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

金陵十三钗/TheFlowersOfWar

7.5 / 56,313人    146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劉恒 嚴歌苓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保羅薛納德 倪妮 張歆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悠然

2016-04-23 04:19:05

愛國主義教育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起去看電影,同事非要看張藝謀的這部新作,之前看過豆瓣上評論,十分地不想去,從小學起就被組織去看愛國主義電影,早看膩歪了!想著老謀子也似乎拍了不少好片,萬一這一部和《黃金甲》什麼的有所不同呢。結果看過之後是壓抑和失望。

導演,你想加進來的東西太多了。雖然奧斯卡的評委們可以各取所需,但是硬拚在一起的拼盤,哪一個元素也沒有充分展現出來啊!伊朗的電影《小鞋子》,就一個家庭,兩個孩子,圍繞一雙鞋子展開故事,也能打動人心,那是生活,那是人性。

一開場是平民逃命,戰鬥隊伍撤退的戰爭場面。歷史什麼的就不說了,反正南京是一座棄城。日本軍的裝備雖然不怎麼樣,我們的更差勁,打仗就是在打錢,以當時中國的經濟基礎,只能以空間換時間。為了阻止敵軍的坦克,軍人排著隊,用身體去擋子彈,完全是自殺式襲擊。而指揮官派自己的兄弟去赴死,絲毫看不到他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彷彿這就是理所應當的,而那些士兵也毫無掙扎,從容赴死去當英雄了。和那些感動人心的戰爭電影,完全不一樣,這還是一彰顯英雄的愛國主義教育片。

而後指揮官就更牛了,一個人單槍擺平一個小分隊的敵人,利用地勢、狙擊才能和自我犧牲精神,最後炸得彩紙漫天飛舞。除了塑造一個英雄的形象之外,我們看不到別的什麼,他的家人,他的經歷。他從容不迫,我們看不到他的難過,緊張,沮喪,無奈,所有這些負面的情緒。 關於狙擊手的小說和電影太多了,我們總能看到一個人的複雜人性。而在教育片裡,為了突出英勇的一面,形象總是顯得太過單薄。

好人就只有好的一面,並且永遠是好人。壞人就只有壞的一面,並且永遠是壞人。這樣的簡單二分法只能存在於小孩子的世界觀中,或者宣教片中,這一部電影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知道弄一個先抑後揚。一個酒鬼能變成神父,一個漢奸其實是一個有點自私、愛女心切的父親,一群花枝招展的秦淮上的風塵女子最後犧牲自己了拯救教會女學生。學生們也從不問世事,明白了人的複雜,有了成長。但是呢,先抑後揚是小校學生都能掌握的作文法則。而壞人呢,日本軍官彈奏一曲勾起鄉愁,看似文明人之間能夠進行平等的對話,也暫時保護了女學生,最後也成大壞蛋,把學生們進貢給高級軍官。壞人還是別想有翻身之日。

魔鬼面前,上帝的感召也是沒用。最為精彩的一段對白就是約翰穿著神父的道袍,意識到自己可以承擔起保護學生們的責任,在教堂里高聲疾呼,力圖用文明的法則來阻止戰爭的野蠻。但是,戰本身就已經將文明打碎砸爛了,在戰爭期間,沒什麼倫理法則,只有野蠻地弱肉強食。教堂大門被砸開,紅十字旗被坎落,教堂廣場上的紅十字也被軍車碾壓而過。最後不是學生去死,就是妓女們去死,神父的選擇決定了這些人生死,這不是一夜的祈禱就能釋懷的心理創傷,尤其是這裡面還有一個他愛的女人。眾多人的犧牲和努力最後達成願望,女學生們逃向西方。看到的只有壓抑,沒有劫後餘生的那種希望。

將女人物化,彰顯大男子主義。戰爭就是為了爭奪資源,女人同物體一樣也是資源,身為男人和軍人就必需要承擔起保護自己資源的責任。而女人這種資源還分成三六九等,將女學生和秦淮名妓對應起來,哪裡有什麼人生而平等,這是要鬧哪樣啊?!!說什麼商女不知亡國恨,本來就不是國家裡的即得利益者,誰做統治者,她們還不是都被踩在社會底層,憑什麼要她們也知道亡國恨!

所謂悲劇一定要把什麼砸爛,就如同最後粉身碎骨的鏡子,在這個程度上我們很善於拍攝悲劇。只是看過之後沒有找到什麼與之前的中國戰爭片的本質不同,你找不到對於戰爭的反思,只有自我犧牲精神可供感動,情緒只剩下憤怒和仇恨,倒也很適合韓紅來觀看。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沒戲,雖然有大量的中國元素,但是旗袍那樣穿,很妖艷,可惜沒有中國古典的美。主旋律影片不和外國影評的胃口,那南京說事可以,那麼多那二戰、猶太屠殺說事的電影,但是怎麼樣也要拍出點深度來吧,硬是煽情不管用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