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哪一天我们会飞/差一点我们会飞/爱的根源

6.5 / 534人    108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楊千嬅 林海峰 蘇麗珊 遊學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郭釣大魚

2016-04-11 00:18:15

《哪一天我們會飛》:差一點我們會飛


去年我看過最好的青春片是台灣的《我的少女時代》,雖然滿屏的偶像劇元素湊合,還有大熱歌曲《小幸運》,但它還是有缺陷的,而這個缺陷正是香港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的優點。

《哪一天我們會飛》在情感上沒那麼有衝擊力,它讓我們止於內心深處的傷感,直面現實,勇敢解決問題。

「青春怎會零創傷?」這是電影主題曲裡的歌詞。其實這部電影一直就有創傷的存在,哪怕是青春時期的人物還是成人時期的大家,創傷一直在大家的身上,但這部電影它淡化了創傷,淡化了傷痛;更多的,是展現了一幅青春的美好想像,這個想像就在於女主角余鳳芝對青春時期那個「失蹤的男孩」蘇博文的想像,他是她漸漸忘記的部份,他變成了一個謎了,同學聚會不來,只有一個部落格,虛無縹緲。

而正當余鳳芝與已經是丈夫的彭盛華產生了婚姻危機的時候,余鳳芝難免會想到當初在這個美好的青春三人行里,為何她沒有選擇蘇博文。所以懷著這樣一個問題,她得去解開這個青春之謎。這也是電影的主線。

這個故事在我眼裡看來其實非常的簡單、質樸。相較於是一個劇情片,它更多的,像是我在書店隨手一拾起的個人自傳一樣,講自己的故事,講身邊一個朋友發生的故事。
它不像其他改編原著的青春片那樣刻意弄很多戲劇化的劇情。但我也要說,這部電影存在的戲劇化元素正是我不喜愛的。

《哪一天我們會飛》有很多課堂情節,這也是我鍾愛的元素,在課堂上大家的插科打諢,可能是我們對學生年代最印象深刻的記憶。

當我們漸行漸遠,你是否會想起當初那個一直陪你去飯堂吃飯的人,那個跟你上、放學的人,那個你一句「我請你」,就傻里傻氣陪你去小賣部的人。我仔細想想,假如大家沒有定期聯絡,沒有微信,那個人是否也會成為你現時記憶裡的一個謎?

這部電影我本以為愛情應該是很側重的一部份,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一樣,當我看到最後一場戲,我才知道它的重點根本不在愛情;愛情只是輔助劑,它是講夢想的,講記憶的,講當初的夢想。
講夢想,其實是個很危險的母題。講好了,導演可以打動很多人,可以激起很多人的荷爾蒙,講不好,你就是停留在自我意淫的尷尬處境。

這部電影的航拍鏡頭在開頭看起來很夢幻,但是到結尾就是滿滿的傷感。沒法說是昇華,但這個鏡頭其實是承載了一個人、一代人。它讓當初那個記憶裡的人完成了夢想,也讓很多人釋懷。「它」就是青春,青春是有熱血也有遺憾的。

《哪一天我們會飛》是一個發生在香港的故事,黃修平導演也融入了對97香港命運的思考,身處在這片時勢巨變的土地上的學生們也有危機感,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這是有這樣矛盾的夢想衝突,青春的原色同樣可以真摯無比地呈現。如果要真正論這個港人焦慮感,這部電影是不ok的。
不過幸好,電影的重點不是這個。

在片中,有一位同學角色名叫「黃修平」,與導演重名,並且他說他的夢想是做一名電影導演,因而我可以推測《哪一天我們會飛》也是導演的自傳。正因這樣,一種獨有的真誠在電影裡面,觀眾是可以看出來的,不是做作。

電影從影像上是小清新風格,所以你看著會很舒服,這種輕盈感很難用言語、文字表達,因為它是有特定的情緒在裡頭。電影的後半部份就是讓我慢慢忘記很多事,慢慢抽掉觀影者自我的記憶,融入片中角色的記憶里,你的心同樣會飛起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