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7 08:58:50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文同時發表於微信公眾號:RebeccaJasmine
在這個公眾號里我們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堅持原創
歡迎每個熱愛電影音樂生活的人關注或加入~
「因為天主所造的樣樣都好,如以感恩的心領受,沒有一樣是可擯棄的。」
弟茂德前書 4.4
去年冬天在電影院裡看《飢餓遊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了這部電影的預告片,《踏血尋梅》,滿屏儘是猩紅的血液,香港逼仄破舊的公屋,支離破碎的爭吵。當時我笑著和朋友說,這部電影一定很好看,又是懸疑又是情色的題材,看著就適合重口味。事隔大半年,昨天突然來了興緻,買了10點30分的導演剪輯版,心想看完電影回家正好睡覺。
結果子乎一夜無眠。
週一上班時和同事閒聊,「我週末去看了部電影,結果整個人都不好了。」
「我也是。」
「你是不是看的《踏血尋梅》?」
我倆相視一笑。
這部在最近香港金像獎中席捲各項獎的電影比我想像當中沉重黑暗的多。當然,不小心作了個死選了個大半夜看這樣的片子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但更多的是一種由內心深處慢慢生出的寒意與壓抑感,因為其真實性。整個故事是由2008年時轟動一時的援交少女碎屍案改編而成的。同時,由於故事發生在香港,電影裡幾乎每一幕場景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這樣近的令人窒息的距離感,大概身處於這座城市的人都能夠體會。
「殺人的不一定是魔鬼。」
故事由一起離奇的殺人案開始,警方有嫌疑人,但卻無法找到屍體而案件遲遲無法進展。臧Sir作為故事的主線索,憑著他作為資深警察的自我修養(每個懸疑片總有這樣一個角色存在),由其對案件不懈的堅持調查帶觀眾剝開層層線索直至看清最後的故事真相。不同於其他懸疑片的是,故事的殺人兇手一早就揭開謎底。兇手丁子聰長相平凡,身軀肥胖,臉上泛著一層油脂分泌過剩的油光,平時神情總是一副慫樣,是那種人到人群中你不會再想看第二眼的類型——所以警局的人聽到他來自首時,以為只是犯了偷竊之類的小罪。電影裡用了一點篇幅交代了胖子(就不叫殺人兇手了吧,抓特徵)整個人物的背景,老實愚鈍,容易鑽牛角尖,脾氣也是擰巴,開著一輛父親留給他的小貨車,做著送貨的體力活,拿一點微薄的薪水住在香港為低保人群提供的公屋裡,同時,心甘情願的當著萬年備胎——在幫人搬屋的時候遇見的一個做有婦之夫小三的女生。兩人的故事基本與現實生活中所謂「屌絲與」女神「(原諒我再用了一個引號)」的典型故事如出一轍。
「忘不掉的歲月 印象里是我淡淡泊泊的家/如今自己繼續每日 製造網熱熱鬧鬧的一生」
電影中反覆播放的是女主角王佳梅唱著學廣東話時聽的鄭秀文的歌。一個憧憬著未來新生活,懵懵懂懂的少女,跟隨已改嫁多年的母親移民到了香港開始新生活。但新家庭新學校一切新環境並不如之前所期盼的那樣好,狹小的房子住著五口人,生活的捉襟見肘常常在這幾平米的空氣中爆發爭吵,而學校里也總是無法融入。單純無知的少女一心做著模特夢,又想要快點出來賺錢,逃離這個氣氛壓抑的家庭,結果誤入歧途。對於一個渴望金錢卻年輕得只有青春的少女來說,販賣青春好像是最容易的一條捷徑,但她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孤獨。電影中特地用了一個篇章來描述她的孤獨,這是一種剛到一個周圍沒有一個認識的人的新環境中的孤獨;這是一種到處碰壁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的孤獨;這是一種見不到關心自己的親人,而身邊的親人卻在日復一日勞心維持生計的日子裡變得冷漠如空氣, 而這種孤獨在王佳梅開始做援交之後愈演愈烈,無法與親人溝通,從一開始想做模特就未曾得到家裡一點支持,到走入歧途後更是無法與至親訴說這一切;在做援交的時候以為遇見了愛情,最後才發現不過是淪為他人隨叫隨到的免費消遣。在一切發生後,她也無法變回之前那個成天做充滿希望的夢,懵懂的小女孩了。在親情愛情面前的一無所有讓她開始對這個社會感到失望,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絕望。
再來說說帶領我們揭開案件真相的臧sir。他是代替觀眾問問題,尋找真相的那個人。這個人物的存在和許多故事中類似的人物設定差不多,相信顯而易見的事實背後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真相,鞠躬盡瘁的投身於被害人與殺人犯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中,導致與前妻離了婚,只被允許接女兒上下補習班,過著單身狗的生活。他相信「殺人的不一定是魔鬼」,儘管聽到殺人犯似乎若無其事的像在講自己今天晚上吃了什麼似的自白自己如何處理的屍體。
這是電影中最血腥最恐怖的一段,我到現在想起胖子坐在審問室漫不經心的講述處理細節的畫面都仍然背後發寒。他在處理屍體的過程中還曾打電話給他的好朋友,「我從來不知道一個這麼瘦的人也有這麼多脂肪。」 最駭人聽聞的是,他將無法丟進馬桶的一些骨頭當作豬骨,混入街市賣掉,將頭部整塊皮膚撕下,坐著公共巴士到九龍城碼頭將頭顱丟入海里。這些過份詳細的細節我想每個人聽到大概都會做噩夢。我相信一個好警察不僅會判斷供詞的真偽,證據的可靠性,還會從各個角度去分析作案動機,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性。所以,即使在法院已宣判兇手終身監禁之後,在他百思不得其解後,仍要去監獄裡問兇手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
臧sir通過方方面面的調查,總算為兇手作案動機尋找了可能性:童年因一場車禍喪母導致成年後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再加上多年備胎上位不得導致對年輕,尤其是漂亮女性的憎恨,成為了這場兇殺案的導火索。
聽了臧sir的推斷,胖子只是搖搖頭,淡淡的說他並不憎恨女性,是憎所有的人。兇手對受害者不僅沒有任何仇恨怨結,反而是有愛慕之心的。「我怎麼會憎佳梅,我甚至鍾意了她。」看到這時,我其實以為這是部關於變態心理的電影。
然而直到電影臨近結尾時,才真正揭開了兩人生活中出現交集的部份:原來在王佳梅做援交的時候,已經在網上聊天認識了兇手,兩人相聊甚歡,決定見面——當然,這仍然是一樁援交生意。但兩人已不簡簡單單是買賣關係,兩人多少有點惺惺相惜的意味,都是對自己人生絕望透了的人,以致於最後佳梅說好想死胖子領會到這不單純的是小女生無意義的抱怨玩笑話,下了人生中最血腥的一個決定,「我幫你啊。」
電影最後,王佳梅在高潮中被丁子聰掐死,死前隱隱約約有一絲似解脫的微笑——我莫名的對這一幀畫面印象深刻。
整個故事被分成了數個篇章,分別從兇手,被害者及警察的角度進行展開,同時不停的補充個人情節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達到最後謎底揭開到高潮。這種類似於小說的敘事方法也為這部電影在金像獎中贏得了最佳編劇獎。所以其實對電影可以有很多種解讀,不失為一部可觀性極強的電影。最後說一句,電影的配樂為整部電影詭異蕭條沉重的氣氛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