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 17:41:02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禁止18歲以下人士觀看的影片,但片中的女主角遇害時, 只有16歲。
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看到了「真人真事改編」這幾個字,好奇的我在網頁上搜尋了一下,當見到真實事件中遇害少女的相片時,我才驚覺原來當年自己有留意過這則新聞。記得當初看到滿屏儘是由令人感到悚然的文字與充滿血腥的圖片堆砌而成的新聞報導時,心情由震驚,到恐懼,最後是感到哀憐。猶記得當時有報章甚至寫著「世風日下,少女愛慕虛榮淪落到做援交,最終遇到變態嫖客被殘忍殺害」。後來一篇篇地看後續報導,卻發現整件事並非「愛慕虛榮」這個就能簡單形容。
無論少女當時的職業是多麼的為尋常人所忌諱,為正派人士所不齒。無可否認的是,她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曾經在這個世界上留下自己存活過的痕跡。她的一生,不應該僅僅定格於獵奇的文字之中。
當成年人世界為了賺取利益而用盡譁眾取寵以博眼球的字眼去連篇累牘渲染命案的血腥恐怖,而忘記去尊重一個逝去的年輕生命時,就請不要以道德判官的身份去肆意指責一個懵懂少女為了擺脫窘困生活,為了得到自己喜愛的東西而出賣肉體。
「我唔系想知道你點樣殺人,我淨系想知道點解呢件事會發生。」
影片沿著怪叔叔臧sir的近乎執迷的追尋腳步,以斷續出現的閃回的形式,猶如你記起人生中的某一個時段,某一件事般,講述著佳梅生前的點滴。她涉世未深的白日夢,她在校園生活中的侷促不安,她對金錢的渴望,她在被窮苦壓抑得只剩下怨氣與吵鬧的家中的自我封閉,她與親生父親交流時乖巧而帶著撒嬌的語氣,她光著腳奔跑在街頭拉業務的努力,她明白自己不過是他人玩物時,獨自坐在街角時自嘲的笑容與滿眶絕望的淚水。令你覺得這個女孩子是如此的真實,她就像你身邊一個人認識的人,你的朋友,你的親人,甚至乎是你自己。想做模特,想有漂亮的耳環,不過是想有人關注自己;想有錢,不過是想不致於活得那麼卑微;想有一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不過是想感受到陽光,讓人生處境不致於那麼黯淡無光,讓別人看得到自己,讓自己不再孤單無助。
覺得佳梅是一個倔強而不願服輸的女孩子,當受到責難時,眼中充滿委屈與不甘,卻拼命忍著淚水,不願在人前流淚。這樣的女孩子,卻是最天真的,天真的只要別人一句類似關懷憐惜的話, 就會以為自己找到幸福;又是脆弱的,一旦發現自己一直努力卻一無所有時,就會陷入深入骨髓的絕望,不再相信會有希望。
當生活逼著她直面現實的虛偽,涼薄,冷漠,自私,貪婪時,衣著得體的她畫著精緻的妝容,卻發現身邊空無一人。孤獨猶如詛咒般,任她百般努力,也無法逃脫。
「凡神所造的都是好的,若感謝著接受,就沒有一樣是可棄的。」然而佳梅所遭遇的一切,任誰也無法感恩地接受,所以她哀求道:「我想死,我好想死」以救贖自己。當她執意拉起聰的雙手緊箍著自己的脖子,求他不要讓自己再活下去時,一端的鏡頭是九龍塘陰暗破陋的板間房中, 佳梅痛苦而殘存的喘氣聲,另一端的鏡頭中,當年的她一身白衣,在光線明亮的陽台上歡笑著唱著那首猶如她人生讖言的歌。當唱到「讓失去的感覺,又進入我軀體,再干半杯尋找童話國」時,佳梅流著淚,帶著解脫般的微笑,離開了這個世界。然後緊接著的鏡頭,是當日陽光燦爛,佳梅笑著跑向家人面前,無論是誰都會憧憬著一個美好幸福的將來啊,但命運最終卻是孤獨無助的她死於這個繁華鬧市的陰暗一隅。這一刻,我才驚覺這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心痛得淚流滿面。
丁子聰是這單命案的殺人犯,他的行兇手法以「殺人狂魔」來形容都不足為過。但影片中的臧sir卻依然很關心他,交談中並沒有半點厭惡與憎恨,聰也是一個人, 有他想要得到的愛人, 想有一個溫暖的家,心中有一直牽掛與尊重的媽媽,有對疏忽間接害死媽媽的父親的怨恨,卻又仍然記掛著他,當他強迫自己冷靜地將整個分屍棄屍過程清晰地講出來,當他提及到自己提著裝著佳梅的頭坐巴士時,眼神由空洞轉變為悲傷,以致於流下了眼淚,你是無法恨他起來的。 當他講述到發現自己殺多一條生命時,心理頃刻崩潰了。 此刻你會發現,他也是那般絕望無助,並不是「殺人兇手」這四個字就能代表他的一生。
很感激翁子光導演用幾年的精力與心血,以充滿關懷與尊重生命的手法,以冷靜而非控訴的視覺講述這單案。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樁慘案?或許正如影片結局一樣,誰也無法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
在這個歌舞昇平的鬧市,喧鬧熙攘的人群,璀璨奪目的霓虹燈下,每個人都有無法直接傾訴的孤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安,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童話國。人性是如此的兇殘,足以親手將同類開膛破肚,令她死不見屍;人性又是如此的簡單,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找到能相守一生的人,以抗衡與生俱來的孤獨感。
願遠方的嘉梅在天堂能充滿幸福快樂,不在孤單無助。