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艾美懷絲--Amy

艾米/艾米怀丝(台)/Amy:TheGirlBehindtheName

7.8 / 56,271人    128分鐘

導演: 阿西夫卡帕迪亞
演員: Amy Winehouse Blake Fielder-Civil Mitch Winehouse Janis Winehouse Nick Shymansk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獨牙小殭屍

2016-04-18 19:13:31

Amy Winehouse 她只是個有著古老爵士靈魂的孩子


昨天看的一部記錄片,獲得包括奧斯卡在內多個最佳紀錄片獎。

典型樸素的紀錄片,儘可能全面客觀的還原事實真相,就像社會學研究,只記錄事實,不加入為主觀想法和篡改。電影,小說來源於生活,是生活的聚焦和戲劇化,但好的紀錄片可能無需有完整漂亮的結構,但仍有戲劇化的情節,同時也有一種錯亂卻震撼人心的真實感。

看完《AMY》,聽了她網易雲排名前4首,的確很有魅力,特別是代表作Rehad,聽第一次覺得有點鬧沒太大感覺,但是聽了5遍後,越聽越有感覺,Amy真的是有一個古老的爵士靈魂,Amy的聲音和表達,很真實很直接很有分寸卻依然很有張力,難怪人們稱「她的歌曲彷彿來自深不可測的心底,有一種蠱惑的魔力。「 對於我而言,她的聲音和唱法的確像一個有魔力的黑洞,讓我淪陷。神奇的是,不管她的歌曲多頹廢幽怨悲傷,你依然因為她真實的唱法和聲音而產生一種並不被負能量化的共鳴,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就是很多歌手一煽情恨不得你陪她一起流眼淚,但Amy不是這樣,你看著她在那裡在聚光燈下流淚,她在自我解剖,她深陷絕望,但你能感覺到她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擁抱,她並不絕望,所以,每每這時,你只能尊重只能尊敬。我想,或許是因為,她的人生不管什麼時候,還有音樂,還有爵士,是她的依靠。除了不負能量,還有一點,是她聲音表達中不做作的性感,那種近乎有點粗獷的唱法,也有性感的撩人的發音,但是很真實,很有力。

很喜歡爵士樂,喜歡它的律動它的優雅它的真實的表達,可以說目前爵士是我最喜歡的音樂類型了,以前會追逐搖滾,但是那更像是為了標榜自己,但是跟爵士的邂逅後,卻發現這是讓我心馳神往的陶醉其中的音樂,耳畔每每響起這優雅的旋律,自己彷彿是大海上的波濤,從海洋深處,湧動,搖晃,起伏。。

不管是Amy個人脆弱依賴的悲劇性格或是家人的錯誤或是遇到一個渣男丈夫,這些在當時那個時代的女性身上不是罕見的事情,但是真正把Amy逼上絕路的是她的才華與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音樂市場。

Amy的悲劇顯示那個20世紀末21世紀初整個歐美音樂市場的變幻,偶像市場充斥進了的傳統的音樂市場,人們消費的不僅是音樂人的音樂,更是她的人。Amy很早就認識到名利的可怕,她不需要這些也害怕這些,但是由於卓越的人才,卻被推到風口浪尖的位置,她不得不承受名利帶來的精神壓力,親信的背離,周圍人的利用和消費。我想,在內心深處,她渴望的也是正如她的那些爵士偶像,可以傾注全部自我和生命去唱爵士,我覺得最後那個男老爵士音樂家托尼.班奈特的感想是很擊中我,那時Amy死訊剛出,他聽到曾經跟自己合作過的年輕女爵士靈魂的離逝不無感慨的說:「她是我聽過的最純粹的爵士歌手之一,對我而言,她應該與艾拉.費茲傑拉、還有比莉,赫莉黛享受同樣的盛名,她有卓越的天賦,如果她還活著,我會說,慢慢來,你太重要了,生活能教會你如何活下去,如果你能活的足夠久的話。「 我並不了解那個時代,所以沒法做出多深刻的剖析,但我覺得如果那個時代不那麼甚囂塵上,物慾橫流的速度不那麼快,藝人才華變現要求不那麼急速,大眾消費市場對於人性多點包容,那麼Amy的古老優雅的爵士靈魂是能有安放之處的。

她還那麼年輕,她的爵士靈魂倘若經過歲月的打磨又能透出怎樣的美麗光彩?然而她已經離去,永遠離去。

我永遠不會忘記,最後那場幾萬人演唱會,她故意喝醉上台,音樂響起,她拒唱,在周圍人著急的催促和觀眾聒噪的討伐聲中,她笑得像個惡作劇得逞的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