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惡女訂製服--The Dressmaker

裁缝/恶女订制服(台)

7.1 / 42,878人    118分鐘

導演: 喬瑟琳摩浩斯
原著: 羅莎莉漢姆
編劇: P·J·賀根 喬瑟琳摩浩斯
演員: 凱特溫絲蕾 連恩漢斯沃 雨果威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子語

2016-04-26 02:01:04

《裁縫》:回不去的故鄉已是遠方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到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還以為跟保羅伊的《異鄉人》有什麼關係呢,小說主人公亞汗就是在一個日本人的裁縫鋪做學徒,不過小說里是戰爭的背景,在一個更宏大的敘事背景下,而電影講述的姑且我們可以先概括為是一個美女以裁縫的身份榮歸故里暗地復仇的故事,畢竟近兩個小時的電影,有一個小時都在講復仇。



電影開場的鏡頭,以極具澳洲氣質的音樂為背景,在開闊的棋盤狀的土地上,一輛大巴車慢慢的行進,鏡頭逐漸拉近,看到一個小鎮的樣子,然後切換特寫,到具象鎮上的樹木以及房屋。這個十字路口,在電影裡遠近鏡頭出現了兩次,暗含著關於復仇和救贖的概念。



在前一個小時裡,現實和過去交疊的蒙太奇,女主蒂莉在各種曾經去過的地方回憶起曾經被污衊為殺人犯的經過,欺負她的同學,冷漠的老師以及不明就裡加入其中的鎮上的男男女女。



不過導演並沒有打算安排蒂莉給我們帶來什麼瞠目結舌的黑寡婦復仇手段,雖然走出了復仇四部曲,但是上半段概括起來也覺得太過通俗:



用自己天使的臉龐迷人的身材以及漂亮的裙子來迷倒鎮上的男人們



用自己出色的裁縫技藝,把鎮上的女人一個個都打扮成美比


然後就是女主蒂莉扮演者凱特溫斯萊特的各種時裝秀,紅裙妖嬈,黑裙性感,風衣優雅,便裝溫柔。一個富有專業精神的復仇大美比,一個人撐起了這個電影的時尚氣質。




男配雨果維文飾演的探長和朱迪戴維斯飾演的媽媽莫莉,則在電影復仇的陰暗沉重的傷痛感里狠狠的加入了一把把笑料,讓整個電影又兼具了荒誕的喜劇效果。

不愛男裝愛粉妝的探長,披著大紅色的布料站在鏡子前面自我欣賞的時候,在風中飄揚的那抹紅,是他長久被壓抑的天性的釋放。




莫莉的放任自我,吃住在垃圾堆一樣的房間裡,是她對這個小鎮完全看透之後的失望。所以她寧可像蛆蟲一樣苟活著,也不想跟他們有任何接觸。不解釋不澄清。



此外,電影人物關係設置的荒誕:蒂莉和死去的小男孩是姐弟關係,莫莉是懷孕後被拋棄的,她的男人(伊萬)要去攀附權勢富貴,她當然變成了累贅。蒂莉被送走是她爸爸的決定,為了進一步摧殘莫莉。這些關係直到電影后半段才逐漸揭曉。




在豆瓣拿到7.8的評分,就情節角度,如果不是後半段四十分鐘左右的反轉,那電影評分很可能會滑到6分左右。



畢竟,在吸引了男人們的注意之後,並沒有像《西西裡的美麗傳說》一樣,受到男性的追捧,更多的時間是在給鎮上的女人們做衣服,是在和媽媽相處,是在進展極其緩慢的找當年的證人和證據。



而電影在經歷了前半段漫長的鋪敘之後,在後半段的集中爆發幾乎每一個點都很精彩。

那個被認為是蒂莉殺死的男孩,實際上是死於自己的自負和殘忍。一個愛比著牛犄角來撞別人肚子的小男孩,總應該嘗些苦頭付出些代價。



本以為泰迪會和蒂莉幸福的生活,卻沒料到,泰迪在幫蒂莉找到當年事件的真相之後,猝然死去。如果他不是執拗的想要蒂莉去寬恕,去承認沒有詛咒這回事的話,或許他還會一直是蒂莉的陪伴。這裡有一種強烈的撕裂感,孤身一人的蒂莉,漂泊的蒂莉,還是會一個人。



莫莉的死,又是一個印證。在她表達了愛與恨無需證明的觀點之後。她猝死在大街上,還是難以消解的冷漠和成見。



伊萬死在瑪麗戈爾德的匕首下。蔓延在地上的血泊,是伊萬為這個仇恨畫上的句點。



蒂莉接受媽媽莫莉的安排,幫鎮上的人為戲劇節做衣服,著實捉弄了他們一把,這應該是蒂莉在發現寬恕討好無用之後的行動反擊第一戰。



蒂莉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就像剛回來時一樣。然後一把火燒掉了自己的房子和整個小鎮,然後選擇了徹底離開。

此前,有一段關於泰迪和蒂莉的對話,聽起來很意味深長,大概能代表很大一部份人對待「故鄉」的感受和態度。不管之前經歷了什麼,似乎最後都會兜兜轉轉回到原地。



莫莉說,(蒂莉)你回來不是因為覺得我需要你,而是你需要我。

想到這個層面,我們很容易會推翻在電影開始形成的最初認識,或許導演不是在講一個復仇故事,而是在提醒一個關於「故鄉」的概念。故鄉對每個人的影響,以及我們對故鄉的態度。

一定程度,故鄉代表著一段過去,一段幾乎可以為生命定型的過去。在那裡出生、成長,從一張白紙,到打地基,慢慢的建立一個城堡。最初的十幾二十年的經歷,也隨著時間的逝去,留在了城堡的最底層。習慣往前看的我們,會在休息或者停下來的時候給城堡修修補補,打掃衛生、添置傢俱或者棄舊換新,只有極偶然的情況下,我們才會發現地基裡面留下的空洞會滲水,會塌陷,可是我們不捨得也沒有那個能力去推倒和重建。

過去的留在過去,或許只能和解。

那麼,跟電影似乎又形成了一個悖論,那泰迪是和解論者,為什麼他死了?!蒂莉選擇的是摧毀,不是嗎?

是,摧毀之前,蒂莉是榮寵歸鄉,為了和解而來。最後摧毀的安排,是蒂莉給自己的出口,沒有了可以依靠的親人、愛人,也沒有了心裡關於詛咒的死梗,那個故鄉之於她已經沒有意義。

她是去找新的家。她的故鄉在遠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