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873,730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麥田

2016-04-18 19:18:30

光天之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迷影的夥伴應該都很清楚《黑暗騎士》在電影史上的地位。全球權威電影網站IMDB影史電影評分排行榜上,《黑暗騎士》排第四。第一是《肖申克的救贖》。第二和第三分別是《教父1》和《教父2》。讓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排到影史第四這幾乎是聞所未聞的,甚至這部電影排名曾經一度超過了《教父》,排上了第二、

       其實我認為,這部電影無論貼什麼標籤,都不能把「超級英雄電影」這個標籤放在第一位。它可以是劇情片,現實主義片,政治片,驚悚片,唯獨應該把超級英雄片放在最後。因為這部電影除了最粗淺的劇情框架套用了原形以外,已經和超級英雄電影沒什麼關係了。有些可惜的是,08年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因為政治原因被廣電禁止院線上映,要不然,我相信現在中國很多人會瘋狂地把小丑當作他們的偶像。

        第一次看黑暗騎士到最近看的第六遍已經有四年多了。即使之前看過五遍,但感覺主旨上還是差了些什麼。最近當我回想起這部電影的時候,心裡突然有了一個新的分析框架。這次的第六遍,感覺終於能把整體串通順。

       打一個不太貼切的比喻,這部電影裡,實際上有兩位「上帝」。接下來會講到。

       電影裡的小丑,空前絕後。他的每一個行為,都筆直地扎進我們心裡,對我們一直所堅守的,發出最赤裸裸的嘲諷和挑戰。我們之所以會發自內心的懼怕他,不僅僅是,他天才般佈局的智慧,也不是他的變態,而是,他太懂社會,太懂人性。他就是一位社會家和哲學瘋子。所以,小丑,就是哥譚里,人性上的「上帝」。沒有誰比小丑更懂人性,這是他可以把這個城市輕鬆推到水深火熱之中的根本原因。我們為什麼會怕他,因為我們潛意識裡知道,我們不只是在電影裡怕了他,而是,現實當中,假如真的出現了這樣的小丑,可能,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甚至這個世界,真的要像小丑所希望的那樣燃燒了。我們開始發現現實有那麼多不對勁的地方,小醜的理念竟然對的我們無力反駁,但是,這意味著,我們心中一直堅信的那一些所謂的正義,道德,美善,成為了空洞的名詞。小丑拋出的三個最尖銳的現實問題,就是:

     1.為什麼要有道德準則?

     2.正義真的存在嗎?

     3.人性的真實局面是什麼樣的?

        其實,前兩個問題的答案,就在第三個答案裡面。第三條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顯,人性里,佈滿了罪。就像小丑說的,他只是輕輕推了一把,於是我們的人性,就把他一切的計劃都包辦了。看到了嗎,是小丑製造了這場癲狂的破壞嗎?不是,是人內心裡消除不了了的罪,最後吞噬了我們自己的希望。所以,與其說人們怕了小丑,倒不如說,人們怕了自己,我們發現我們自己都不懂自己,自身好像有另外一部份是自己未曾了解的。在小丑出現以前,哥譚市裡的人們活在對自己人性的良好評估里,認為除了那些罪犯以外,我們都可以稱得上是好人。這時小丑出現了,他非常直接了當地讓我們明白,原來我們的善良,只是溫床裡的矯情,當環境變得銳利,我們的罪性就探出頭,張牙舞爪起來。原來,我們沒有觸犯法律的時候,只是我們還沒有到逼著我們做人性選擇題的時候。我們都輸了,輸給了自己。我們也看到了,人性真實的光景不過如此。

        於是我們自己的行為為自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道德準則可以不存在。」因為現實尖銳到一定程度,逼著我們放下心中的道德律,而放下的同時,又會突然思考一個問題,道德律本質意義何在。是的,原來這潛意識裡的律法,是虛無的。 接著是正義。哈維本來是正義的光明騎士,他的能力和骨氣讓我們覺得他是除了在暗處的蝙蝠俠以外,能見光的地方,最好的正義代表。但是結果呢,他變成了雙面人。他又讓我們看到,原來我們心中一直把守的正義,也是不穩定的。哈維本來用硬幣告訴我們,他如此去維護正義。後來,他用硬幣去打著隨機才是絕對公平的旗號,成為了正義的反面。而這樣一個轉變,僅需要去剝奪你內心最無法割捨的那樣東西。於是正義,原本彷彿巋然不動,就像永恆般的信念,最後卻砸了我們自己的腳。是的,這樣看下來,小丑已經接近完全勝利了。

       影片中,第二個「上帝」,就是蝙蝠俠。它可以被稱為「正義上的上帝」。某種程度上,蝙蝠俠不算是個人,換句話說,他不具備普遍人性。他與常人不同的是,他對正義的信念幾乎從沒動搖過,即使他也會生氣,會沮喪,但這些都不是為著自己內心的正義感被動搖。他只是為了正義而去當蝙蝠俠,當他認為哈維可以替代自己時,他就不想做那個黑暗騎士了。說明蝙蝠俠並不想當蝙蝠俠。其實蝙蝠俠最大的「人」格魅力,就是他對正義幾乎絕對的堅守。他的這種屬性給了我們觀眾在本片裡最後的安全感。 不禁想,現實中,真有蝙蝠俠這種屬性的人存在嗎,我覺得是沒有,這種角色只能活在電影裡,因為現實當中只有人。但是,這樣的一個「正義上的上帝」,卻被硬生生地套在一個社會角色里。他是韋恩集團老闆。這個角色,又把他硬生生拽回人的社會屬性當中。所以,影片開始,有個假蝙蝠俠質問他:「誰給你的權利?」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蝙蝠俠,為什麼能越權?為什麼能凌駕在人構造的法律之上? 因為,在肉身的人,並且是社會中的一份子的意義上,蝙蝠俠不過還是個人。他既然是人,就不能越權。但是他為什麼要越權?他喜歡?不,因為假如不越權,身而為人的限制,為社會一份子的限制,會讓他空有正義的心而沒有即時有效的正義行動,假如不越權,他的正義就是空殼。這是極其矛盾的。蝙蝠俠就介於既不是神也不能算是人的狀態中。所以只能稱他為「正義上的上帝」。

     影片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場景,就是那場「輪船遊戲」。這場「遊戲」決定了小丑和蝙蝠俠自身的重新定位,決定了電影的結局走勢,和意味著影片的核心中的核心。

       船裡的那個罪犯,最後把爆炸器扔在了水裡。

       這是影片裡,唯一的希望光芒。它,讓小丑只能是打引號的「人性上的上帝」,他算錯了,他不是人性的絕對代言人,因為他終於錯了。即使後來哈維墮落,但哈維實際上不能是正義的化身,他的墮落只能證明人中沒有完全的正義存在。不過是人,罪同樣吞噬他。 假如罪犯把爆炸器按了呢?那麼,那麼蝙蝠俠估計連打引號的「正義上的上帝」都不是,他可能就成為世界上最後一個放棄正義的人,因為,你已經沒有必要為一個萬劫不復的世界貢獻自己了,沒有絲毫意義。他也會最終退回為一個普通人,與這個罪惡的世界一同滅亡。由此可以看出,其實是這個罪犯繼續讓蝙蝠俠保持戴著正義冠冕。他仍然能夠是「正義上的上帝」。當然也只能是打引號,因為他堅守正義也不是永恆的,本質上堅守與否還是在這個罪犯的決定里。

       從「輪船遊戲」實際上可以看到,美國人彼時,對上帝信仰上的墮落。上世紀90年代的作品中,舉一例,《完美的世界》,裡面一位婦人被指著槍口,同樣的面對生死存亡的時刻,她是閉上眼向上帝禱告,同時她也讓自己的孩子一起禱告,因為她們相信,上帝掌管她們的生命,並且,她們在世的生命不是靈魂的終點,靈魂會有個更美的家,就是天堂。而08年的這部電影裡,大部份人們都苦毒地想殺掉對方船上的人,近乎絕望的糾結著,因為生死就是一切,死亡意味著所有歸於0。

       讓我們想像一下,現實當中,真有這樣的「輪船遊戲」,結果是怎麼樣。會不會有這樣的人,把爆炸器扔出窗外。 我相信,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有永恆的生命的時候,他可以做到。

       原來,在這影片最重要的時刻,正義是否存留的時刻,人是否徹底沒救的時刻,最終的抉擇,都回到了我們的生命觀上來,回到了我們的信仰。正義,道德,我們無法自救的罪,和我們自身,若沒有神,可能早就在歷史中沒了蹤影。

       其實小丑和蝙蝠俠,這兩位「上帝」,都各自地,間接地向我們傳了福音。小丑懂人性,但他向我們提供的這一解決方案,在爆炸器被扔出窗外的那一刻,宣告失敗。在信仰彷彿是多餘品的時代里,信仰卻最終翻轉了我們所有的絕望。能真正提供出解決方案的,只有上帝。所以,我們不應該說:「Why so serious,Why so serious."而要說:「hallelujah,hallelujah.」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