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總是搖醒做夢的我們
第一次接觸劉同的作品是在前幾天,在同學轉發的一條部落格里,一篇他的文章《我的傻瓜表叔》。講的是一個近親結婚所生的傻子,無論故事是否真實,或者是否又是一個雞湯,裡面有句話我印象深刻,傻子不會掩飾。
當時不知道網路上對劉同是怎麼樣的評論,也不知道現在這部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
其實我一直認為,一個作家,寫出什麼樣的故事,就會有什麼樣的思考,就會希望自己做什麼樣的人。可能只談感性,不談錢總是讓人感到虛偽。但是作家,講故事的人,都會偏向一個感性的人吧。
前幾天看豆瓣的電影介紹,才看到這部由小說改編的《誰的青春不迷茫》,轉眼看到下面寫著,編劇:劉同。當然大家都知道一部電影編劇不會是一個,可能因為前幾日看了《我的傻瓜表叔》,對他個人有了更多的關注點。對於這個人,其實也就了解這麼一點點。我想如果我不會忘記,我會繼續關注他的下一個作品。
因為住在一個小地方,今天去影院看的時候是包場。空蕩蕩的放映廳,進去的時候甚至連個廣告片都還沒有播放。
看片之前看到了一些關於片子的評論,好想在豆瓣並不好。其實也能想的到,青春題材的片子,在最近幾年已經被過度消耗。
螢幕上輪番的換著各色的小鮮肉,在一遍遍柔光和人工噴雨里或給我們微笑,或給我們嘶吼。現實總不可能有這麼多曲折動人的劇情上演,我們大眾都是在一遍喝著可樂一遍抱著爆米花中,被別人的青春感動的稀里嘩啦。
也或許某個鏡頭,也或許某句台詞,讓我們似曾相識,又或者傳到了心裡。我想這些不經意的瞬間,就是我們大家都有的,對於失去之物的獨特情感。
其實我對青春類的電影,總有自己的共鳴。
可能是上天的眷顧,讓我的高中時期不是那麼單調。學生會主席,被追,早戀,逃學,那個時期該有的都在身邊逐個的上演。當然結果就是學習和我徹底絕緣,就如電影裡老師說的:「有些人總是在班裡做後兩排。以後出個社會肯定一事無成,是社會的渣子。」
仔細回想起來,當時在學校時老師也是這樣說的,只不過不是在班級里。在每次全校開大會的時候,在優秀學生代表演講過後,教導處主任總要發言半個小時之久,說到差學生,當然就是學習不好的,總喜歡用渣子來形容,「學習上的渣子,學校的渣子,以後也會的是社會的渣子。」教育是傳遞的,老師的老師,老師的家長,老師的社會就是那樣,可能他們也成抗爭,最後都歸於時間,時間讓他們無法反抗,而最後他們希望我們也一樣。在一個影評里過多的評價教育可能不好,畢竟這是時代的頑症。不是個人或者某個組織應該背的鍋。
早戀是每個青春期應有的悸動,大家都會有,因為這是天性。當然也會有喜歡男女的問題,這方面總是更加沉重。
相信在高中這個非常時期,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對此如臨大敵,彷彿忘記自己青春年少的悸動。對於孩子的感情生活總是死死防守,這也造成了上學不讓戀,畢業相親排漫天的現象。
也不排除對早戀沒有明顯阻攔的父母,比我的,至今我都不明白為什麼我的父母對於我的青春期早戀問題就毫不阻攔,甚至沒事還會開玩笑的問我在學校到女朋友了沒。而那時的我又青春期延遲,對這方面遲遲沒有開竅,現在想來,幸好青春時期顏值尚好,被人硬生生挖掘出各種的愛恨情仇來。
對於《誰的青春不迷茫》,該有的都有了,有柔美的濾鏡,有顏值,有鮮肉,有精心設計的劇情關節,又劉同認為的青春迷茫的出路。
可當我們或成雙,或獨自,選一個青春電影,花幾十塊錢,坐進電影院。是來看什麼?
是來看別人的青春有多精彩?充滿羨慕的看完?
還是來尋找青春迷茫的出路?
我想都不是,以上理由甚至都沒有泡妹子,釣帥哥來的實在。
因為我是個健忘的人,我每次說服自己選擇青春題材,可能都是幫自己回憶,找到一些共鳴的地方,然後陷入那些年裡才會有的情緒。
影片裡有市領導來校走訪減負的片段,好學生總會學會如何說假話,讓老師放心,而總壞學生總學不會。我不知道這段劇情是不是劉同的作品,但是我總能從中看到他的另一篇文章的影子——《我的傻瓜表叔》。如文中說的「傻子不會掩飾」,可能差生也很傻,明知道說真話會被老師記恨,仍然敢說,如傻子般的抗爭。
《誰的青春不迷茫》試著用主角們在青春里對迷茫的抗爭,向我們說明青春本就迷茫。可是觀眾總是已經離開青春時期的我們,如何產生共鳴,或許對於沒有經歷過曲折青春的大眾們,青春電影就是一次機會。
看完全片,相對於男主高翔(白敬亭飾),對其中林天驕(郭姝彤飾)的演技還是印象挺深刻的,如果回頭,我們的青春可能都會因為一些小事發生變化,比如被人看到作弊......
最後用《誰的青春不迷茫》裡林天驕的話來提醒自己,雞湯,鵝湯,驢肉湯也好:
「其實我挺羨慕你的
想飛就能飛起來
我呢
有些事連試試的勇氣都沒有」
在現實試圖搖醒做夢時的我們的時候,在我們回頭惋惜青春逝去的時候,在我們懷念某人的時候。在螢幕中上映的電影裡,或許又給了我們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