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港)/抢救雷恩大兵(台)

8.6 / 1,522,109人    169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賽斯摩 艾德華伯恩斯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飛飛飛飛啊~

2016-04-11 18:25:20

止戰之殤,人性之惡


關於這部與1998奧斯卡獎失之交臂的經典二戰影片,我想說,是奧斯卡失去了這部經典巨作!我們習慣了中國特色戰爭英雄,習慣了看董存瑞目光堅毅、大義凜然的赴死,習慣了看李雲龍身先士卒,談笑間鬼子灰飛煙滅,習慣了看敵人在我軍的炮火面前潰不成軍,甚至習慣了在電影結束後和大家一同起立鼓掌,為勝利,為正義,為英雄,為革命的成功,為祖國的解放。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和平的年代,更有幸看到這樣優秀的反戰題材電影。當然,這裡的反戰並非是反對戰爭,而是對戰爭的反思。
影片開頭就凸現了二戰的血腥震撼,當看到盟軍士兵茫然的走在海灘上尋找自己的斷臂的時候,當看到畫面里那個年輕下士的頭顱轉瞬間被子彈擊中血肉橫飛的時候,當看到在登陸艇甲板艙門開啟的一霎那,敵人的子彈瘋狂的掃射過來,無數的人尚沒有品味過戰爭的滋味就已經逝去的時候, 那些從小灌輸在腦袋裡英雄必勝甚至是不費吹灰之力勝利的概念霎那間被擊打的粉碎。
戰爭,就是人性的對立面——沒有理性,沒有溫情,沒有光芒,沒有未來,有的,只是冰冷的子彈和無盡的殺戮。也明白了,真正的好電影,不用歌頌,不用弘揚,甚至不用所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只要儘可能反映「真實」就足夠了,人心自有評定。
米勒上尉是整部戲的靈魂人物。是勇敢的選擇了永恆的價值、艱難的道路的典型英雄。他是非常好的領導者,智勇兼備,真實愛惜並深刻了解每一個隊員。可是米勒上尉也有人性脆弱的一面——那隻不時顫抖的手——暴露了一切。 為什麼身經百戰的米勒上尉還是會顫抖,他早應該嘗遍血腥,習慣殺戮,不是應該擁有大無畏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勇氣才對嗎?
因為,他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會恐懼會悲傷,會憤怒會衝動,一切的理智鎮定冷靜都是用來壓抑與之相對的感情的工具。在戰場上,所有的情感都被埋葬,所有的感覺都已麻木,可是只要人還活著還在戰鬥,這種壓抑的折磨會伴隨著時時刻刻。
於是,這隻顫抖的手糾結了全部的感情,成為了發洩的管道。這是一種不自覺的發洩。他還是那個能謀善斷的、身先士卒的、默默隱藏情緒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米勒上尉。只是我們更了解他所做的一切背後的緣由,不是偉大的崇高的理想,不是美好的感人的熱望,只是一個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祈禱——和家人團聚——這也是Saving的最終目的。
人性是戰爭中不滅的主題。當米勒上尉帶領他的部下去尋找瑞恩時,他只是履行了軍人的天職。搜尋的人員不知道瑞恩是誰,長得什麼樣,他們希望瑞恩最好別是個孬種。因為他們為此已經損失了兩個弟兄。讓我們一再反思的不只是瑞恩值不值得他們如此做?而是生命權是否有輕重之分?將軍和普通士兵相比,瑞恩和營救隊員相比。前者是否理應得到後者的犧牲和保護?生命權是否有輕重之分?戰俘和同袍之士是否應該享有同樣的生存權呢?殺敵和殺俘走的如此之近,這輕輕跨越一步的罪惡每個人是否都能夠承擔的起?秋風掃落葉似的對敵態度,是否在塑造了鐵血硬漢的同時也會掉了他殘存的人性呢?顯然湯姆漢克斯不是這樣一個硬漢。當他說出自己竟曾是個英文老師時,我心中的結一下子混亂得無法打開了。尤其是他說出,「當談論到我曾經的職業時,人們通常會指著我說,顯而易見啊。而現在似乎並不是那樣了。」這種無奈的改變侵潤著他的心靈,使他無力、讓他徬徨、總之沒有讓他成為一個硬漢,他仍有人性和博愛之靈魂。在損失了同伴後的,他男子漢似的痛哭了好一陣。人性還是佔了上風,他始終沒有辦法下令殺死已經投降的德國士兵。
相信男人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像米勒上尉訓練有素、操守堅定、充滿大愛;或是像霍瓦斯中士的冷靜詼諧;亦或像狙擊手傑克森;或者憨厚的壯漢卡帕佐,倔強的猶太人梅利士,不聽話的瑞比……哪怕是瑞恩也行,士兵楷模,克盡職守,還有一個怡享天年的結局。
生活中我們都想成為英雄,可是極為諷刺的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只能是「厄本」。像他一樣懂一點外語濫竽充數,像他一樣手無縛雞之力,像他一樣精神緊張放不開,像他一樣理想主義還幼稚可笑。他似乎一無是處,對敵人心慈手軟,緊要關頭還不爭氣「尿」了一把,直接造成了梅利士被萬惡的黨衛軍活活捅死。我甚至不敢肯定如果換了是我,最後會否有一槍幹掉「輪船威利」的勇氣。不過這才應該是我,抱著和《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馬小軍一樣的英雄幻夢,骨子裡只是一點葉公好龍的窮酸罷了。厄本的婦人之仁,才是我最可以依靠的財富,微不足道卻溫暖純真,最是靠譜。
也許這會是我們在這個精神空虛的年代裡最值得驕傲的光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