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拆弹少年(台)/血肉之区
導演: 馬汀贊帝維2016-04-27 00:10:19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近期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地雷區》,一部是《鬼鄉》兩部電影都是描寫二戰的。《地雷區》主戰場是是歐洲,二戰結束後,戰敗被俘的德國少年去充當排除地雷的小白鼠。另外一部是亞洲戰場上,少女被強迫拉到去充當慰安婦。這兩部電影對於淚點低的我來說,看的時候已經車成了淚人。
一部是少年,一部是少女。都是戰爭中無關的人員,確是被戰爭摧毀的一代人。
很多二戰題材的電影,主人公都是反法西斯群體,著力刻畫法西斯的醜陋、兇狠和殘暴。《地雷區》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二戰已經結束。戰爭結束後,遺留在丹麥海岸線的還有200萬枚地雷,在戰爭中被俘虜的德國士兵要去清除這些遺留的地雷。這是一群剛剛成長起來的少年。對於他們來說戰爭一點意思也沒有,他們最迫切是想要回到家裡,跟父母在一起。去成為一個建築工人,建設已經破敗不堪的家園。
電影的場景設置在海邊,少年在蔚藍的海岸邊上匍匐前進的一個一個的排除地雷,不確定下一秒是不是一聲砰,電影的節奏感也被不確定的地雷聲響給帶動的緊張。跟電影場景裡面呈現的出來安靜形成對比。在少年和丹麥軍官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感也在不停的變化,電影中有個幾個非常特別的場景的,在海岸邊上軍官和少年一起踢球;軍官不在將少年居住的地方的門上鎖;德國少年將困在地雷區的女孩救出來;同時一位失去兄弟的德國少年絕望的走向地雷區,用這樣無聲的抗爭,與自己同胞兄弟,與這片不可預見未來的蔚藍色的天融合在一起。
最後僅僅存活下來的4位少年,奔向回家的路上,這位丹麥軍官也完成一場自己對自己的救贖。場景、畫面和演員的演技都是非常值得稱讚。非常的細膩,感人。有時候正視歷史,能夠讓我們對未來看的更真切。
《鬼鄉》這部電影能夠拍出來就是成功的,電影是由7萬多民眾眾籌拍攝出來的,經歷了14年。這樣敏感的題材呈現在電影裡面。這部電影為了呈現在戰爭中被迫害,死在異鄉的人。用兩個主線去表格。一條是倖存老人英熙,一條是少女貞敏;通過通靈少女,將老年英熙跟已經過世的貞敏聯繫起來。
這部電影沒有歇斯底裡的控訴,只是平靜的敘述一個曾將少女的慘痛的遭遇。甚至在角色的安排上也沒有過份的去刻畫日軍,反而設置一個日軍角色因為貞敏長得特別想自己的妹妹,給貞敏逃跑地圖,最後因為不忍殺害這些少女,而被自己的上級開槍殺死,同這些少女們在異鄉被埋葬。
《鬼鄉》這部電影平靜的就像一個少女掩面哭泣一樣,安靜的描述一個永遠都不想被提起的事實,因為這個事實太過疼痛,這些倖存的老人要背負這樣的痛苦一輩子。
遍體鱗傷的身體,被摧殘的靈魂,已經面對可怕的明天。電影沒有強烈刻畫少女遭遇的破壞,只是點到為止。也許正如電影最後描述一樣,我們不是要煽動起仇恨,而是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告知我們不願意在重複經歷這個慘痛的經歷。
最後在一場通靈附體的對話中,英熙老人跟少女貞敏對話說:「我只是身體回來,我的心一直沒有回來。」通靈少女跳起招魂的鬼鄉舞蹈。那些曾經被強行帶走當慰安婦的少女們,化成蝴蝶,回到自己的家鄉。畫面再次回到溫馨的場景中。
是的,如果沒有那場殘酷和殘忍的戰爭,少女和少年們在父母的身邊快樂的成長。
電影雖然青澀,但是足夠的真誠,講述歷史,不是去仇恨,不是去美化、醜化或者帶著目的性的渲染。歷史永遠只是真實在那裡。
《地雷區》和《鬼鄉》兩部電影立意都非常的好。
也足以震撼我們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