的每一步行動都有充足的理由,有實實在在的線索和動機,有一點點發酵的各種事件引向他們走向最後的對決。因為資訊量過大,還塞了看似完全服務粉絲的噩夢片段——可是看不懂噩夢並不影響劇情,因為蝙蝠俠和你一樣懵——導致剪輯看起來略顯零碎。這種剪輯更像什麼呢,更像一本實際的美漫。大概是片長所限,每一個片段都略短,可能讓觀眾短時間內反應不過來。可是理解主劇情應該並不難,只是缺乏柔和輕鬆的轉場,導致人喘不過氣。

但是說這樣一部資訊量巨大的電影「沒有劇情」實在有點過份。我不知道評論者們如何定義劇情,常規的「好人擊敗意圖統治地球的反派」是一種暢快卻略顯簡單的處理方法,並不適合這部表現三個人類交鋒的電影——其中兩個超級英雄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主持正義(「這不像異形大戰鐵血戰士,你有兩個怪獸,然後讓他們打一架。對抗中的兩人都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所做的是英雄的、必要的。」 ——阿弗萊克),兩種正確造就了這場衝突;剩下的那個幕後黑手滿懷野心地妄圖獲取絕對權力,同時也在意圖為人類社會除去一害。與其說這是DCEU首個蝙蝠俠故事,我認為它更像《鋼鐵之軀》的續集,因為它一直在處理大都會之戰的遺留問題(善後這件事是其他超英片不怎麼做的,因為它無趣,無聊,太過沉重,體現不出積極向上的力量等等)。另一方面,《鋼鐵之軀》是超人視角看人類世界,而在超人終於向人類介紹自己後,人類在這部中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反饋:

-蝙蝠俠-

那一刻蝙蝠俠在氪星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蝙蝠俠在這部里似乎被塑造成了滿懷偏見的反面人物(扎克曾就此問過諾蘭,諾蘭告訴他「反正我們都不擁有角色,就算你不這麼做,後續還會有人做的」),但我認為影片花了足夠多的筆墨讓觀眾與其產生共鳴。

蝙蝠俠眼中的超人是把戰爭帶向地球的罪魁禍首。布魯斯韋恩逆著逃亡人群和爆炸濃煙衝進了災難中心,目睹了兩個上帝的決戰如何殃及他視為家人的員工、蝙蝠俠立誓保護的普通人。目光所及皆慘劇,大都會化為廢墟,而對氪星人的問責卻從未發生。氪星人仍然每天扮演著英雄角色,彷彿至善至美全知全能的神。

肯定不止一人想過超人動念之間就能毀滅地球,但是蝙蝠俠大概是其中最固執的一個。時刻警醒的他永遠會考慮到最糟糕的情況。面對阿爾弗雷德數次提醒「超人不是我們的敵人」時,他回答「二十年來哥譚還剩下多少好人?有多少好人仍一如當初?」 他失去了足夠多的家人(父母和羅賓),親眼見到現實將盟友腐化為反派(哈維.登特)。就算超人現在看起來是救世主,但如果有1%的可能他會站在人類的對立面,蝙蝠俠也必須將其當成必然事件,因為放鬆警惕的代價就是整個地球——這就是他的動機,作為大都會之戰的【親證者】,他告訴自己這個掌握絕對力量、無拘無束的人類頭號威脅不除不可。也許你認為這種「先發制人」的思維非常反派,但是請仔細思考一下,當地球出現這個角色時,人類的命運是不是全寄望於他不黑化?如盧瑟所說:「Depends on the kindness of monsters」. 就算他無法被腐化,那麼也總有居心叵測之人可以利用他的能力。這次盧瑟拿母親要挾超人讓他殺掉蝙蝠俠,下次盧瑟想讓他毀滅一個城市呢?

整日處於憂慮之中,蝙蝠俠一想到這個威脅就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力。這種無力感始自父母死亡的那一刻,在成為蝙蝠俠之後有所緩解,第二任羅賓之死讓其死灰復燃。他痛恨自己無法保護家人,在死亡面前束手無策。超人的降臨讓這種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燒得一發不可收拾。再次目睹「家人」死亡、(人類)家園毀滅的他既怒又懼。那種不安全感又回來了,無力感更勝以往,所有的一切都在把他拽回童年,拽回母親慘死的時刻。中非事件讓他看到了自己先前的理論成真——這個掌控生殺大權的外星人終於開始毫無憐憫地介人人類政治/處決罪犯了。然而蝙蝠俠仍舊對人間之神無能為力。他將怒火傾瀉到哥譚罪犯身上,開始給他們烙上蝙蝠標記(The fever, the rage, the feeling of powerlessness, turns a good man cruel)。

這不是頭腦最清醒的蝙蝠俠,舊日的噩夢讓他暫時性地盲目而偏見。他查到了盧瑟想對付超人,卻依然做著決戰的準備(這一直以來都是他自己的選擇,並非被劇本強行降智)。而聽證會爆炸則是導火索。布魯斯再次看到死亡直播,盧瑟的信條「你任由你的家人死去」則徹底引燃了他。他把爆炸的部份責任歸罪於自己,他應該早點挺身而出的,這樣也許能阻止這場爆炸,也就不用寄望於氪星人的良善和憐憫了。

在他眼裡超人從來都不是人類,他所看到的一切(盧瑟呈現的)證據都在告訴他超人不可信,而如果他不阻止,他要對整個種族可能遭遇的毀滅負責。解決超人,眼下被他認為是自己超英生涯為人類做出的最有意義的貢獻。這樣的動機絕對不算「強行」。在打鬥中,他反感超人的「偽善」,甚至用比較父母的手法諷刺超人不太穩定的拯救人類動機(從蝙蝠視角,「你降臨這個世界是有意義的」是個美麗的謊言)。他的手法兇殘,毫不留情,因為他知道自己實際上只有一次機會,就算有氪石加成,他也隨時可能被碾壓。這是一場毫無保留的戰役,他必須拼盡全力。

可是在超人向他喊出「瑪莎」的那一刻,他的殺戮開關被陡然關掉,知道超人在呼喚母親時,他在超人身上看到了童年無助的自己,看到了專屬於人類的恐懼。他曾在發射出第一顆氪石榴彈後讓超人好好酌飲屬於人類的恐懼,但是只有這一刻他才真正看到這種恐懼體現在超人身上——他和自己一樣,只是個害怕家人死去的小男孩,他甚至不懼怕自己的死亡。布魯斯自然能共感到這種脆弱和無力。他的一切動機都始於家人,一生都在被家人死亡的噩夢糾纏,他成為哥譚守護者,也是在一直致力於不讓自己的悲劇發生在別人身上。影片幾乎每時每刻都在讓他重溫這個噩夢,並將他逐漸導向這場決戰。而此時看著超人,他意識到一矛下去韋恩家的悲劇又重演了一次,行兇者正是他本人。他和這個氪星人面對面,之前拒絕看到的一切都在逼著他正視一個事實:他面對的神,其實和他一樣,是人類之子。

蝙蝠俠無法下手。超人喚醒了他,讓他看清了自己現在的模樣。此後他拯救瑪莎,酣暢淋漓一往無前,彷彿終於得到了又一個機會拯救自己的母親。此後他和超人並肩作戰,目睹對方犧牲自我,黑暗騎士被希望之子重塑。


-萊克斯.盧瑟-

人類VS上帝,誰勝利都能證明他的理論。

盧瑟就某個角度而言和蝙蝠俠一樣,對英雄角色無感,對超人及其他超人類懼怕且警惕,不同的是他更渴望獲得那樣的絕對權力,且深知這是知識無法帶給他的(「The bittersweet pain upon men is having knowledge with no power」)——儘管他已是人生贏家,可是一個氪星人的到來輕而易舉粉碎了他以為自己大權在握的美夢。他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其匹敵。沒錯,這是和蝙蝠俠一樣的無力感。全片他都在力圖證明超人是個偽神,他想揭穿這個騙局(fraud),想證明英雄和上帝都不存在(他的父親就是最好的例子,有頭有臉的公眾人物其實掛著最虛偽的面具掩蓋劣行)。

這個反派行動果敢,該推就推,該炸就炸,從不多說一句廢話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他甚至能在氪石被竊時隨機應變直接安排一場交鋒,逼迫超人參戰。此前他也只是小打小鬧地煽動著雙方,讓他們保持一觸即發的關係罷了——顯然他很成功,超人在收到花式虐罪犯照片的當晚就去幹擾了蝙蝠俠的行動,而當布魯斯看到他以為是員工的指控後也下定決心偷氪石干氪星人。

他說「If God is all powerful, he can』t be all good, if God is all good, he can』t be all powerful (神如果全能,就不可能至善,若是至善就不可能全能)」。在這場決戰中,超人如果選擇殺死蝙蝠俠,那麼就證明了前者,他的手上沾了血,保護親人並不能完全辯護他的行為,他因此並非至善;超人如果沒有下殺手,因而被蝙蝠俠殺死,那麼就證明了至善的神並非全能,因為這位神完全可以被人類擊敗。不管結果如何,都讓超人神性喪失,恢復「偽神」面目。唯一破解此局的就是超蝙握手言和,這是盧瑟預見不到的。

他崇拜知識、權力,在經歷過氪星小課堂之後更對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他用自己的血造就毀滅日,以為自己的基因產物會聽從他的指令,這個想法非常狂妄,他也差點為此付出代價。現在他的腦內儲滿了更多知識,甚至預見到地球會成為天外來客的肥肉(tip:剛剛曝光的刪減片段中,盧瑟被捕前在和達克賽德屬下的Steppenwolf交流)——這個狂妄的角色確實有狂妄的資本,畢竟他一度讓神聽從自己。但是從今往後蝙蝠俠會永遠注視著他。


-路易斯萊恩和瑪莎肯特-

超人只有在她們面前才會成為真正的克拉克肯特。

瑪莎是個非常現實的母親角色。她不會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讓兒子承擔拯救世界的重任。她甚至不想讓世界擁有超人,因為她知道這意味著自己的兒子會遭到非議、會困惑、會煩惱。超人擁有鋼鐵之軀,可是每個母親看到孩子深入險境總會心疼。這不是什麼英雄母親角色,這就是你我的母親,她們永遠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

路易斯和瑪莎在這點上立場相同。她和克拉克擁有正常的戀人關係,但是她擔心超人總是拯救自己會付出些代價。不過在超人感到困惑時,她仍然會告訴他他所代表的希望是一些人信念的所有。路易斯在這部里並非僅僅是「超人的女友」,她是智勇雙全的記者,她和蝙蝠俠一樣追蹤著真相,完全憑自己的手段揭穿了盧瑟的陰謀,甚至在大家都沒想到之前就意識到氪石可以制約毀滅日。她是超人和人類世界的最大聯繫(回復里也提到這類似於絲鬼二代之於曼哈頓博士)。超人原先以為自己的世界已消亡,後來才意識到路易斯就是自己的世界,是自己的錨。劇情中一個很大的爭議點是她扔掉了那把氪星之矛,兩次。我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妥。當你的愛人因為這件武器奄奄一息,你會將其保留在身邊嗎?自然是扔得越遠越好,恨不得所有人都找不到。

正是這兩個角色讓一個天外來客立足於地球,站在我們這邊,也是她們拯救了落難的超人。蝙蝠俠最後看到的,是一個母親的兒子、一個地球女人的愛人。這個外星人的人類屬性爆表。


-世界-

影片借鑑了《黑騎歸來》的小螢幕處理方式,展現了在超人這個議題上的人類群像。他被進行著種種分析和解讀,充滿爭議,毀譽參半。有人覺得人類應該接受更高級物種的存在,有人認為超人的每一個行動都含有政治意味,有人警告大家人類追尋至高權力總會導致悲劇,也有人為他辯護,相信他只是個試圖做正確的事的普通人,當然也有Neil deGrasse Tyson為我們梳理科學問題。人們對星球紅人愛恨交織——這正是我們的現實。

這個世界的人類不會因為疑似救世主的出現就全體歡欣鼓舞,正如每一個紅人都會在將來的某一刻被八組扒光了皮,大家對焦點人物的質疑總是與其名氣呈正相關。此時沒人了解超人,沒人知道超人有多貼近人類,反對者們也基本上都分享蝙蝠俠的觀點。這種恨意不僅來自於在大都會之戰中失去親朋的受害人(親朋的死亡顯然被當局當成了英雄行為的附帶傷害),也攜帶著相當一部份人類一貫歸罪受害者的習慣(他要是不來地球那麼外星人也不會入侵)、對自己不了解的種族的質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那麼厲害居然看不到輪椅裡的炸彈?)、對神力的警惕(超人憑什麼有執法權、為何他一過境全是死亡?我們是不是全靠他的憐憫才活著?他其實只是個政治紅人對吧?)。當然,這恨意並非全然的盲目——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芬奇議員這個角色的塑造。她召開場場聽證會質疑超人的權力界限,目的並不在於解決超人,或者煽動地球人對超人的厭惡,她只希望構建一座橋,讓雙方把問題說清(數次強調民主是一場對話)。難能可貴的是,這位議員並沒有受盧瑟操縱。也許他們分享對超人的隱憂,可是她拒絕與盧瑟同流合污,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這是一個有原則的角色,提供了一個理性的視角。如果她的每一次發問都引起了你的思考,我想主創們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18個月前,超人拯救了世界,也讓人類見識了自己毀滅性的力量。18個月後,一貫沉默著不為自己辯護的他再次拯救世界——這個舉動才讓所有人如醍醐灌頂,一個外星人為了人類犧牲自我,這是怎樣的一種奉獻精神。超人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什麼,但卻身體力行地證明了自己是最偉大的英雄,儘管他大概從沒想過證明這點。影片不斷提及的「人類到底需不需要超人?」此刻也有了解答,自然不是通過言語的方式。

在眾多視角之中,自然也有克拉克自己的視角。他試圖做正確的事,卻總是被誤解、猜疑。他發現這個世界對英雄並不是全然的善意,也逐漸意識到人類社會不是小鎮男孩一廂情願幻想的那樣。他懷疑超人的存在是否讓世界變得更好,甚至在聽證會爆炸後一度把自己剝離了人類世界。這個超人的複雜心態是觀眾前所未見的,但卻被塑造得極其令人信服(並為之心痛)。我們在電影的不同片段看到他的方方面面,那是對農場少年、報社記者、外星移民和人間之神的綜合體的完美詮釋。積極、勇敢、對自身存在的困惑、對已逝家鄉的想念、對人類社會的無奈、對自己是否做出正確選擇的不確定,種種屬性集於一身,在悲壯的鏡頭語言中,他被塑造成了一個受難的神,全能又無力,很難不圈粉。


=====

你可以看到,這部《鋼鐵之軀》的後續接連處理了:1、善後;2、引出新主角;3、毫不迴避地討論早就應該被討論的人間之神行使至高權力的議題;4、讓各種價值觀對碰造就一場史詩性決戰——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當然,導演在敘事上並非毫無缺陷,但是他至少交出了良好的答卷,畢竟這部電影面臨的敘事挑戰是普通商業片難以想像的。BVS要塑造三個主角。這三個角色並沒有主配之分,戲份重要程度相同。因為一旦在某個角色的塑造上落下點什麼,很容易就讓人物動機不充分,而整部電影的關鍵點就是動機(即便三線鋪墊了那麼長,還是有不少人覺得蝙蝠俠動機不足)。另外,在一般的流水線作品裡,要塑造動作型反派只需拍攝他們酷炫的打鬥戲份,在任何一個場景里加一段反派大殺特殺的鏡頭就可以完成這項任務。而高智商反派則更難塑造。因此他們要嘛隱居幕後最後出場、讓主角用台詞和一段閃回完成對其厲害程度的描述,要嘛就如TDK里一樣,被分配到更多的戲份。就拿TDK舉例,小醜的戲份和蝙蝠俠一樣多,但卻給很多人造成了「小丑出彩、蝙蝠俠一般」的感覺。BVS在儘量避免這種無奈的「一方的風頭被另一方蓋過」的現象,因此用三線敘事給予每個人均等戲份。這樣的好處在於可以細緻展現每個人走到交匯點的過程。壞處在於不斷切換的鏡頭讓人產生節奏混亂之感。這是群像,但又不是群像(因為直到最後他們才對峙),能處理得讓所有人滿意是很難的。

我想我們都同意有幾場戲真的很出色。伴隨Beautiful Lie的蝙蝠俠起源開場讓不少粉絲在第X次見到韋恩夫妻死亡時仍然眼眶濕潤;緊接著的布魯斯視角看大都會決戰,我認為也足夠展現角色內心的憤懣和震驚,這段奠定蝙蝠俠動機的閃回是具備相當說服力的。後面的片段如之前所言,因為迅速的切換和缺乏柔和的轉場顯得零碎且有點生硬,但是拋開技術性問題不談,該表達的關鍵劇情和重要態度得以表達,各線敘事都有條不紊,符合現實邏輯,並沒有什麼大毛病。

如果你覺得鋪墊太長,那麼回想一下整部電影,會發現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被刪掉,劇場版里每一個鏡頭都包含著巨大的資訊量,且是推動劇情的必要部份。比如開場的中非事件,有觀眾認為這和主線無關,然而這場戲實際上包含了:路易斯身為記者的日常、超人救人/救路易斯的日常、盧瑟抹黑超人的日常、引出俄國人這個角色服務於蝙蝠俠線、特殊子彈服務於路易斯調查盧瑟線、以此召開的聽證會引出了芬奇議員和她的超人委員會、此事造成的影響讓更多人質疑超人的權力界限。扎克的導演剪輯版有三個多小時,劇場版算是相當精簡了。

關於兩個噩夢彩蛋,確實對非漫畫粉不夠友好。但是第一個噩夢倒可以不用理解為大事件巴別塔相關。不同觀眾可以對這個夢境做出不同的解讀,比如你可以認為是布魯斯的潛意識告訴他自己愈發殘酷的舉動可能招致瑪莎/家人/無辜之人的又一次死亡。第二個噩夢暗示了未來將至的天啟星入侵、閃點和不義聯盟,然而不知所措的蝙蝠俠也許和你一樣只得到了兩條有效資訊——如果自己再不行動,很可能會被氪星人捆綁Play;如果不集齊超人類,大概會有不得了的壞事發生。

在引入未來的正聯成員時,本片很好地完成了「介紹人物、挑逗觀眾」的任務。神奇女俠的一戰裝束自不必說,閃電俠在牛奶下落前解決劫匪並持續淡定、鋼骨和母盒融合讓人瞥見英雄起源、罕見的深海英雄海王用一頭柔順秀髮讓一股熱流衝向觀眾的下半身。相當出色的獨立電影廣告,這隱隱一瞥大概會激起更多人的興趣。

更讓我滿意的還有此片對女性角色的塑造。一般商業片的女人不外乎兩個類型:能打的性感女英雄/蛇蠍;服務於感情線、需要被拯救的英雄女朋友/女性親屬。BVS似乎符合這個類型,但卻呈現給我們十分特殊的女角色。路易斯,之前提到過,不單單只是跟英雄談戀愛,她是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之一,有自己的故事線,能力與勇氣兼備。瑪莎肯特,一個在電影世界裡非常特殊、卻在現實里相當常見的母親,能讓觀眾產生共鳴;芬奇議員,作為本片中的政壇代表,無論面對超人還是盧瑟都不卑不亢;神奇女俠,美麗、成熟、高貴、自信,談笑風生,遊刃有餘,人類中處事圓滑, 戰場上笑對強敵,唯有她擔得起「女俠」頭銜。就連盧瑟高效而機械的秘書梅西,也是亮得讓移不開眼。看這部電影,能感覺到他們不是在為了服務男性觀眾加塞女角色,而是真正把男女角色同等對待,讓女性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今,扎克斯奈德正面臨著一般導演很難遇到的窘境。他油畫一樣優美的鏡頭被指責假天空;充滿哲理的台詞被認為是「諾蘭式『想表達什麼直接放台詞』的缺點」;他用一個小時的文戲把超英片拍成了劇情片,卻仍被指責沒有劇情;對蝙蝠俠的動機鋪墊了半部電影仍被嫌棄「強行」;酣暢淋漓的打戲終於來了卻被批評太多CGI、太像爆炸貝。批評扎克斯奈德已經成了一種政治正確,他接下來無論拍什麼電影走哪一步都是錯的,最正面的優點也可以當做缺點批評。就和人們忽略《美少女特攻隊》全面啟動+禁閉島的層次性和內涵一樣,導演炫麗的畫風似乎非常容易讓人無視電影背後的意義。對於這件事,我也只能希望觀眾再給他一次機會,去電影院再看一遍,或者等資源出來後重溫。我想這是一部有點超前的電影,如果你對此有所準備,觀感一定會更好一點。

我承認這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它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塞得太滿,為了儘可能貼近現實地探討嚴肅問題顯得趣味缺乏,但這大概就是它的目的。他們沒打算拍一部明快的超英片(因為這根本不可能),他們走了恰恰相反的一條路。然而請記住它的標題叫「正義黎明」。黎明前的時刻最黑暗。這部電影就在展現那個時刻,當兩位英雄都在前所未有的自我懷疑和猜疑對方中被下了套揮拳相向,其中一位還在接踵而至的危機中隕落。可是請相信黑暗已經到此為止,一個新篇章正式開啟。

這一年閃電俠、鋼骨、海王都還只是文件夾裡的超人類,他們不知道一次歷史性的會面將讓他們走上很多個世界的舞台。但是快了,這一年有人決定找到他們,為了不讓某人失望,為了替某人好好照顧這個世界。

這一年神奇女俠再次舉起了劍與盾牌。一百年前她遠離人類世界,因為不齒這個種族時常展現的卑劣屬性。可是這位戰士又回來了,因為她無法坐視醜陋和邪惡不管。她加入戰鬥,暢快淋漓地激戰著另一個世界的怪物。這一年她結識了兩位英雄,其中一位告訴她人類值得被拯救,另一位則身體力行向她證明。

這一年蝙蝠俠在超人身上看到了克拉克.肯特,一個人類之子。電影以葬禮開始,葬禮結束。父母的死亡塑造了黑暗騎士,超人的死亡則重塑了他。陰沉的、愈發殘暴的蝙蝠俠在和超人並肩作戰後似乎被希望感染了心靈。紀念超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再讓他失望。這一年,蝙蝠俠找回了他自己。

這一年世界重新認識了超人,他沉默應對所有指責,從不曾為自己解釋過什麼,然後毫不猶豫地為人類犧牲了自己。這一年人們認可了他,緊接著失去了他,可是他永遠活在人們心裡,每個人都是移動的紀念碑。

兩個多小時的嚴肅與陰鬱,其最終導致的結局是一個外星上帝用死亡拉開了屬於英雄們的正義黎明的序幕。元年的大事件以壓抑的次次討論和傷亡開場,再以希望做結,留下光明的尾巴。我想這確實是我期待已久的一部電影。


ps.
最後推薦一篇劇情梳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31330/
另外一篇翻譯:《正義黎明》當中的宗教神學隱喻 https://www.douban.com/note/547862889/,請務必看翻譯下的評論。
電影&漫畫對比:請把神的榮耀歸予神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31377/
評論合集:DCEU_超英電影的黎明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4288240/



pps. 以下吐槽只針對我認為沒有批評到點上的負評

作為粉絲看到有些雙標的批評我說自己不生氣是假的:
BVS太暴力。死侍呢?
BVS太黑暗。夜魔俠呢?
BVS沒有笑話。TDK三部曲呢?
BVS有太多的奧斯卡演員。WTF?
BVS一直在打磨劇情,力圖讓兩個英雄的對決現實而可信,被嫌沒劇情,又被嫌鋪墊太長。實際上我不知道哪一段鋪墊可以被刪去且不影響劇情。
BVS終於打起來了,被嫌CG太多,說這部電影是靠CG堆起來的。
扎克鏡頭假天空,換個導演拍同樣的鏡頭他們會說牛逼美呆最佳攝影。
漢斯和JunkieXL的配樂被指責「這種配樂完全為影院體驗服務已經沒法聽了」,被嫌吵——Batmobile追車戲、沙漠噩夢段、最後決戰,你告訴我為什麼不能「吵」。被嫌用了很多以往的片段——氪星旋律、超人旋律來源於《鋼鐵之軀》,這個為什麼要變動?

蝙蝠俠用槍,殺人。我想提醒你蝙蝠俠延續了TDK三部曲的不殺人不救人原則,Batmobile開炮打的是前方車廂兩側的車門和車體下部,飛行器掃射的是車,儘管壞人大概無法倖存,可是之前的蝙蝠俠都是這麼幹的也沒人吐槽。Arkham系列你玩過嗎?大家通通預設壞人們只是受到重創並沒有死,為什麼到了這一部就雙標?蝙蝠俠奪槍並開槍,你睜大眼睛看會發現他掃射的是罪犯們頭頂的貨櫃,根本沒有想射人。

蝙蝠俠智商下降,怎麼當正聯大腦。我承認這部的蝙蝠俠盲目而偏見,被怒火衝昏頭腦因而讓盧瑟趁虛而入。可是他這樣固執是因為之前沒見過超人人類的一面,他的想法並沒有錯(且被穿越而來的閃電俠證明「你對他的看法一直都是對的」)。警惕一個隨時會毀滅地球的外星人對他而言十分正常,他只有一次機會解決超人,當然會不擇手段。我不是漫畫黨,但我也知道最強人類蝙蝠俠並非全能,和盧瑟這個高智反派交手互有勝負是可以接受的。正如回復里ID為M的網友說:「超級英雄之間永遠沒有強弱之分 就看誰是主角」。

這個盧瑟模仿小丑。不是所有看起來精神有問題的都是小丑式演繹好嗎。本片裡的盧瑟這種在公共場合讓人尷尬癌發作的冷漠boy,被Jesse用面部肌肉的微小抽搐表現得既邪魅又有病。答應我下次看IMAX時仔細注意他臉上的肌肉牽動。心機變態,多智近妖,一肚子計劃和壞水,和小醜的瘋狂沒有一點相似吧。

希望大家理性批評,按基本法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