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莉莉醬 並沒有

2016-04-29 13:56:18

歡歡喜喜過個節:獻給媽媽們的開心一刻


歡歡喜喜過個節:獻給媽媽們的開心一刻


節日院線的電影一般都很有砸錢來賺錢的誠意,儘管很多時候都是叫座不叫好,畢竟並不是每一年聖誕節都有柯蒂斯老爺子一樣的大牌編劇想轉行當導演。然而,很多導演明顯不會擔心被罵平庸或拙劣,只要觀眾在罵人的同時把鈔票砸過來就好。

上了點歲數的蓋瑞•馬歇爾就是這種「逢年過節送禮上門」的春晚型導演,從《情人節》(2010)到《新年前夜》(2011)再到《母親節》(2016),每一部都逃不脫這樣的評語:大牌雲集,惡俗至極。就算有詹尼佛•安妮斯頓和茱莉亞•羅伯茨兩大國民高好感母親型女星助陣,也沒有阻止《母親節》這部取材丶選角丶敘事都強烈討喜的節日大片的IMDB評分一路跌下5.5。

然而,儘管在影評界不佔優勢,「大俗」並不意味著就是「爛片」。膚淺到完全不用事後思考的電影同樣也能做到「好看」,只要你有天時地利人和。想想在母親節的週六,數不清的媽媽拿著節日電影券或是丈夫孩子買的電影票走進電影院,放下家務事端起爆米花,和其他母親一起看螢幕上的耀眼女星扮演著美化後的自己的生活,然後在身份和事件的共鳴中放聲大笑或掉幾滴含辛茹苦的淚——這樣的禮物難道不比一把三天後枯萎還要自己來收拾殘局的康乃馨實際多了麽?

作為一部「歡天喜地過大節」的群像戲,七八個故事線十幾張明星臉也是必備要素。剛剛離婚帶著兩個兒子的單身母親不得不面對即將和身材火辣的脫衣舞孃再婚的前夫和急切地想在兩個孩子身上體驗母親感覺的熱情到讓人恨不起來的情敵,而剛剛喪偶的退役海軍現任健身教練父親即將和兩個女兒迎來妻子離世後的第一個母親節。另一邊,德州大妞和印度友人結婚生了個混血寶貝兒,二妞則和自己的同性伴侶領養了一個金毛兒子,姐妹倆不得不通過Skype向堅定的封建種族主義美國派父母隱瞞一切,卻在母親節當天收到了親媽來訪的驚喜。再換個場域,喜歡孩子的未婚媽媽有個深情又上進的男友,卻因為自己被母親遺棄的孤兒身世遲遲不敢答應男友的求婚。直到她的母親丶事業成功的萬人迷電視主持人來她的城市做節目,才下定決心去見親媽……故事裡大概出場了十幾位母親,一切都從母親的角色出發,只討論這一個議題。想看單身媽媽和單身爸爸談戀愛?劇情已經做好一切鋪墊,展開大概要等到重陽節吧。

影片中處處穿插的笑點和喜劇性高潮讓觀眾們從輕笑到大笑再到哄堂大笑,帶出一種輕巧的輕喜劇節奏。溫情敘事自然不少,但絕對不會讓你憂鬱得吃不下爆米花和起士棒。一些笑點或許涉及性別問題和種族問題,但你知道這是一個玩笑。正如影片中穿著莎莉住在LA的開放派印度母親所言,「我沒聽懂你的笑話。但我知道這笑話是種族歧視,而且很有趣!」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讓你能放鬆身心的舒服片子。畫面沒有瑕疵,節奏偶爾跑偏但可以理解,畢竟要在100分鐘裡講完七八個故事還要討好各種群體比做一台春晚還難,也難怪看完試映出來的老太太半猶豫地跟閨蜜講,「我挺喜歡看好幾個故事一起講的,但這是不是有點多了?」片中台詞不乏機鋒,但都是恰到好處的小聰明。至於暗示丶隱喻和意義,你就別硬要從蕾絲邊母親精心打造的子宮花車上引申到什麽生殖崇拜理論了。

「把低俗當做有趣」是大眾的權利,如果你在觀影時真心笑過,請不要吝嗇地給這部電影好評,更何況和世界上某些地區拍出來的一個故事都講不清楚的節日大片相比,《母親節》至少盡心盡力地給你講了七八個故事。如果你笑不出來或是半途睡著,只能說明這真的不是屬於你的電影,又或者,你應該去一家爆米花更好吃的電影院。

最後提一句,這部電影並不適用於所有美國地區之外的母親,一些情節可能會多少冒犯到保守的母親們。當然,如果你想在母親節這天跟親愛的媽媽出櫃,或是交待自己找了個非洲友人男朋友的事實,又或是在領證之前給你媽帶了個孫子回家,這部電影或許會祝你一臂之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