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凱薩萬歲!--Hail, Caesar!

凯撒万岁/凯萨万岁(台)/万千星辉绑架案(港)

6.3 / 143,239人    100分鐘

導演: 伊森柯恩 喬柯恩
編劇: 喬柯恩 伊森柯恩
演員: 喬許布洛林 喬治克隆尼 艾登艾倫瑞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ydenyLau

2016-04-10 00:17:17

凱撒萬歲:科恩的歸科恩,凱撒的歸凱撒


作為學院派的心頭好,科恩兄弟是青壯年創作者之中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人之一。然而,在經歷了90年代的高峰期和新世紀的沉澱期之後,兩人近年來參與的作品中存在著明顯的高低谷現象,尤其是在喜劇作品上,讓人不禁又愛又恨。《真情假愛》、《老婦殺手》這種疑似黑歷史的玩意兒暫且不說,2008年的《閱後即焚》,2012年的《神偷艷賊》,2014年的《堅不可摧》,都是數一數二的搭錯線路。而2016年的《凱撒萬歲》幾乎是繼承了《閱後即焚》的全部精神遺產,因此,也很可能成為最快速被觀眾遺忘的科恩兄弟電影——《凱撒萬歲》之於科恩兄弟,幾乎相當於2013年的《我超興奮》之於佩德羅·阿莫多瓦。
切記,暴力膜星不可取。
《凱撒萬歲》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失望。電影僅僅剩下了空無重點的諷刺外殼,在空洞單薄的故事中,幾乎沒有能量和作為來提升情節的張力。太多的好萊塢明星摻雜其中,卻沒有有機地聯繫起來,僅僅是打了個照面,出場時間少的可憐且缺乏平衡。而這些明星們在缺少堅實的角色關係的基礎上,只要露臉就爭先恐後地試圖留下自己的印記,但到了電影的最後,大大小小的衝突都找不到一個明確的點和機會來做結,使得電影嚴重缺乏高潮和疑似爛尾,成了一大盤散沙。
如果連這些角色都對自己的命運選擇起不到任何作用,且毫不關心的話,又憑什麼應該讓觀眾買單呢?


從視覺效果上來看,《凱撒萬歲》並沒有存在什麼問題:完美的服裝設計輔以羅傑·狄金斯的強大攝影,讓每一幅畫面都充滿了華麗的復古感。《凱撒萬歲》中也滿是諷刺,但幾乎所有構成好的諷刺的要素,如動機、信念、角色塑造、角色發展、故事專注等等,統統不見蹤影。
在整個電影之中,我們看到好幾個事件發生了,但是都是高度碎片化的,和相片無異,我們見不到這些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發展,更不知道這些事件之間在深層上的聯繫、緊迫性和重要性,只有一個又一個片面的一瞥。電影在風格上分別模仿了40年代和50年代流行的不同類型的電影,但僅僅止於模仿,並不聰明或者有任何見地。例如,喬治·克魯尼扮演的角色被左翼編劇們綁架了,但是這些場景並沒有交代任何有關麥卡錫主義及好萊塢黑名單的大背景的資訊,只剩下了一場浮華的時代秀。
在《凱撒萬歲》中,科恩兄弟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不同風格的電影、人物、氣氛和場景之間跳躍,使得全片更像是個迷你劇的組合,而非一部一百分鐘的電影。這意味著,一旦電影結束了,你很可能會記得喜歡的某些場景,某些演員的表現,而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記得某句台詞;但當塵埃落定以後,這些零星的幽默和亮點是不足夠在腦海中留下一個完整而又漂亮的印象的。科恩兄弟在《凱撒萬歲》中似乎不知道故事的方向在何處,對劇情做了極簡處理,並沒有好好利用演員們的出場和人物關係。這很容易就會造成一種錯覺:這些大牌明星只是來客串打醬油的——但在設計上卻又並不是這樣,這些明星們所飾演的都是循環角色。當諸如蒂爾達·斯文頓這樣真正的人才都僅僅侷限在浮光掠影式的鏡頭語言下,從一個造型奔往另一個造型的時候,就著實算不上有趣了。
在《凱撒萬歲》中,演員和角色之間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聯繫,使得人物行為缺乏動機和感染力。喬納•希爾和斯嘉麗•詹森之間的對話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整場戲都因為缺乏強的前後關聯而顯得格格不入。
同樣是全明星輕喜劇時代劇,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樣板:台詞豐富且富有智慧,有著不動聲色的幽默感;而使用了類似層次的演員(拉爾夫·費因斯和蒂爾達·斯溫頓都參與了這兩部電影),韋斯·安德森塑造的角色就性格飽滿並且令人振奮,能夠和觀眾進行快節奏的交流。而《凱撒萬歲》與其正好相反:故事經常陷入無聊和無趣當中,只有幾個大場景具有一定吸引力和美感,但遠遠不夠,演員的表演更是一番徹底混亂的景像。
當然,這種失望之情很可能出於我們對科恩兄弟所抱有高期望和高標準。但可以肯定是,《凱撒萬歲》在敘事手段上有著明顯缺失,使得故事缺乏凝聚力,從而讓不同場景之間的過渡顯得古怪和難以適應。同樣地,本片的最後一幕也有著相當生澀的觀感,使得諷刺意味和嚴肅討論顯得過於滑稽。雖然《凱撒萬歲》在敘事上倍顯失常,但喬什•布洛林,喬治•克魯尼和新人阿爾登·埃倫瑞奇的表演還是有一定娛樂性的,在電影的黃金時代背景下,充滿犀利而諧趣的撕逼也是一個閃光點。


在《凱撒萬歲》中,所有這些不同的故事情節是割裂且無法融合的。這些情節只是不同的短篇故事拼接縫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錯誤。而將縫合這些短篇的針線,就是男主角喬什·布洛林了。然而,整部電影的事件都和他無關(事實上,和任何人都無關,《凱撒萬歲》中出現的事件是完全獨立於任何角色的奇葩存在),而點綴其間的諸多明星,反倒成了最大的浪費。
說回到角色浪費,以下是各位主演們的出場統計:
拉爾夫·費因斯,出場2次;
斯嘉麗·詹森,出場3次;
錢寧·塔圖姆,出場3次;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僅出場1次,但是是整部電影的最大亮點,沒有之一;
可憐的喬納•希爾僅有1次,啊不,0.5次出場;
蒂爾達·史溫頓,因為演了一對雙胞胎八卦專欄作家,出場4次;
喬治·克魯尼算是這批倒霉蛋中最幸運的了,但出場仍然太少。
這樣一部奇怪的科恩兄弟電影,自然而然地陷入了自我割裂和自我膨脹的怪象里。優秀的攝影、服裝和佈景,處處提示著你:《凱撒萬歲》並不是一部草率或爛尾的電影——
只不過,不是一部好電影而已。
而自編自導的科恩兄弟這回真的無處甩鍋,只能自己扛了。
《凱撒萬歲》里有沒有隱喻?有,甚至達到了明喻的地步:4大宗教齊聚一堂;共產主義編劇和潛艇直接類比耶穌、12門徒和升入天堂;斯嘉麗·詹森的懷孕找接盤俠就是變形的聖靈感孕。然而,因為電影有著象徵意義,因為是科恩兄弟,就可以節奏緩慢無所交代結局倉促了嗎?也許這部電影有朝一日會成為學院派的示範教材,但對於普羅大眾,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如果你想看到一部優秀的、關於1950時代的好萊塢的電影的話,出門左轉找老白:《特朗勃》在看著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