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拆彈少年 Land of Mine

地雷区/拆弹少年(台)/血肉之区

7.8 / 46,152人    100分鐘

導演: 馬汀贊帝維
編劇: 馬汀贊帝維
演員: Roland Moller Louis Hofmann Joel Basman Mikkel Boe Folsgaard Laura Br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aoxinxu釋凡

2016-04-27 10:41:37

仇恨之殤叫納粹孩子像狗般慘死


      沒想到《地雷區》,看似是戰爭寫實片的標題,拍得卻是兒童版《拆彈部隊》。相比那些直面戰場廝殺的二戰題材作品,本片卻用另闢蹊徑的新視角,通過丹麥軍官對戰俘的轉變,反思了戰爭仇恨與人性。故事發生在丹麥沙漠裡,一個排雷小隊,一個丹麥軍官,看押並帶領著一群德國戰俘男孩,在無人的海岸線上,冒著生命危險,排除一顆顆地雷。全片過程非常簡單,卻因為死人太多,有點沉重壓抑。幸虧每次排雷都令人精神緊繃到極限,懸念性十分強。

      寫盡戰爭狀態下人的無奈與殘酷,必然是《地雷區》高明與厲害之處。當目睹一群涉世未深的納粹少年戰俘,還未褪去青澀與稚氣,卻用血肉之軀赤手挖掘數200萬枚殘餘地雷,這些脆弱而廉價的生命像狗一樣紛紛慘死,讓人瞧著恐怖心痛。從事著最危險的工作,進入半封閉的練習環境,遭遇仇恨納粹的士官長,一片沙灘濃縮無辜孩子們的宿命。有人不小心觸碰了一個地雷,雙手被炸得面目全非,慘死在醫院裡的;有人碰到一個連鎖雷,瞬間被炸得屍骨無存的;還有人即將完成任務,卻在卡車上意外爆炸的,那如同地獄般死亡場景,誰能不動容呢?

      雖然遠處的天和海一樣得藍,但渺小的戰俘不僅遭遇拳打腳踢和炸死,他們對話中出現最多句子是「我想回家」,再配著悲傷的配樂,那種難以想像的憂慮與恐懼氛圍,瀰漫著《地雷區》。眾所周知,納粹軍隊在二戰前後都被當作「魔鬼」來看待,丹麥和德國必然有著深仇大恨,所以那群懵懂的少年淪為國家戰爭機器贖罪的犧牲品,在外人看來不足為怪。

      偏偏《地雷區》講述是人性的寬容與陰暗的較量,編導喜歡宣揚正能量光輝,設計了丹麥軍官卡爾這個特殊角色。他起初對孩子們拳腳相加,戰爭的仇恨讓他對戰俘泄憤怒斥,進行報復。,偏偏發現高層並沒有想戰俘輕易離開時,良心開始轉變。從坐下來和孩子們聊天、開玩笑,到沙灘上一起踢足球,都像是亦師亦友的溫情關係,這也為救贖結局埋下了伏筆。關於二戰題材影片眾多,丹麥與德國合拍片《地雷區》的誕生,延續了人性傷痛的主題。納粹德軍可以非人道地去殘殺數百萬猶太平民,盟軍同樣可以毫不猶豫地殘殺投降的敵軍,哪怕正面戰場停了,只要人們心中的炮灰依舊燃燒,卸不下各自的仇恨,不以和善姿態坦誠相待,殺戮與死亡註定難以結束。

       戰爭是因利益而引起,以納粹德軍的失敗終結。歷史上的成王敗寇,都留下一片殘垣斷壁的廢墟,以及家破人亡屍橫遍野的慘狀,包括為盟軍種下了一顆顆仇恨的果實,所不斷報復與殺戮,都是《地雷區》奉獻的反戰沉思。當初,來的時候是一卡車的孩子,最終有機會逃亡回家的只剩下四人。職業軍人良心發現,違背了上頭的軍令,釋放了幾個孩子翻越國境線,排除心底「戰爭」的那顆雷。所以《地雷區》呼籲戰士從戰爭機器中解脫出來,變成一個活生生有人性的「人」了,雖然誰都清楚結尾的救贖,那是編導的刻意為之,卻依舊欣慰。只因人性寬恕在閃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