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鴿子在樹枝上沈思--A Pigeon Sat on a Branch Reflecting on E

寒枝雀静/鸽子在树上反思存在意义(港)/鸽子在树枝上沉思(台)

7 / 15,097人    101分鐘

導演: 洛伊安德森
編劇: 洛伊安德森
演員: Holger Andersson Nils Westblom Viktor Gyllenberg Lotti Tornro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江南雨

2016-04-26 07:19:42

世界是張拼貼畫,人生亦如是 ——《寒枝雀靜》觀後感



最近一則新聞說是有位老人把十幾萬賣房款撕成碎片,他兒子兒媳花了幾個月拼回了十萬。當然,電影《寒枝雀靜》與此無關,是我把他們硬生生地拉在了一起。導演羅伊安德森就像是那位老者,老者是把實實在在的物質撕成碎片,不知緣由,也許是蔑視,也許是另有隱情,或者乾脆就是一次瘋狂的舉動。羅伊安德森是把世界撕成碎片,包括這老者以及老者的兒子兒媳在內,當然也包括你我。羅伊的碎片化,當是有意圖的,而且這碎片化行動,一撕便是四年,已是場精雕細琢的浩大工程了。
羅伊安德森執導的《寒枝雀靜》是我看過的最費解的一部電影,荒誕離奇,碎片滿天飛,各種鏡像交錯疊加,清湯掛麵,寡言少語,不似昆汀《八惡人》的喋喋不休(當然,昆汀的喋喋不休,你亦是很醉心的),總是長久地陷入靜默狀態。
影片自始至終籠罩著淺灰綠,似乎隔著層膜,不那麼真切,又帶有點壓抑。每個人都表情呆滯麻木,坐著或者站著,一直是同一種表情同一種姿勢,這些人彷彿都只是舞台劇的擺設佈景道具。
看這部電影,真的是費盡心力還不得要領。第一遍看至十五分鐘,稀里糊塗,退回去重看,還是一團亂麻,於是放棄。不甘心,第二次強忍著看至五十五分鐘處,還是休場了。好像是越挫越勇,第三次終於看完,長吁一聲,有了點點眉目。一般看電影我都不看影評,避免先入為主。《寒枝雀靜》卻讓我打破了這一規律,看完後,寫完觀感,還翻了多個影評,再重新完整地看一遍,也算是用心了。
此片如有貫穿始終的話,就是兩個推銷員山姆和喬納森在不同的場景出現,如影隨形,推銷搞笑玩具,從起初的滿滿信心到走向厭倦,終於步履蹣跚,負債纍纍,別人欠他們貨款無法追討,他們又被供應商追債。山姆發脾氣撒手不管了,喬納森獨自一人推銷,在酒館門外徘徊,街邊與人推銷,話說出去,卻稀釋於空氣之中,無人理睬。喬納森愛哭,多愁,敏感。山姆愛發脾氣又不斷地請求喬納森原諒,最終還是決定明天把生意繼續下去。這倆就像《等待戈多》中的戈戈和狄狄,不知道戈多是誰,卻無休止地等待下去。山姆和喬納森,明知道推銷此物已是窮途末路,仍然要走下去,其實並不清楚為何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大概與中國的好死不如賴活的觀念相似吧,亦或者是活著總得要做點什麼吧。
影片中的其他場景就像是碎玻璃片,到處都是,隨意鑲嵌成不同圖案,要怎樣看待,觀者自行看著辦吧。可憐我的單薄的智商,在此處已是難以為繼了。有個軍人裝扮的場景有兩幕,在餐館外張望打電話。在另一處出現時,是在酒館,他說著他的經歷,是一段獨白式的台詞,他要去聽一場桑德貝格少將的演講,等公交車,下雨了,回家拿傘,家中卻無,冒雨繼續等,公交車卻錯過了,趕到演說地,被告知演講取消。這裡似乎有種宿命論,很多時候,無論你多努力多期待想完成一些心願,發現因為這樣那樣的種種千絲萬縷般的狀況,就這樣黯然落幕。
影片中的那些場景都是有來頭的吧,關於查理十二,關於1943,關於智人。由於不太熟知歐洲歷史,看起來暈乎乎的。查理十二帶著軍隊路過咖啡館,趾高氣揚,面對查理十二,各種禮節無比繁瑣周全,即便是在小小的酒館,也不簡略絲毫。與俄國作戰失敗後,再次經過咖啡館,談起這次失敗的戰役,居然連是否雨天都不確定。酒館之外是傷兵羸弱,哭泣聲不斷,國王查理十二,與酒館的其他客人一樣等待如廁,一掃從前的傲驕。影片倒數第三個場景是,那些黑人被鏈子連成一串趕進火爐之中,台詞是英文。我才明白此處與先前的查理十二肯定都與某些歷史事件有關。然而囿於歷史知識之匱乏,只能乖乖地默然。由此感慨,知識是多麼的重要啊!這個巨大的火爐裝著許多喇叭,通過喇叭傳出一些嘈雜的聲音,而那些士兵,面無表情地站著,似乎是醉心於這一切。對面的屋子,著正裝的男人們和女人們,老態龍鐘,走出屋子,觀望著火光衝天的景像,這裡當含有某種深意的。
許多台詞是相同的,在不同場合出現,像「很高興聽到你很快樂」,影片中拿起電話的人,第一句便是如此,這是句禮貌用語,社交化的問候,顯得程序而冰冷,沒有絲毫溫度,這樣的句子適用於任何場合,不分親疏遠近,影片的最後一句台詞是有個人向其他陌生人打招呼「今天又是星期三」,終結於程序。推銷員所住的旅店管理者重複的是「別人明早還要早起工作呢」,推銷員與人推銷時說的「我們想要為人們帶來歡樂」,喬納森最後卻說「你覺得為了一己之快,而去利用別人真的好嗎」,是對自己從事工作的否認。一位老人坐在酒館,懺悔自己的一生:「我意識到我這一輩子很貪婪很吝嗇,我知道這是我不快樂的原因」,卻無人聽他自語。喬納森反覆在聽的一首歌,他不明就裡,就是要聽,忍不住要聽。這首歌的歌詞,值得我們觀看者關註:
我們會在一個小屋裡,
日復一日,平淡度過餘生,
教會我們的孩子,畏懼君王,畏懼神明,
我是說,我們將擁有最好的時代。
死亡,被多次提起,影片開頭的三次與死神相約:第一次是老太太在廚房做飯,老頭子在餐廳因開酒瓶,猝死,不為知曉,此一死亡是在家中。醫院中一老嫗將死未死,手握裝有畢生財物的手袋,兒女前來爭奪,寧死也不放手。這一情景總讓人想起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高老頭死時財產已被女兒刮盡,悽苦無依,此處是老太太手握財富,兒女圍繞床前。另一處死亡是在船上發生,旅行途中,有人剛點好三明治和啤酒,卻猝死了,搶救無效後,人們關注的不是死者,而是死者留下的未動的食物。影片臨近結束許多生命死在封閉的火爐之中。死亡,是那樣的容易,誰也無法預料得到,何處都可是你的臨終之處,或壽終善寢,或天災人禍。難怪喬納森聽歌時哭哭啼啼,不願去見在天堂的父母,是否是對死亡的恐懼。
影片的另一種翻譯《鴿子在樹枝上反思存在主義》,這個標題大概是源自於影片的一個場景,一個小女孩朗誦一首關於鴿子的詩,大意是一隻鴿子停在樹上沉思,沉思沒有錢的問題。影片的最後似乎有鴿子的咕咕聲,站牌下等車的人抬頭張望,音樂響起,影片結束,而我還傻傻地愣著,不知所云。而此刻,世界卻像張拼貼畫,在眼前慢慢展開,而後化成碎片,飄落,每一片都寫著各自的人生,沒有開頭,沒有結尾,人們在站台靜候著。
打賞博主我來評論(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