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吸特樂回來了!--Look Who's Back

希特勒回来了/吸特乐回来了(台)/元首在现代

7.1 / 31,611人    116分鐘

導演: 大衛溫德
原著: 帖木兒魏穆斯
編劇: 大衛溫德 Collin McMahon
演員: 奧立佛麥蘇希 卡嘉瑞曼 法賓布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清木池川

2016-04-09 23:53:58

Hail, Prime-致敬領袖


昨天晚上臨睡前才想起來看最近貼吧推薦的一部電影《希特勒回來了》,有興趣的朋友應該去看一下,相當不錯的喜劇電影。

影片尾端穿越至今的希特勒對質疑自己的記者說:「人們選擇了我,是因為部份的我和他們一樣。」這也是該電影喜劇效果昇華之處,將原本一個荒謬的笑料變成我們內心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不是邪惡只要符合了我們的願望,我們中就會有人隨聲附和,乃至為自己理智的崩潰而搖旗吶喊?

當穿越到現在的希特勒熟悉了如今德國的環境後,他依舊能夠很巧妙地利用起人們對於貧富不均,社會失業,外來人口等問題攫取人民對其的信賴和傾慕,從而在自己已經被定性的罪惡歷史上建立起屬於現代的嶄新的黑塔,為什麼他總是會得逞?

在希特勒和其隨身記者在德國各處的訪問中,受訪者對於自我在社會政治參與性上的渺小和乏力頗感鬱悶甚至憤怒。影片所折射出來的社會失業和中東移民問題的確是如今的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必須儘快解決的區域政治難題。但如果徹底解決社會失業和中東移民卻是難上加難。在大多數人普遍缺乏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的局面下,人心是很容易淪落為權威的附屬品的。人們渴望極權,希望看到大刀闊斧的改革,容易將失望的情緒發洩到自身以外的環境裡,從而造成不同種族間的關係緊張。希特勒也並不是從出生伊始就是一名瘋狂的反猶太者的,他只是作為一種極端社會情感的表現和結果,而他這種看似符合人們心理期望的特質,成就了其在民主環境下的選舉上台。

一直以來我們印象裡的理想政治環境無非兩點:民主與自由。而恰恰是民主和自由的特點才賦予了極權政治出現的可能性。我們的中學課本也表示,民主的定義在乎多數人的選擇。可如果多數人的選擇就是殺戮和毀滅呢?這種邪惡危險的思想可以在自由的土壤上得到難以阻攔的擴散,直到一種極右的態度成為了一個國家一致的選擇。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我們這一代人辜負了民主和自由的本質?

我們的先祖們創造了民主和自由的概念,不是為了滿足私慾,而是為了平衡社會勢力和促進入類進步。可是數百年來每到動亂髮生的時候,我們從未信仰過溝通和合作,我們寧願相信那是庸碌無能的人用來拖延時間、逃避責任的做法,而當我們比處於遠古時代的人類擁有了更多的創造可能的自由時,我們利用過這種可能嗎?我們似乎更願意沉溺於享受作樂,逃避磨練,遇事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僥倖心理。越是這樣的放縱,就越容易讓自己的頭腦在極權地挑撥下動搖,與其苦等一個長時間的慢慢改造的結果,還不如拿起槍來和敵人干一架。

我們的教育很失敗。它的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各行各業的英雄神話,但從未在大多數人的程度上實現過。而政治的未來則必須交由大多數人的命運來抉擇,靠大多數人的智慧來實現。我見過的很多人都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改變的絕望,他們希冀著改變,卻又容易逃避,這正是培養了一切極權暴力的溫床。

我看影片的時候會忍不住在希特勒演講精彩處喝彩,我並不仇恨猶太人,但我渴望改變,渴望我們的社會能被塑造得更好,渴望我們對社會的關注並不總是轉化為一聲嘆息。所以並不是惡魔背叛了我們,而是我們投靠了惡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