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聽雨
2016-05-01 10:23:55
西化的中國故事
這部影片是一部西方式拍攝手法的中國故事,以西方式的視角去演繹一個皇帝可以說是傳奇的生平,對於當時開放初期的中國電影來說是個很好的教學例子。從電影中,你可以看到敘事結構的新穎,劇情的推進手法的不同,甚至細緻到了佈景色彩的暗喻。不同於中國被集體主義裹挾的價值觀,西方電影還是喜歡從人性角度去探求一個人,即便他是經歷多次跌宕起伏的末代皇帝,一個人的好與壞不是絕對的,一定是有其複雜的人性鬥爭的。所以說,很多時候很多電影所體現出來的尖銳面不是說他有怎麼明顯的抨擊和批評,是他把人性完全曝光出來了,這種衝擊和震撼相比於直白的批評要大很多。所以說,這部電影更符合西方人的審美特點,有他們認為的中國元素,戲曲,歷史,性,背叛,改造,文革的「紅綠錯亂」。但坦率來講這部電影只是一部披著中國皮的外國電影,西方觀眾以為她很中國因為那個年代的中國電影相比之下還更加貧瘠缺少傳統元素,而是在剛剛擺脫千篇一律的意識形態宣傳下的謹慎。時過境遷之後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部電影更像是西方的戲劇或者說舞台劇的表現形式,更加迎合西方人的審美風格,加上那個年代中國電影的荒蕪,所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實影片裡真正缺少的還是能夠觸及北京文化和滿族文化靈魂的東西,那種地域味道,而不只是考究的服裝,儀式和佈景,這一點的確是西方導演在那個年代所難以駕馭的,而我們的導演迫於現實政治環境又不願意輕易觸碰的東西或者即使是觸碰了也播不出來的東西,在商業化的大潮下,逐漸式微了。時至今日,這部影片仍是代表中國元素的影片,在感慨這部影片在那時給我們帶來的許多可以學習的部份之後,還是有一點小小的悲哀,因為他不是中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