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廢柴特務--American Ultra

美式极端/废柴特务(台)/特务傻的孖(港)

6.1 / 96,066人    USA:96分鐘

導演: 尼瑪諾里扎德
編劇: 麥克斯蘭迪斯
演員: 克莉絲汀史都華 傑西艾森柏格 陶佛葛瑞斯 康妮布里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唱詩班的郵差

2016-04-02 11:33:59

【美式極端】滿滿私貨


去年十一月份中旬這片子剛出來,我剛開始做公眾號時候寫的...
這片子是傑森艾森伯格和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演的一部動作特工片。
當然我這是在瞎BB,我負責任地說,這是一部愛情片。
一部私貨滿滿的愛情片。
準確來說,我對艾森伯格和斯圖爾特的上一次記憶依舊是《社交網路》和《暮光之城》,雖然明明知道這兩貨還演了《驚天魔盜團》和《在路上》,可畢竟關於後兩部電影,能記住的只有綠巨人、凱恩爵士、老黑,與我曾擼過一發。
玩笑話。
這兩貨其實很牛逼的,畢竟艾森伯格在《超人大戰蝙蝠俠》和《自殺小隊》里將成為光頭盧瑟(大超的二號基友,但話說為毛並不是黑人...),而斯圖爾特則已經在凱撒獎中拿了個最佳女配。
但無論怎麼說這兩個演員應該都是不太適合出演如《伯恩》那種的諜戰正片,畢竟他們的身上,或極客,或小雞,或變態,或瑪麗蘇,或屌絲,或搖滾,或嘻哈,但絕對不會有鐵血、黑色的感覺——我們的真名就叫尼瑪的導演找到了這兩個人,意圖絕不是一部「BoomBoom」大片。更何況,我們的尼瑪導演,上一部作品是一幫人開Party,High過頭,放火燒屋的《X計劃》,那我相信他的人文關注點始終還是在於西方青年人的心理與生活問題。
本片其實就是如此。我們的確能看見槍戰,能看見爆炸,能看見改造人,能看見精神病,能看見辦公室權力傾軋,能看見政府陰謀論,不過不覺得片中所有的諜戰片應有的元素都太過刻意,太形似模仿,甚至於充滿著邏輯BUG,就譬如小鎮中一大幫CIA遲遲堵不到三個人,又有CIA始終都是添油戰術的分批上讓男主屠殺這種詭異事件發生。準確來說,個人的意見還是在於,導演刻畫的諜戰、特工始終都有譫妄現實的意思:以超現實來突出現實。
(好吧,我又故作裝逼地在這裡曲解了「魔幻現實主義」了...
更準確來說,這一段還是現代主義的某種體現吧,那會的確年輕好多瞎扯不懂來著...)
大部份人觀影之後,記憶最深的,恐怕會是談論「那棵樹」與「那輛車」時,當表現求婚時電影帶來的情感體驗,而這些恐怕也是對於愛情最為激烈幻想:隱藏身份、相識不相知、暴露一切、攜手尋覓,卻在這過程中,始終保有著自我對於對方的依賴與愧疚。而這些,投射於真實而平凡的生活中,卻無非於因為誤會而分手,卻再一次尋回愛情的狗血故事,但是當它們披上一層諜戰外衣後,卻顯得尤為動人深刻。
以譫妄外殼描寫愛情的,已知最打動我的,還是那部二十分鐘的《李獻計歷險記》——其出色緣由我總歸需要找個機會結合電影好好再談論一遍,不過此處我總歸要做的需還是橫向對比。他們恐怕,依我猜測的恐怕:都是導演,或是編劇,或是製片、監製的幾個主創之一,以失戀為創作情感源泉的作品。畢竟當觀影時,「差時症」、「Wiseman」、「硬漢」這些明顯帶有極強符號性質的詞語,卻分明讓人感受到些許情感宣洩不得的沮喪與憤怒。
當然,或也是因為商業方面的緣由,《李獻計》終歸能趨於悲傷與意味深長,而《美式極端》卻只是關於「手無寸鐵」的艾森伯格的訕笑的歡喜結尾。不過差別也不止止於此,《李獻計》畢竟是能成為失戀者與求戀者(均統稱某狗)們的「飛片」的,這是由畫面、色彩、音樂、台詞,乃至於情感帶入、心理暗示等綜合構成的,而《美式極端》卻遠遠沒達到,充其量也不過是一部擁有一線青年演員卻庸庸的R級喜劇。
關於此,我個人認為這源於導演過多私貨的植入,譬如只是為推動劇情發展而出現的對話,卻以長篇髒話詞展現,又有對於部份場景的表現,使用了風格化過強的全景與俯瞰視角等。而片中,極富美式文化質感的漫畫風、嘻哈風與那一大摞鞭炮,雖然的確挺High,不過是否足夠合適呢?
豆瓣給出了6分(為毛迄今還是6分),我頗為認同,畢竟對大部份人來說也只能算愛看不看,不過期待某種情感體驗的,倒可半夜三更臥坐沙發或電腦椅上,端杯汽水或咖啡來靜靜觀賞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