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惡棍英雄:死侍 Deadpool

死侍/死侍:不死现身(港)/恶棍英雄:死侍(台)

8 / 1,131,987人    108分鐘

導演: 提姆米勒
編劇: 保羅韋尼克 雷特瑞斯
演員: 萊恩雷諾斯 莫蓮娜芭卡琳 吉娜卡拉諾 艾德斯克林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地瓜

2016-03-31 17:39:21

《死侍》:人家火才不是因為污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片質量:4/5
是否推薦:推薦
有劇透。

前一段時間大火的《死侍》(Deadpool)終於出了韓版資源,我終於也能夠一睹「賤賤」芳容了。
死侍也是漫威旗下著名漫畫角色,老早之前其電影版權就與其他X戰警一起打包賣給了20世紀福克斯。死侍一直命特不好,跟了個後爹也就算了,沒想到還最不受後爹待見。「X戰警」系列電影從2000年就開始出,一直沒死侍什麼事。他好不容易在2009年的《金剛狼》露個臉,結果卻破了相——


跟動漫形象差距極大。
這一次,適逢2014年的《X戰警:逆轉未來》把X戰警的宇宙重啟了,死侍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擺脫《金剛狼》中的惡劣形象,單飛了。
這一飛,就是一飛衝天。
根據藝恩諮詢中國票房的統計,成本5800萬美元的《死侍》2016年2月12日上映,到3月27日,全球累計票房7.4597億美元——簡直就是大賺;不但賺,口碑還很好——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

那麼問題來了:《死侍》為什麼這麼火?

很多媒體或帖子在提及《死侍》的時候,都說到了它是R級(美國電影分級中的「限制級」,17歲以下須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觀看)、它很污。這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印象,就是《死侍》火,是因為污。
這一觀點甚至對好萊塢各公司高層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據時光網報導,今年紐約舉辦的一個展覽會上,福克斯展台的宣傳冊上就赫然寫著:《金剛狼3》預測分級是R級;而據新浪娛樂報導,福克斯「X戰警」系列的主創賽門-金伯格(Simon Kinberg)打算把《X特攻隊》也搞成R級;新浪娛樂還報導,《再生俠》也會是R級。
一時間,R級來勢洶洶。
對此,《星際異攻隊》導演詹姆斯·古恩在Facebook上質疑道:
「在每部電影大獲成功之後,好萊塢的人們都喜歡分析這部電影是靠什麼取得成功的。我當年親眼在《星際異攻隊》見證了這一幕,別人都在說《星際異攻隊》的成功是因為不怕搞笑、色彩絢麗或者有趣等等,接下來我就聽說,有上百部電影都打算效仿《星際異攻隊》,而且我也確實看到了,有幾十部電影的預告片就跟《星際異攻隊》的預告片一樣。」
接著詹姆斯·古恩說到了《死侍》:
「這部電影的成功在於它有自己的東西,這部電影是原創的,製作精良,演創團隊是帶著深深的愛拍出的這部影片,而且他們不害怕冒險。但大家很快就會發現,好萊塢肯定會誤解《死侍》的成功之道,各大電影公司將會給那些模仿《死侍》的電影大開綠燈,他們沒意識到這部影片的成功是因為「原創」和「優秀」,而是覺得這部影片的成功是因為「淫穢」。他們簡直就是把觀眾當傻瓜,而這是《死侍》從來沒有過的。」
古恩可謂道出了《死侍》成功的秘訣——但其實等於沒說一樣。道可道,非常道。我們不可能總結出一套一成不變的法則,就只看看《死侍》是如何做到的吧。

先說最吸引眼球的部份:污。
《死侍》的確很污。它的污分兩種,一種是略低級的屎尿屁笑話。低級是低級了點,但適當用一下是很有效的。

還有一些是比較高級的污了——運用象徵、比喻、比擬之類的手法,達到無污勝有污的境界。
比如,他把滾燙的車載點火器塞入敵人嘴裡,開出了一個非常淫蕩的玩笑:

再比如他為了諷刺敵人,腦迴路拐了好幾個彎:




某種程度上講,這種高層次的污與作家們文藝地寫情色場景是殊途同歸的。
比如老舍在《駱駝祥子》里寫祥子和虎妞做愛:
「屋內滅了燈。天上很黑。不時有一兩個星刺入了銀河,或划進黑暗中,帶著發紅或發白的光尾,輕飄的或硬挺的,直墜或橫掃著,有時也點動著,顫抖著,給天上一些光熱的動盪,給黑暗一些閃爍的爆裂。有時一兩個星,有時好幾個星,同時飛落,使靜寂的秋空微顫,使萬星一時迷亂起來。有時一個單獨的巨星橫刺入天角,光尾極長,放射著星花;紅,漸黃;在最後的挺進,忽然狂悅似的把天角照白了一條,好像刺開萬重的黑暗,透進並逗留一些乳白的光。餘光散盡,黑暗似晃動了幾下,又包合起來,靜靜懶懶的群星又復了原位,在秋風上微笑。地上飛著些尋求情侶的秋螢,也作著星樣的遊戲。」
同樣也是全篇不見情色,卻無色勝有色。

污、賤、色情、暴力,這只是本片的表象。更關鍵的地方在於,他們都是為主題和人物服務的,本質上與動作、驚悚這類元素沒有區別。
死侍是作為一個反一切傳統的形像被創作出來的。
他不是一個英雄(頂多算是反英雄),不像其他英雄總會經歷一些心路歷程什麼的,他就是在江湖上快意恩仇。
他死不了,而且還知道自己是漫畫人物,因此大大咧咧,看得特別開,世事於他皆是浮雲。
他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扯淡、特別能搞笑,打破一切枷鎖,反對一切傳統,是美漫中獨一無二、特立獨行的奇葩存在(某種程度上講,他有點像孫悟空)。
這麼一個反傳統的人,能指望他行聖人事,說聖人言嗎?顯然不能。
看膩了各種高大全的或是自我糾結的超級英雄,觀眾需要這樣的人物,放空身心,專注享樂;同時,看到他對主流文化的曲解、調侃和吐槽。
比如當鋼力士說要帶他見教授時,他問是見年輕的還是年老的——調侃「X戰警」系列電影的時間線。

比如他調侃《颶風營救》拍了三集,連姆·尼森飾演的主角每次都是救女兒,這個父親太次了。


諸如此類對主流文化的吐槽有很多,如果不是對美國文化有點了解,根本理解不了所有笑點。

其實就《死侍》這部電影本身來講,是有一個大毛病的——高潮乏力,也就與影片開頭的打戲差不多。其實這也不能怪電影,因為本身成本實在是太低了。我們之前說過了,成本只有5800萬美元。這是個什麼概念?我們來幾個標竿對比一下,其中的數字都來自國際票房網站Box Office Mojo的資料。
同為超級英雄單人電影《蟻人》,2015年作為分帳片引進內地,成本1.3億美元,全球票房5.19億美元。
中美合拍的《第七子》,2015年中美分別上映(不佔引進片配額),成本9500萬美元,全球票房1.14億美元。
《最後的巫師獵人》,2016年作為批片引進內地,成本9000萬美元,全球票房1.4億美元。
分帳片基本代表了美國好萊塢的高層次作品,批片基本都是美國好萊塢的低層次作品甚至是塢外作品。
而《死侍》的投資還不及批片(與之相對的是《死侍》的收益率遠遠高於這些電影)。
因為R級的受眾少,本來就不受電影公司的待見;而且前面說了,20世紀福克斯一點也不喜歡死侍。
然而超級英雄的R級,又是耗資極為巨大的。所以劇組不得不節衣縮食地用這些錢,同時力求把錢用在刀刃上。
節衣縮食體現在哪裡?
首先,全片只有106分鐘,要知道動畫片《動物方城市》還有109分鐘呢!
其次,全片按時間順序只有三個段落:死侍起源、立交橋追擊、終極一戰,中間只有一些簡單的場景作為串聯。
再次,全片出場人物少得可憐,而且一點多餘的背景都沒有——沒有講反派的來歷,沒有涉及到重量級X戰警成員。死侍就吐槽X學院只有鋼力士和黑後兩個人,好像劇組請不起其他演員似的(其實就是)。
不過,對於怎麼把有限的錢用出花兒來,劇組是動了一番腦筋的。首先就是人為地打亂時間線,增加敘事的複雜性,用來彌補情節簡單的不足——具體說就是電影把死侍起源和立交橋追擊的情節交替剪輯到了一起。然後電影以立交橋追擊的動作戲為開場,立刻調動起觀眾情緒。這樣也使得動作戲一頭一尾均勻分佈,不會前面太無聊後面太粗暴。而且這幾場動作戲也確實經過了精心打磨。要技巧有技巧。要熱血有熱血。要瀟灑有瀟灑。
無論是不是粉絲,都能立即被圈粉,焉有不火之理?

最後,放在世界大背景下看,《死侍》的成功,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從2015年起,一些非常注重娛樂效果的電影,比如《皇家特工》和《瘋狂的麥克斯》,就在全球收穫了極大的成功,一反2008年諾蘭《黑暗騎士》開啟的電影深刻化的趨勢。
《死侍》不過是一個低成本版本的《皇家特工》或《瘋狂的麥克斯》罷了。
而且《死侍》甚至不是第一個低成本、重口味、娛樂向的超級英雄電影。
比死侍更早的,是「特攻聯盟」系列。根據國際票房網站Box Office Mojo的資料,2010年上映的《特攻聯盟》成本是3000萬美元,全球總票房超過9600萬美元;2013年上映的《特攻聯盟2》成本是2800萬美元,全球總票房有所下滑,不到6100萬美元。
它也改編自同名漫畫,同樣充滿了限制級內容、對主流超級英雄文化的惡搞和快意恩仇的反英雄。
這些作品都在娛樂性上做到了極致,簡單來說就一個字——爽。
這種爽感很大程度上來自驚為天人動作場面和視覺效果。動作場面我們前面說過了,瞧瞧視覺效果:
《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黃藍相間的末日色彩
《皇家特工:特工學院》爆頭煙火的暴力美學
這種爽感也很大程度上來自對主流文化的反對與肢解——無論是其核心(反英雄),還是其表現手法(各種限制級),統統都是反主流反傳統的。

這些,才是《死侍》等一眾片子成功的秘訣和藝術價值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