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聽說《誰的青春不迷茫》要拍成電影,有點兒期待有有點兒迷惑,這本書是小說嗎?青春片氾濫的年代,還缺這麼一部青春片嗎?特別是看著我的學生們埋頭做考卷,可是成績卻忽上忽下;仰頭認真聽課,講過的知識一錯再錯。心情有點灰暗,也有點兒迷茫。我不知道青春,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
寒假看了片花,看了插曲MV,蠻盼望4月22日的到來。可是真正這一天來了的時候,又是備課啊備課,批作業啊批作業,答疑啊答疑,好容易學生「二模」晚上終於是閒了下來,終於走入電影院,圓了一下「青茫夢」。
整場電影,看得心情波瀾起伏,哭了笑,笑了哭,面巾紙擦完眼淚擦鼻涕,手中的酸奶味的聖代快全部融化了才吃光。在大家都說青春片是「懷舊」的時候,其實我說不好到底是不是給我帶回了我的中學時代,雖然劇中的很多情節都似曾相識,但是再把時光推後十年,我的學生們,他們依舊是按照成績排座,依舊是在食堂和操場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初戀的喜悅,因為迎接領導檢查而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依舊是都在努力地學啊學,為了分數而好像並非為了理想。想到這裡,莞爾一笑,想起來那句話:我們的青春,都一樣。
那就說說那些依然讓我怦然心動的剪影吧:
那些校園生活:很多人都抨擊,所謂的青春片,太多雷同的背景設定,成績好的女孩子,成績差的小團體,咆哮著或者溫柔著的老師,考試作弊或者合作作弊,穿白襯衫或者制服校服,以及騎著自行車的放學路上。可這是必須或者說是必然的,有個14屆的孩子畢業之後曾經寫到:「高中的時候,我們都以為到了以後,很多事情不會被我們忘掉。可是你遠遠的望向它,只模糊記得那一刻的確帶著溫馨的芬芳,那些或笑或淚的過往也終於化作一個抽象的名詞:青春。」青春不過如此,也許註定忘卻很多事情,然而心裡總有溫馨的一個角落是屬於那段最燦爛的時光。校園生活,只是那些故事的背景而已,何必錙銖必較?
那些友誼:友誼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曾經質疑,一起吃飯一起跑步一起上廁所,就是友誼嗎?也在失落,那些曾一起畫板報到好晚好晚,一起分吃擔擔麵和牛肉飯的她,如今怎麼就不再聯繫了?看完之後這種糾結逐漸變淡:是不是所謂的好朋友,就是在你以為最壓力崩潰、但事實上最無憂無慮的時光里,恰巧碰上的一個如同影子一樣的自己?或者是,她也許還是那個你想做但是卻不敢做的自己。而那段彼此陪伴的日子,牽著的手,亂出的主意,莞爾的偷笑,已經為友誼做出了最精準的註腳,無需其他。若能一起並肩走過更多的日子,固然是好的;可是即使兩個人天各一方,想到還曾經有過那樣的回憶,也足以竊竊地欣喜了。
那些愛情:很欣賞「青茫」編劇的一句話,這部劇,寫的是愛,而不是愛情。有一次講課的時候,一個平時悶悶的、壯壯的男孩子舉手問我,老師,什麼是「人生觀價值觀」?我一愣,呵呵,這個解釋要有多麼複雜。理想固然要有,準則固然要有,追求固然要有,還應有的,是愛吧。那種懵懵懂懂的陪伴,那種很單純的欣賞,那種因為有個人存在而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的願望,那種願意彼此一起成長成更優秀的人的渴望,也許那不是對一直一直向前走最後獲得一直證書的期待,只是感激在最好的時光,遇到你,然後就開始珍惜,一起成長。
那些父母:前幾日看到一篇影評,說一個電影人在每次出演之前都會給自己的角色列一篇小傳,比如他出生在哪裡,家庭是怎麼樣的,還有他的成長經歷。所以這部電影很多的家庭戲份,我覺得相對來說就更加必要的,——青春不只有愛情,還有家啊!姐弟之間的吵鬧和談心讓我很羨慕,父母和孩子聊天時候雙方的談話方式非常真實,父母對孩子的理想的呵護和趨於現實的妥協。當了父母,很多時候在孩子面前,何嘗不是在表演,希望讓他們看到更好的自己,也看到更好的世界。至於說高翔背景的設定,母親早逝,父親服刑,家裡還有一個眼瞎的爺爺,很多人評論不真實,說這個人太「典型」,我只能說「呵呵」,原來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有一天我和某班主任聊天,聊到他們班這個那個問題學生,他們的家庭情況,每個都比高翔複雜多了。
關於老師:很多人都說青春片裡的老師很極端,要嘛是只知道迎合學校的大反派,要嘛是善良溫柔的小兔子。可是這部電影,終於讓我看到了一點「立體化」。老師在上級領導檢查的時候,用點頭和皺眉暗示學生回答「我們美術音樂課都上,我們不延長自習」,之後老師在批評高翔的時候又特別難過地喊出來:「我佔用你們的音樂課上課、延長自習講題,我為的是什麼?我能多得100塊錢嗎?」大家都笑了,笑老師的猥瑣和矯情,我卻沉默了:太多的社會負面評價,已經把老師的所有作為貼上了「功力化」的標籤,可是,只有走入這行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也並非我們願意做的,我們對學生的不仁慈,其實不正是因為我們想讓他們能走到一個更高的平台,擁有更精彩的人生嗎?頒獎典禮後,天驕逃跑,老師追了又追,也許大家覺得老師「世俗」,但是老師心裡的擔心是否有人讀到,青春期的女孩,可以為了所謂的「正義」就輕易放棄省三好學生的加分20分,可是老師才是在她身後替她忐忑替她保駕護航,他生怕女孩有朝一日,會後悔啊。所以,當他知道再也攔不住的時候,他輕輕地說了一句:「注意安全。」他說完的那一刻,坐在我旁邊的另一個老師輕嘆:「我猜到是這句了。」
關於兩個「最」:最淚點——田甜剪頭髮的時候,堅定而甜蜜的樣子;歐小洋自己對著鏡子剪頭髮,默默反抗。最敗筆——高翔的那群朋友,感覺有點兒「臉譜化」了,即便是所謂的「底層」百姓,其實穿著也未必那麼「特別」,他們並非都穿著暴露或誇張,他們也好像很多時候不會那麼激動;還有就是栽贓高翔偷手錶的那段,如果只是為了揭示高翔的身世,未必非要這樣的方式,他們是高中生,不是小孩子了。
最後,說說青春最重要的組成部份:夢想。有人說若是這部電影定格在林天嬌在電台唱完「hey,jude」就結束,該多好。可我說,如果那樣,那這部電影也許就是「關於愛情」而非「關於理想」,更不是「關於青春」了。我喜歡看到天驕終於堅持了自己的夢想,林子涵也證明了自己,婚禮上老師笑得喜氣洋洋,同性戀的同學勇敢出櫃,修車行的生意做的非常高大上。雖然每個鏡頭都是一閃而過,可是,我看到了:希望。
今天,距離高考40天。我的孩子們依舊在安靜地答題,休息的間隙依舊在走廊里閒聊,我一路走到頂樓監考,有學生主動迎上來對答案,選擇題錯了一個的很難過說好多同學都全對了,另一個錯了三個選擇題的大男生卻得意洋洋說自己進步了。從熱熱鬧鬧的孩子們中間穿過,我覺得好像這個春天他們又開始長個子了,這樣的日子,讓我覺得踏實和幸福。
孩子們,就堅定而勇敢地繼續向前走吧,誰的青春不迷茫;可是請堅信,走過迷茫,就可以擁抱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