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唐人街探案 Detective Chinatown

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DetectiveChinatown

6.6 / 3,454人    136分鐘

導演: 陳思誠
編劇: 陳思誠 程佳客
演員: 王寶強 劉昊然 陳赫 佟麗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倦客

2016-04-26 04:57:50

「真相背後」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電影在接近尾聲的時候,大談善惡,然而其善惡之辯卻完成的極為粗糙,顯得膚淺,不痛不癢。謂善惡之道,則不如《周易》那句話,精粹,鞭辟入裡。在一切塵埃落定時,落魄大叔唐仁對迷惘的秦風說「沒誰會在意真相,人們只願意相信自己希望看到的那個真相」,一句話,點破整部電影的迷津,令人唏噓。此語由唐仁說出,暗含雙關,一指自己常年不回家鄉的真相,二指案件真相。人們過份相信眼見之物,耳聽之言,卻不知眼耳鼻舌身意全是虛,人們憑藉自己的感覺,對這世界評頭論足,劃分善惡,卻不過是畏懼真相,掩蓋真相。如同歷史有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為的歷史,真相,也有本貌和人們簡單明了心中苟同的那個幻相。
    真相能否存在,取決於人們能否接受,看似荒謬,卻被大眾執行。在電影《鐵面特警隊》《刺殺甘迺迪》《聚焦》中也有同樣的表述,人們不願意相信久已習慣並且日常依賴的事物其本質有惡之成份,會是一件壞事,人們畏懼真相,害怕清醒,當失去麻木之後,一切都將天翻地覆,所以人們寧願偽造,臆想出一個可以接受的真相,卻將其本貌嗤之以鼻,逐之遠方,於是,揭發警局罪惡的正義之士亡命天涯,人們也不願相信總統會死於政府手中,大眾對教會的性侵兒童醜聞遮遮掩掩,選擇漠視。喬治奧威爾的反烏托邦小說《1984》中塑造的烏托邦世界即是如此,如果一切可以都修改,又何來真相,所有經過修飾的真相都必將失去原貌。而電影的立意成功之處,便是用懸疑手法表現了雙重真相。
     本片的轉折前的主線索「密室殺人事件」,其懸疑程度也只不過一集《名偵探柯南》的水準。其,懸疑性,是對於麥高芬的簡單合理運用,所以才可以讓偵探牽著觀眾的鼻子走。關於麥高芬。有一例,「蘇格蘭山上的獅子」,例出法國新浪潮之父弗朗索瓦·特呂弗和英國懸疑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的對話錄,希區柯克以此例向特呂弗解釋麥高芬「在英國(英格蘭)的一列火車上面,兩位旅客互相交談。其中一位問:『對不起,先生,請問您在您頭上行李架上的奇怪的包包是什麼東西?』『喔,這個呀,這是一個麥高芬。』『是作什麼用呢?』『目的是為了設陷阱補抓一些蘇格蘭山上的獅子。』『啊??但是蘇格蘭山區沒有獅子呀!』」
      電影反轉前利用的麥高芬即是唐仁從頌帕工坊推出的箱子,由箱子引出逃脫迷失之兇手,失蹤之黃金。在懸疑類作品中有一條可行的定律是未被嚴肅證實的事物都必須存疑。觀眾都跟著主線劇情,一致認為被唐仁運出的箱子裡是黃金,電影設置的麥高芬則巧妙且潛意識中把觀眾對於真相的認知移向別處。然而箱子裡的東西卻是沒有被任何人驗證過的,固應當存疑。秦風,唐仁,由地下停車場找到海鮮市場,由海鮮市場找到廢車廠,由頌帕工坊到警察局,通過資料對比找到頌帕之子丹,而後,幸運咖啡館,丹的朋友思諾,思諾養父李先生,所有的線索漸漸浮出水面。其間偵探秦風所展現的超強的記憶能力和對紊亂繁瑣資料的提取以及整合能力令人嘆為觀止,這種技能在關於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同時也是20世紀偉大的數學家約翰納什的傳記電影《美麗心靈》有詳細的描繪。在線索牽引到思諾和其養父的時候,第一個麥高芬——箱子也被揭露。正如唐仁所說的,警察以為他運出的是黃金,他自己以為運出的是佛像,觀眾也大都認為那裡面是黃金,然而被運出的卻是兇手。在殺人案中,關於唐仁看到的工作間中工作的頌帕(此時已死亡),這種障眼法在大陸懸疑電視劇《少年包青天》「桃源村殺人案」的密室逃脫事件中也有運用。
     在密室殺人案件被秦風破解之後,第一個「真相」則順理成章的擺到了觀眾的面前——思諾養父李先生因從女兒日記中得知女兒被頌帕強暴,而被思諾日記引導生意殺人。在眾人都接受了這個「真相」之後,第二個麥高芬——神秘失蹤的丹卻悄悄浮現。秦風無意中得知頌帕常去一家同性戀酒吧,這個線索指向了頌帕是同性戀的另一個被忽略掉的可能,而此前頌帕與妻子離婚的事實和唐仁順口而出的那句「房間整潔沒異味,不是偽娘就是gay」也開始漸漸把疑問推向了這個可能。由此思諾被強暴而衍生出來的一系列事件都在根源上開始動搖。於是,秦風又重新整合線索,推測出了另一個真相——女孩思諾為了逃脫變態養父的魔掌,利用偽造日記,借養父之手殺了偷偷跟蹤自己的頌帕,而養父也在案件浮出水面以後落網喪命。通過李先生對女兒說出兩句「我愛你」時猙獰的表情以及奇怪的舉止不難推測出他的戀女情結,亦或是「洛麗塔情結」,此心理變態,在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之作《洛麗塔》中有極盡詳細的描寫。至於第二個麥高芬——丹,至尾也沒有明確的交代。給觀眾留下了若有若無的迷團。為什麼思諾利用養父去殺的人是丹的父親頌帕?丹是死是活,死了屍體處理在哪兒,活著又在何方?同性戀父親頌帕是否對兒子存在侵害行為?丹和思諾是什麼關係?丹是否是同性戀?一系列的迷團都被神秘的麥高芬——丹帶到了電影背後。或許至終,想完成一次完美犯罪的「偵探」秦風都沒有發掘到真正的真相。
      哪一個是真相呢?李先生殺死了強暴女兒的頌帕?思諾運用一本日記擺脫了戀女養父的控制?還是思諾與神秘的丹兩情相悅,聯手除去了戀女的李先生和以兒子為同性戀情人的頌帕?都不得而知。人們習以為常的把最後浮現出來的當做真相,以一個無關真假的真相去令自己相信這就是事情的本貌,但是又有多少真相已經被掩蓋在人們的情感之後。人們同情弱小,容易相信偽善,會在眾多真相中選擇一個最容易滿足自己的。丹麥電影《狩獵》,中年離異的男性主人公被五歲女孩誣陷性侵,一時間眾叛親離,為整個小鎮唾棄,甚至在教堂中被驅逐,恰恰如同唐仁所說「人們只願意相信自己希望看到那個真相」。所以,人們願意相信的真相是唐仁在泰國混得風生水起威風八面,女孩思諾遭受了頌帕的侵害而養父為其報仇大快人心。但是,人們不願意相信的真相又是什麼呢?對於一個偵探而言,迫切追求的就是真相,然而不可尋的真相莫過於對其的極大諷刺,在為真相惆悵之時,唐仁口中所謂的眾生的處世哲學不是一種精神快慰,而是真相對世人的無限唏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