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拆弹少年(台)/血肉之区
導演: 馬汀贊帝維2016-04-15 23:54:22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片尾字幕介紹,二戰後,2000多名德軍俘虜徒手在丹麥西海岸排除了大概150萬顆地雷,而其中死傷達到一半以上。而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未成年的孩子…
從一個比較新的角度去看二戰的影響。丹麥在二戰時期被納粹在幾小時內就佔領了,而戰敗後的德軍卻淪落到言聽計從的戰俘,一群涉世未深的少年們用血肉之軀赤手挖掘數200萬枚殘餘地雷,他們的生死沒有人在乎,每天都想著回家團聚,可是真正能平安回家的又有幾個?
在二戰後期,德國後期的黨衛軍已經失去了當年的百戰老兵,後來的都是被洗腦思想狂熱的納粹年輕人,只是靠著一腔熱血戰鬥。他們本該不用承受這些苦難,但納粹的野心卻荼毒了年輕人的未來。
看著海灘上被炸飛的少年真是心驚肉跳。別說是一個大活人,就是隻狗,也是活生生的生命,每天的工作就是未知死亡的感覺,隨時都有可能送命,看著周圍的小夥伴一個個離去,內心的煎熬是無法想像的。納粹造的業障,始終還是要日耳曼民族償還,很欽佩德國人的態度和堅毅。對於戰爭的悔悟態度在日本人那裡就讓人窩火,不管是日本政治領導高層參拜靖國神社還是日本篡改教科書,這些都讓飽受日軍鐵蹄摧殘的亞洲人民特別不待見。
這部反戰題材還警醒我們,戰爭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贏家。戰爭的受害者也好,始作俑者也好,都會飽受戰爭帶來的痛楚,戰爭就是那麼殘忍,沒有一絲憐憫之心。
幸而最後的結局沒有讓這群少年們在異鄉結束生命,重感情有血性的士官長放走了他們,希望那是生的希望。
希特勒是一狂熱偏執的煽動者,但民眾在狂熱衷迷失,在狂暴前怯懦,卻是他得以登台的背景。歷史證明,犯罪行為一旦披上一種「政治正確」的外衣,便是一場社會災難。
對戰爭的反思,對歷史的態度有一句名言:寬恕,但不忘記。一方面,在國家、民族乃至個人的關係史上,恩怨之事所在多有,如無寬恕之心,或會化為冤冤相報的「西西里式仇殺」。另一方面,歷史的事實和是非如厘不清,歷史的教訓如不記取,戰爭罪犯如不被繩之以法,不僅受害者人心難以平復,加害者還會圖謀東山再起,悲劇還會重演。七十年的和平時光確實不易,也要隨時警惕,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人類的野心潛藏在每個人心裡,前幾天看《希特勒回來了》,喜劇但最後看的我汗毛豎起,細思極恐,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獨裁者的影子,歷史總是循環往復的輪迴。借古喻今,電影最好的就是能帶給我們思考,很欣慰,我們在一個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