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 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美国队长3/美国队长3:内战/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港/台)

7.8 / 850,931人    147分鐘

導演: 安東尼羅索 喬羅素
編劇: 克里斯多佛馬庫斯
演員: 克里斯伊凡 小勞勃道尼 史嘉蕾喬韓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逆行遊俠

2016-04-30 07:38:11

《美隊3》提前觀影報告 | 看羅素兄弟如何教扎克·施耐德做人


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論戲書影(PictureWriter)



似乎上了今日看點,然後底下許多兔崽子說我水軍。不瞞你說,老子還真是水軍,特別專業的那種,真的。好多片兒我都給他們寫過水文,比如《卡薩布蘭卡》、《情梟的黎明》、《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什麼的,誇得天花亂墜的,不信你可以去找找。這回給美隊3寫水文,迪士尼給我開了五張七百萬的支票呢,你看多來錢。我建議大家找找門路,都來摻和一下這個營生。

至於說我捧漫威踩DC的。你們這幫缺心眼兒的把腦子搖晃清楚了。我作為一美漫迷,DC漫威不分家這種常識不用你來告訴。我愛DC也愛漫威,這篇文章里,你可以說我捧漫威,但我踩的是扎克施耐德。我就是扎克一生黑,怎地?

下面是正文

——————————————————————————————————

真不是吹,《美國隊長3:內戰》(下文簡稱《內戰》)實在太優秀了,可以說一掃《復仇者2:奧創紀元》的陰霾。我甚至能預見到他將在五月稱霸全球市場的瘋狂情景。

美隊系列起初作為一粒炮灰鋪墊復聯,平庸的第一部迅速被人遺忘,唯有幾個與後面劇情關聯的彩蛋被觀眾們記住了。但喬·羅素和安東尼·羅素讓這個系列煥發出新的生機。從《美國隊長2》開始,它便成為至今漫威電影宇宙中最好的單人系列。《蟻人》和《星際異攻隊》只拍了一部,還需觀察;鋼鐵人系列有個好開頭,但二三部都顯得比較洩氣;《雷神》則從來就沒硬起來過;綠巨人也遲遲不能重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內戰》甚至拍得比第二部還好。它不光在數量上領先自己的戰友們,在整體質量上也比其他人高出了一大截。羅素兄弟用電影品質說話,讓這位拿著盾牌的二戰士兵史蒂夫·羅傑斯,戲裡戲外均成為了復仇者體系中名副其實的領袖。




由於和《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的上映日期接近,又同是超級英雄漫畫改編電影,更是DC與漫威兩個死對頭今年的拳頭產品,許多人不免要拿兩者對比一番。《正義黎明》擔負著打開DC電影宇宙的重任,《內戰》則是在總結漫威宇宙第二階段的同時,須為第三階段《復仇者3:無限戰爭》做鋪墊,有著非常關鍵的承前啟後之用。

然而,《正義黎明》用151分鐘講不好四個人的故事(蝙蝠俠,超人,神奇女俠,盧瑟),《內戰》卻用147分鐘講好了六個人的故事(美隊,冬兵,鐵人,澤莫,蜘蛛人,黑豹,影片對其餘角色沒有敘事要求)。孰優孰劣,高下立判。顯然,羅素兄弟成功保持了《美國隊長2》的優良傳統,將《內戰》打造得趨近完美,好好教扎克·施耐德做了回人。

作為老爺粉,我說出以下語句真的很心痛,但不得不承認:《正義黎明》只貢獻出了一個神奇女俠,年邁的韋恩老爺和滿面愁容的克拉克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哥倆才應該是影片著重刻畫的對象。也許普通觀眾群中,藉著《正義黎明》的福氣,蝙蝠俠和超人吸粉失敗是命中注定的了。但這邊廂,《內戰》卻不僅繼續豐滿美國隊長的角色內容,令其變得真正躍然於螢幕,同時還會令蜘蛛人彼得·帕克和蟻人斯科特·朗(再次)火遍全年——他倆是配角群體中最亮眼的存在。

再多說兩句,因為實在一提他就來氣。扎克·施耐德的失敗之處在於,他不肯讓超級英雄老老實實走路。他的故事架子端的太高,又迷戀用陰沉的手法表達複雜的寓意,還不會塑造生動的角色,於是這一切除了令人厭惡外別無它用。他太過痴迷儀式感了,鏡頭中的角色猶如一尊尊筋肉壯實的塑像,試想,擺出一個個人形雕塑來拍戲看起來會是什麼模樣?故事被講的有形無神,再還原漫畫有什麼用?別忘了,你不是在拍《天國降臨》,哪怕是《天國降臨》,為了中和過於神化英雄而造成與讀者的距離感,選取的也是一個凡人的視角。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過的。不管拍什麼題材,首先得是電影,其次才是漫畫電影,這個道理扎克·施耐德始終就是不懂。



不要看不起俗套的好萊塢流水線,在有些方面,用好它就是品質成功的保證。對商業娛樂類型片來講,絕大多數時候,不肯屈尊進入流水線的後果,就是被市場唾棄,除非你是天才,而扎克顯然不是。在這邊衝你招手的羅素兄弟則不然,他們欣然接受漫威影業的一切掣肘,並努力在既有框架內玩出花兒來。誰都看得出來,《內戰》仍舊是一部非常商業化,非常好萊塢的流水線產品,大綱和套路都跟漫威之前的電影沒什麼分別,只在一些小地方加入了自己的特色而已。然而也就是這樣的產品,正能代表流水線工業的最高水平。

【《美隊2》的繼承和發揚】

《美國隊長2》一度被公認為漫威電影宇宙最好的作品之一——而這樣的作品不超過三部。其濃烈的諜戰風格,寫實的鏡頭感,快速剪輯造就的狠辣打鬥,無不叫人拍手稱快。來到《內戰》,這種風格被很好地繼承了下來。之前我還在擔心,有了紫薯俠(幻視)、紅女巫等這些魔法系的英雄加入,影片的動作風格會否變成第二個《復仇者2》,現在看來大可放心。首先,留給這些配角的動作描寫都不長,其次,他們不構成動作設計的主體,最多是用來錦上添花的點綴。在《內戰》中,我們看到的仍是史蒂夫與巴基所代表的寫實派戰鬥——凌厲剛猛,聲勢雷霆。在二位猛男的尖狠拳風下,《內戰》的近身格鬥戲無疑是在模仿繼承《神鬼認證》之遺風,黑寡婦似乎都在這樣的影響下,使自己的體術更加賞心悅目了。

此外,影片運用各種視聽語言,試圖塑造一個自己的獨特語境。可以說,無論最終效果怎樣,這種嘗試是非常值得讚賞的。電影在每次轉場的時候,都用大號白色字體標出時間或地點,1991、奈及利亞、布魯克林、羅馬尼亞、皇后區等關鍵詞悉數出現,恰恰是這些小手段的安插,足夠讓電影生出一股濃厚的上世紀諜戰特工劇的氣氛,張揚而又復古,實在討喜。另一方面,畢竟是超級英雄電影,科幻成份也不能少。在電影開頭美隊帶著小夥伴追捕叉骨的戲碼里,如獵鷹的「紅翼」等各種高科技小玩意兒的運用,就能讓人嗅出一些《007》和《不可能的任務》的極客味兒來。由此看來,《內戰》在撥開漫畫改編的成份之後,還可看做是對間諜特工片的一次大雜燴。



【環環相扣的敘事】

在《美隊2》里,神盾局在延綿無盡的情報戰與反情報戰中,被九頭蛇所顛覆。尼克·弗瑞所領導的這隻國際性特工機構,其權威和勢力已大不如前,自然也就無法再有效指導復仇者們了。上一部結尾,冬兵的過去和未來也給故事留下了很多線頭。而在政府眼裡,復仇者頓時被當成了一群放養的孩子。以致於之後《復仇者2:奧創紀元》的索科維亞戰役,直接成為了本部作品的導火索。既然《內戰》是用來承前啟後的,這些線頭自然要收歸於此,同時又要埋出新的引線。這兩點,影片都做的極為成功。

電影從1991年冬兵的一段歷史講起,埋了第一個雷,隨後按照好萊塢類型片的創作套路,毫不拖泥帶水的將時空拉回現在,先用一場刺激的戰鬥幫助觀眾打開感官,隨後便開始不斷埋雷。開頭美隊、獵鷹、紅女巫和黑寡婦在奈及利亞追捕叉骨的這場戲,運鏡流暢,剪輯犀利,調度巧妙,與《正義黎明》的動作戲調度水平簡直是雲泥之別。但相比後面的機場大戰,這場戲的調度和場面設計又著實不算什麼了。當然,漫威很良心,幾場關鍵的戰鬥都發生在白天,或者室內光源充足的地方。



《內戰》的核心衝突在於政府與超級英雄之間的關係上。一方是想吸取曾經紐約大戰、華盛頓大戰和索科維亞大戰的教訓,上繳武器,減少無辜平民的傷亡機率,成為政府收編人員,並扭轉民眾對復仇者們的負面輿論。一方則是對政府的信任危機,公民的自由意識,從而不願服從註冊法案。其實這些事情之所以如此激烈地發生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神盾局的覆滅。影片通過內在的敘事邏輯和感情發展將兩個陣營的對立心態烘托的比較生動。方法就是突出體現超級英雄的三大心理病:感情脆弱(換妻如換衣)、缺乏耐心(不打不相識)和極度缺乏安全感(絕不輕易繳械)。

影片的前半段,基本遵循著漫畫原著的故事,只是其中有些角色換成了電影宇宙中現有的而已。開場與叉骨相會奈及利亞,拍的其實就是漫畫開篇的嚴重事故。緊接著,奈及利亞事故不僅引出了超級英雄註冊法案——影片中叫《索科維亞協議》——還引出了瓦坎達王國,瓦坎達王國意味著誰會出現大家也都知道。當通過幾場爭論戲的鋪墊,讓托尼·史塔克與史蒂夫·羅傑斯的矛盾達到一定程度後,影片適時添加感情因素,用一次葬禮,一段致辭,一場談心,深化雙方矛盾的合理性。這前半段的大部份文戲,都是在為主題「內戰」服務,羅素兄弟嫻熟地利用交叉蒙太奇,不遺餘力地揭示鋼鐵人與美隊兩個人各自選擇陣營的理由,並為這種理由提供源源不斷的動機。而隨後的那次恐怖襲擊,不僅是為了讓美隊與冬兵相遇,讓黑豹有上台的理由,重要的是標誌著復仇者的正式決裂。也就是說,好戲從此開始。



這種直線式加放射式的劇情鋪陳,再敘事上層層遞進,觀眾被牢牢固定在影院座位上,充分代入進影片緊湊的故事,同時不斷期待接下來的劇情發展。所以,在《內戰》中,文戲編排合理,環環相扣,武戲也不是為了打而打,都對推動劇情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總之,每場戲拍得都非常直接乾脆,一點兒不拐彎抹角。每次轉場,每個情節點都互為因果,各種小事件均遙相呼應,無論是新角色的登場,還是新衝突的形成,亦或是轉場的時機,都顯得流暢無比,沒有一絲突兀感。最後在大結構下,結尾對開篇又進行了有力的揭示,一切鋪墊都沒有浪費,一切衝突也就都有理有據。在收線之後又埋新線,驚險不斷的同時,兩三條故事線也都馬不停蹄地交錯前行。幾處情節點的小轉折做的也很微妙,懸疑性很足。

【新老角色齊放光】

難能可貴的是,作為群戲電影,《內戰》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大標題叫《美國隊長》。或許影片最終呈現的故事稍稍有些碎片化,但我們能輕易地看出,本片敘事的側重點仍舊是史蒂夫·羅傑斯,這位高齡的二戰老兵。創作者用大量筆墨繼續書寫美國隊長的情感歷程,在他的人生長河中,有過太多無奈而苦悶的經歷,因此像佩吉·卡特和莎朗·卡特這樣的重要人物,本片仍舊非常有必要出現。除此之外,冬兵作為連接上一部的重要線索,是本片後半段敘事的源動力。在《內戰》中,最重要的高潮危機因他而起,而解決方式卻不能缺少美國隊長的參與。通過鋪墊感情、並讓矛盾點都集中在美隊身上等手法,羅素兄弟並沒有讓《美國隊長3:內戰》失去該有的重心。美國隊長仍然是當之無愧的主角,而非各路英雄中的一員。

話說回來,畢竟是群戲,讓其他人都打醬油也不是個事,因此在鞏固美隊的位置的同時,也給予了其他角色適當的深度。比如紅女巫與紫薯俠的對手戲,黑寡婦在兩方陣營中調和化解的戲碼,以及戰爭機器的一次重要變故給鋼鐵人造成的影響。作為美國隊長的對立面,鋼鐵人是僅次於他戲份的重要角色,比冬兵還要多。羅素兄弟利用好了小羅伯特與漫威之間的討價還價,將托尼·史塔克脆弱、固執的一面充分放大,於是他的性格從《鋼鐵人3》中被延續下來,也就又給故事的外部衝突增加了一層合理性。最終,影片通過敘述性詭計和對鋼鐵人的深入挖掘,在結尾處實現驚雷一爆。



當然,也得益於漫威電影宇宙之前的成功,許多超級英雄僅通過寥寥幾句精準的對白,就能讓觀眾接受額外的資訊量,也就讓故事顯得更加豐滿立體。比如蟻人和獵鷹初次見面,還會寒暄在《蟻人》中交過手的往事。國務卿羅斯甫一登場,你就知道他為何極力推進《索科維亞協議》,實乃因自己曾經在《無敵浩克》中深受綠巨人所害。鷹眼被別人調侃老婆孩子的言語,相信看過《復仇者2》的人也都能會心一笑。這些巧妙精準的安插,從大的方向上讓漫威宇宙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作為復仇者方的新角色,黑豹與蜘蛛人都能憑藉這部電影聚攏人氣。黑豹走的是深沉儒雅路線,又沒有賣萌,又不夠搞笑,也不算最帥,可能不會太招觀眾眼緣,但他的性格轉變是非常令人動容的,同時也是影片的一條極富寓意的暗線。蜘蛛人這次就牛大發了,不僅單獨給他安排了一場時間不短的文戲(關鍵這場戲還拍得非常有趣),同時也讓他在機場大戰中大放光彩。當然,我們的嘴炮蜘蛛人出場後自然負責搞笑任務,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蜘蛛彼得·帕克出場前,負責逗哏的是紫薯俠(幻視)!並且包袱抖的相當不錯!



然而,最令人驚喜的還是我們的老面孔斯科特·朗。作為游離於影片敘事之外的客串角色,他在機場大戰時險些搶盡眾新老角色的風頭,不僅以蟻人身份為漢克·皮姆代言之外,還令人震驚地展示了漫畫裡自己的另一個絕招,真是力拔山兮氣蓋世了。

美隊這次與鋼鐵人對立,自然得有個真正的反派來托底。於是我們的兔牙野心家——澤莫男爵便粉墨登場。這回《內戰》裡的澤莫男爵來自索科維亞特種部隊,是整個故事中真正的復仇者,他有著從仇恨之上建立的野心,並不惜一切代價想要瓦解復仇者聯盟。不過這次故事塞得比較滿,澤莫男爵由始至終算一個幕後黑手的身份,並沒有發什麼大招。影片意在通過澤莫和黑豹的視角,探討超級英雄所帶來的絕對正義會否讓世界長期處於危機中?正如紫薯俠所說,能力帶來衝突,衝突帶來災難。許多衝突和反派往往是因為復仇者聯盟的存在才出現的。不過影片並沒有過度拘泥於這個主題,觀眾不會因此而讓腦迴路糾結。歸根結底,《內戰》是一部標準的娛樂大片,嚴肅主題只是為影片添加一點兒恰到好處的深度罷了。



【少不了各種彩蛋】

當然,按照漫威的尿性,片子裡少不了各式各樣的彩蛋。斯坦·李肯定不會放觀眾鴿子,依然在影片中準時現身逗大家一樂。鋼鐵人遇到了一個在索科維亞失去兒子的母親,那個孩子的姓名也值得推敲一番。

而我認為最有意思的彩蛋,出自機場大戰的蜘蛛人,他在戰鬥中居然致敬了一部電影(防劇透,不說片名)!在對付蟻人的時候,我們的小蟲脫口而出一部電影的名字,還詢問大家知不知道,他表示要利用這部電影裡開頭的一個橋段擊敗蟻人,最後果然成功了。關鍵是,蜘蛛人致敬的這部電影,是迪斯尼旗下的(某個收購公司),再聯想到漫威也是迪斯尼旗下的(收購公司),好像不同位面的宇宙冥冥中產生了點交集,真是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

其實,像黑豹、蜘蛛人、澤莫男爵這種新角色,一出場就渾身都是彩蛋,許多台詞都可查到出處。除此之外,《內戰》里他們都打了漂亮的一仗(蜘蛛人出場這幾分鐘比索尼的《驚奇蜘蛛人》要有趣得多),開了個好頭,想必已經是漫威電影宇宙開疆拓土的生力軍了。新角色良好的表現自然吊足觀眾胃口,期待他們後幾年的個人電影。



這次雷神和綠胖沒有出現。如果雷神出現的話,會是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與丹尼爾·布魯赫繼《極速風流》後第二次出現在同一部影片中。

影片慣倒在片尾藝術字幕結束時,以及滾動字幕結束後各有一個彩蛋。兩部彩蛋的指向分別是《黑豹》和《蜘蛛人》,尤其是第二個彩蛋,預示著可愛的小蟲又要重啟了!影廳當時爆發出一陣歡呼,衷心希望這次重啟不要拍得像索尼之前似的那麼爛。

某種層面上,這部電影具有些微的開拓性,對同類題材是一種典範和激勵,雖然步幅不大,不過挺有效。作為漫畫改編電影,它處理群戲的能力值得學習,同時,通過各項娛樂元素和藝術元素的契合,影片在輕浮和沉悶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

《美國隊長3:內戰》就像一個豪華套餐,嚴格來講屬垃圾食品,但能讓你吃得大快朵頤,並輕易就能調動你的所有味蕾。通過對敘事重心的把控,對各種新老角色的適當塑造,以及對彩蛋的有趣引用,它將故事講得圓滑透徹,不露破綻,且有讓觀眾回味的餘地。影片通過出色的節奏感,及有序的結構脈絡,營造出了符合觀眾預期的故事氛圍,並令劇情推進得緊湊而有效。它自然不如藝術電影那樣富有哲理性,但其對類型片敘事法則和技巧的成功運用,值得我們反覆玩味。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哪怕在套路中做到極致,影片的質量也會一樣傑出。哪怕是俗不可耐的流水線產品,也要炮製得即好看又好玩。

如果喜歡我的文字,請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