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港)/抢救雷恩大兵(台)

8.6 / 1,506,552人    169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賽斯摩 艾德華伯恩斯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桃夭

2016-04-08 23:09:17

厄本的餘生—沒有厄本,全劇也沒有這麼精彩


   嗯,這麼好的片子,我卻是現在才看。 可能由於是劇荒了吧,就隨便找了找口碑好的。然後自己蠻喜歡戰爭,諜戰片,所以就點開了。

   前面的十幾分鐘,諾曼第登陸,場面血腥,暴力,震撼。於是快進著看。直到打開了突口,前面的基調一直都是這樣,直到Miller 接受到了任務,去找法語,德語翻譯,這時厄本出現了。他的出現可以說是與整個片子這種宏偉和壯烈,殘酷的場面,基調格格不入。當得知是去到德軍區域時,他一再給Miller 強調,那邊很多德軍,然後自己不會開槍,只是一個翻譯,繪製地圖的文職士兵。再必須服從命令後,他笨拙加可笑的扛起那些累贅的東西:打字機,帽子等, 可笑而又特別具有諷刺意味。
  
    我當時就在想,為什麼會安排這樣一個人物的出現,讓他加入8人組,這樣的人還要寫嗎?他真的什麼都幹不了啊。也如劇中,當他們在行軍時,其他人都在高度緊張的戒備著,他一個人拍著同伴,打招呼,試圖融入,可是都被嚴厲呵斥到那樣很危險。同行的人也一再開他的玩笑,在他們實際作戰的這些老兵眼裡,他真的就是個笑話。 然而,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待這場戰爭,他覺得戰俘已經投降,就不應該槍斃,這是不對的。要求放掉德國士兵。 雖然在戰場上,尤其這樣激烈的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放掉對手就是在給自己, 自掘墳墓。但是他正是沒辦法像其他人一樣融入這場戰爭, 也就更易保留人性的一面。直到最後,在炸橋那一幕中,才發現,全劇,如果沒有厄本,相信也沒那麼精彩。
 
   Miller大尉,狙擊手, 瑞恩等他們都是英雄。 在最後這場戰役中,要是沒有厄本的濃墨重彩的突出描寫,那麼這些英雄,和其他人一樣,也就是烈士而已。人們除了敬仰,估計也很難去反思,因為和平時期的我們,更多的是都在做著厄本,而不是Miller大尉。是厄本, 讓我們想到了自己,看到了人性這個沒有褒貶,只有存在的道理。我們都有人性中,最最脆弱,醜陋的一面。所以才會有事不關己,兩袖清風。才有商人的唯利是圖。才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才有明哲保身。人在大災大難面前,本能的就是會先想到自己。

   帶人式的去想一下,假如是我們自己,聽到同伴在上面呼救,知道上面的敵人是多麼的兇狠恐怖,自己是多麼的不堪一擊。也許,一上去,一衝出去,就是一刀,一個子彈。你會嗎?在自己有危險的情況下,你會去救嗎?會嗎?都在呼叫沒有子彈了,也都在叫著厄本,可是,他掛著子彈,端著機槍,就是不敢邁出去。正是厄本的這種膽小,脆弱,懦弱,才凸顯出那些死去的英雄們的偉大情懷。而也正是厄本這樣的人,才會想著去辯論說應該放了德國大兵。因為他代表了普通的人,他代表了人性。沒有極端的物力報復,也沒有極端的嫉惡如仇。就是這樣,「我只是個繪製地圖的翻譯員」。我們大眾中,那些為國犧牲的間諜,特務,那些捨己救人的英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而那些殺人狂魔的恐怖份子,也是一小撮毒瘤。大的趨勢是,珍愛和平的,有著人性脆弱面的,普羅大眾,不想爭當英雄,只想過好自己的,家常幸福。

   而結尾,瑞恩對著Miller的墓碑說,我沒有辜負你,我是一個好人,我儘量讓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瑞恩,不愧其他幾條生命換回來的人生。反觀,雖然沒有寫厄本的後來,但我們想像,厄本會怎樣生活下去了? 會無數個夢夢到自己沒有去救戰友的自責,悔恨嗎?是永遠生活在內疚的陰影里嗎? 他會不會愧對他們?會不會覺得自己太懦弱無能?好比,一個在你旁邊的女孩喊呼救,你眼睜睜看著她被壞人拖去殺害,也許當時你慶幸自己沒有參和,保住了性命,但是你也許會終究活在悔恨,愧疚的泥潭裡,內心見不得光。但厄本會嗎?

   結局導遊給出了答案。要是之前的厄本,肯定會自責, 但是最後他毫不猶豫,果斷利索的開槍打死了自己放走的德國大兵。 這就是戰爭,瞬息間,讓你判若兩人,讓你意識形態完全改變。他,也許不會自責,因為,這就是戰爭,沒辦法責怪自己。告訴後人,只能說:我活了下來!

                                                                                                  ———桃夭
                                                                                                           Apr.201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