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期待看噴人的各位可以歇歇,這次的打字的原因是思考,並非看不慣智障的血灌瞳仁,經歷了許許多多國產片後,我對智障的容忍能力得到了巨大的鍛鍊。
我現在已近雲淡風輕了,畢竟往事如閹,呸,煙。
而且話說回來,這部片子相對那些垃圾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我和西方記者看完都這麼覺得。
國產青春片的熱潮大概是發芽於《那些年》,生長於《致青春》,經過《梔子花開》《匆匆那年》《左耳》《同桌的你》《萬物生長》《畢業那年》《既然青春留不住》《純純欲動》《畢業那年》《我們都是壞孩子》《小時代》《何以笙簫默》等等等等的發育發展,終於由一個體態優美的少女長成了三圍80-80-80的悍婦肥婆。
這過程排名不分先後,因為爛得難分難解。
《那些年》的總體素質還是挺不錯的,九把刀終究是沒受到我天朝上國國情限制,早戀這種禍國殃民的事居然能正大光明的出現在電影裡,簡直是毒害年輕人!有了愛情遮蔽我們這些俗人的眼睛,忽視電影的小小缺點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況且細節還是蠻生活的,雖說我沒在上課打過飛機,但也是聽說並傳播過誰誰誰做過這驚天偉業的故事。
還有,不論是誰,肯定喜歡過一個人的,時間也不會短。
到了趙導,參考了一會,一拍腦袋弄出了部《致青春》。
我覺得整個標題應該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部精神病人的戀愛史》。
編劇同志也是想通過標識化的人物性格和其變態性諷刺現實的,但這種標識化的人物性格並沒有得到整體完美的展現,而是通過爆炸性的吸引人的事件展開,最後我們得到了一出上演在精神病院的神經病戀愛史,在名為懷孕和車禍的煙火中,角色淪為了慘白的人物。
然後最諷刺的是,一群現實中的神經病愛死了這部電影,讓我們這些常人無法理解這片子的高票房。
接著更變態更畸形的中國電影業市場開始推波助瀾,他們發現了一個方便複製的,具有普適性的賺錢門道。
於是像流水線一樣,一部部的青春片上映院線,他們不停的放著煙花——有早戀,懷孕,墮胎,車禍,霸道總裁,同性曖昧各種各樣的樣式。煙花之下的人物更是既定模型,好好學習的乖乖女一,婊性十足的太妹女二,白白淨淨的學霸男一,體育好的混子男二。
人群走進電影院看煙花,被其震撼,覺得自己的青春像煙火和導演親媽一樣炸成一朵花,被自己感動的淚流滿面。
在他們眼裡,青春難道是這些事件的集合,是一件件現實的事?
在我看來,青春更像是一種感覺。
青春更像是模糊名詞構成的印象,也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出來。
《藍色大門》就是這種代表。
構成《藍色大門》故事的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看過許多遍的我現在也沒法把她完整敘述出來,但是她的感覺就在那。
我的青春是普普通通的青春,沒有那些轟轟烈烈的事;我的朋友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沒有像小說里走出來的標準人物。
我想大部份人都是這樣吧。
所以停一下,停下你的智障與意淫。
巴主席告訴我們:青春青春青你媽個逼,才活了幾天就開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