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修女也瘋狂--Sister Act

修女也疯狂/修女也疯狂

6.5 / 108,815人    100分鐘

導演: 艾密亞多林諾
編劇: Joseph Howard
演員: 琥碧戈柏 瑪姬史密斯 Kathy Najimy Wendy Makkena Mary Wicke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麻蛋小姐

2016-04-12 06:38:57

20年過去了,這仍然是我最愛看的喜劇片


 最近一直都在重溫一些舊片子,尤其是喜劇電影更是麻麻的最愛。
 然而……
 看過這麼多部喜劇電影,《修女也瘋狂》卻一直在麻麻心中保留著神聖而頂級的地位!
 《修女也瘋狂》分為兩部,分別上映於1992和1993年,迄今20餘年,再次重溫,卻仍舊被這部電影中的音樂和靈魂所吸引。
第一部講述的是夜總會歌手迪勞倫斯因與黑社會頭目走得近而不幸捲入了一場殺人官司中,警方為了確保她的安全將其安頓在修道院裡。
迪勞倫斯生性活潑,她無法忍受修道院的生活,因此常常在夜裡出去唱歌跳舞。院長知道後只好把她送入唱詩班。
剛開始唱詩班十分糟糕,但經過迪勞倫斯的改造後迅速生機勃勃。迪勞倫斯將流行歌曲的唱法與枯燥乏味的聖詩相結合,這無疑是對宗教的質疑和反叛。
但在表演的時候卻受到了主教的好評,於是迪勞倫斯更加大膽。
就在這時法院通知要審理黑社會頭目的案件,卻被內線告密,迪勞倫斯不幸被黑社會抓走。最後警察自然及時趕到救了迪勞倫斯,並且迪勞倫斯在教宗的演唱會上表現出色,因此出了名。
第二部則是延續第一部的故事,講述出了名的迪勞倫斯又被院長召回去拯救一班喜愛唱歌卻缺乏調教的高中生們。
迪勞倫斯又將這些高中生組成唱詩班,並且用了第一部的唱法繼續調教這些孩子們,幫助孩子們在音樂大賽中獲得了冠軍的頭銜。
音樂在電影中佔據了主要的角色,本片多數演員是黑人,因此在音樂中加入了許多黑人音樂的元素。
比如藍調、R&B、說唱等等……
第二部相比第一部評分稍微低了一些,這也無可厚非,一般電影的續集都無法超越前者。
兩部《修女也瘋狂》均有瑕疵,但並不影響整體劇情的發展。黑人英語的笑點加上黑人音樂的點綴簡直完美!
「修女」系列不僅是喜劇片,也是歌舞片和宗教片。本來宗教元素會給人一種壓抑和嚴肅的感覺,但加上了喜劇和歌舞的元素就比較輕鬆愉悅。
2006年~2008年上映的《歌舞青春》也將喜劇和音樂相結合,講述了美國高中幾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的感情故事。
但《歌舞青春》裡的音樂都偏向於流行、青春,好聽有活力,卻較《修女也瘋狂》系列差點火候。
拋開音樂的瘋狂和喜劇的張力不談,本片更加擲地有聲地表現了現代人對老宗教思想的質疑。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修女一定是正兒八經頌詩、禱告,死板、嚴肅、毫無生氣。
在迪勞倫斯出現以前的確是這樣的,但經過她「大鬧天宮」般地改造以後,修女也變得活潑、俏皮、瘋狂了起來。
首先是對宗教生活的改造,迪勞倫斯見慣了奢華地場面自然無法忍受修道院的清素。她雖然穿著修女的服飾,卻有一顆「我不是修女」的心。
她每天晚上在院子裡唱歌跳舞,這嚴重打亂了修道院的生活紀律,但院長並沒有因此而責怪她,反而看在「上帝的面子」上對她包容、忍讓,讓她利用自己的天賦改造唱詩班。
其次是對宗教音樂的改造,雖然詞並沒有修改,仍然是讚美主、歌頌主。但曲調卻完全改變了原來沉悶的曲風,換上了rap、搖滾、藍調,使其更加現代化。
在第二部中,唱詩班代表高中參加比賽,前一位選手演唱的也是《歡樂頌》,傳統而優美。
但迪勞倫斯帶領的唱詩班卻唱出了新的風味,一時間所有的觀眾和評委都驚呆了,享受著音樂帶給自己的新鮮感和樂趣。
最後是對服裝的改變,為了讓學生們唱歌的時候更加自如,迪勞倫斯決定讓大家脫去束縛自己的長袍,忘記自己是唱詩班,完全像個「自己」一樣地演唱。
在唱歌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很放鬆、自由,真正像個小鳥一樣地飛翔。
在迪勞倫斯的帶領下,舊宗教的形式化已經在人們心中淡化,本片也是宗教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修女也瘋狂》的主角幾乎都是黑人,本片也存在消滅人們心中種族歧視的目的。
就像黑人小男孩總是把黑奴歷史掛在嘴邊一樣,他很直白地告訴大家要懂得彼此尊重。黑人的文化——音樂、塗鴉——也在電影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和表達。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